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成就的而又长期评价不一的诗人。本文试就徐志摩的创作思想、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客观的评价。本文认为,徐志摩的思想曾经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的诗歌在大革命失败前后有显著变化,但创作中积极因素仍占主要地位。尤其在艺术上,徐志摩是中国新诗史上屈指可数的用自己的艺术征服了读者的诗人,他的诗独成一家,对新诗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末代诗人”的灵光──试论徐志摩爱情诗创作的基本动因王建军“爱情诗”是徐志摩生前新诗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徐志摩创作爱情诗的基本动因,对我们重新认识新诗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对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些考察。“诗人徐志摩始终是‘一个生命的...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是"五四"时代的文化英雄,是审美启蒙思潮的旗帜人物,而"徐志摩现象"是一个典型的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徐志摩热与冷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选择,而当前影视界、文化界存在的"徐志摩热"是对徐志摩的严重误读,对徐志摩严肃的阅读,发掘徐志摩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文化价值有待真正深入.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为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努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写过一些作家论,徐志摩是其中之一。文章以《徐志摩论》为基础,着重从阶级定位、思想评判和审美分析三个维度,分析了茅盾评说徐志摩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从而给予茅盾作家论以一个新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的诗歌《生活》历来被认为“暗惨”、“颓废”,充满绝望情绪,其成就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事实上,《生活》是徐志摩的优秀之作,凝聚着诗人深刻的生命体验,冲破了早期文学观念的束缚,放弃了对诗歌形式的片面追求,标志着徐志摩诗歌走向坚实、厚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代诗杰,徐志摩的大部分抒情诗,轻盈细腻,率直飘逸,那“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征服了众多读者,也构成了其诗歌重要的艺术特征。 一 徐志摩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受家庭影响,他从小便有较深厚的国文根底,后留学欧美,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又根源蒂固地附着在他的身上。二者相混杂,造就了徐志摩  相似文献   

7.
《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沈从文就是在徐志摩任主编时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沈从文与《晨报副刊》两任主编孙伏园、徐志摩的复杂关系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诗歌最先是受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深刻影响和热烈激发而喷发出来的,雪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本文从两位诗人的理想气质、人生际遇、对爱的追求及徐志摩诗对雪莱的借鉴,探讨徐志摩和雪莱诗歌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徐志摩的诗中,常会有《圣经》中的语汇出现,诸如:上帝,耶稣,天使等。此外还有直接以《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为其创作题材的作品,和诗中弥漫着的基督精神,这一切使我们不禁要问徐志摩与基督教的“情缘”究竟何在?其实,作为理想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的徐志摩,他所认同的并非是基督教神奇迷离的宗教传说和枯燥乏味的教义。他所关注更多的是耶稣那种伟大的人格和精神.并为他的社会理想寻找依托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10.
谐音:从修辞到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谐音:从修辞到文化李晋荃,王希杰一、引言日本学者加藤阿幸女士在她的专著《徐志摩诗歌的浪漫性和音乐性》中分析了诗人徐志摩的一些独特的中译名,如:“翡冷翠”(Firenze)①,徐志摩把“斐”改为“翡”,可能想以翡翠的绿色光辉来赞美佛洛伦。因为据传说,在...  相似文献   

11.
回想20世纪的一批中国文化精英,他们眼中、心中的日本是什么样子呢?细读他们的作品,发现他们有细腻的感受、深刻的理解,但也不乏误读误判。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人眼里,日本真可谓“日色曚昽”。于是,应编辑部之邀,我把这些往事写下来,不妨就从徐志摩写起。说起来,徐志摩与日本并没有什么渊源,一曲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却将他定格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这不能不归功于1924年夏的东瀛之行。该年4月,印度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来华访问,徐志摩担任翻译。在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一直伴随左右,出色的表现,深得老人欢心,泰戈尔给徐…  相似文献   

12.
不能全信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说,或许他们尚未明了自己作品文本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徐志摩即如此。他对自己小说创作的否定阻碍了人们对之的深入研究。殊不知:“无心插柳柳成荫”,20年代中国的诗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已现,徐志摩的小说正为此推波助澜。本文从诗意的激情、意象的抒情和内心独白式的叙事模式三方面来探讨徐志摩小说的诗化性,并肯定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著名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婚变、再婚,充满着为人所诟的浪漫风流和悲剧色彩,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不难明白对它应持怎样的看法,我们没有多大必要去多加谈论。然而,随着“徐志摩热”的出现,有些同志对此也愈来愈感兴趣,在有关的传记、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在诗艺方面的探索是动态、多向而具有开拓性的,经历了早期的浪漫主义到后期带有鲜明倾向的现代主义诗风的转变。徐志摩早期选择以理节情的美学原则,建构起新古典主义的诗歌范式。后期汲纳了王尔德、哈代、布莱克、艾略特等人的现代诗艺,并热衷于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以及后期象征主义诗风,体现了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诗人像徐志摩那样,以如此浓厚的兴趣,以如此多的精力,以如此浑成天然的笔触来描写自然.相对于郭沫若、宗白华等人对自然的态度,徐志摩更注意聆听自然的和声,直接从自然中获得启示.正是在这一点上,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和庄子对自然人性的强调在徐志摩的诗文中得到呼应和鲜明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徐志摩可谓是自然的赤子,他从自然里获得性灵,靠自然来拯救人生的痛苦和在复杂的社会里迷失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徐志摩都被视为资产阶级自由诗人,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强调他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却没有人明确提到过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徐志摩诗歌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入手,论这这位“资产阶级诗人”与传统文化之间不可割裂的丝丝缕缕联系。  相似文献   

17.
《府中日记》和《留美日记》是徐志摩的两种“未刊日记”。它们的面世填补了徐志摩特定时期生活、信仰和思想的空白。它们是探求诗人内在精神结构的重要“介体”,也是“徐志摩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许霆 《洛阳师专学报》1991,(1):57-64,54
闻一多、徐志摩新诗都富有音乐美,但其诗体风格差异较大,从声韵节奏上说,这是因为闻一多新诗体现的是音组连续排列的韵律节奏,而徐志摩的新诗体现的是意顿对应排列的旋律节奏,本文运用节奏理论,结合创作,具体论证了闻、徐诗律论的差异,提出了新诗两种节奏体系的见解,并对它们的价值和前途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对徐志摩思想的研究中,有的同志认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他反抗的出发点和理想的归宿”,“抓住徐志摩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就可以把握住他的诗作的思想实质及其基本倾向,理出他的思想发展的脉络。”的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徐志摩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他所写的许多诗篇,如《古怪的世界》、《先生!先生》、《叫化活该》中,就曾对贫苦的人民表示过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同情,并且对当时“吹弄着那不调谐的人道的音籁”的古怪现象,进行过遣责。但是,在徐志摩的思想中,除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而且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之后,蒋介石残酷地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徐志摩并没有去揭露和控诉这种违反人道的罪行,反而攻击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污蔑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所以我觉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比之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更能代表徐志摩的“思想实质”和“基本倾向”,抓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能更好地“理出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的诗歌《生活》历来被认为“暗惨”、“颓废”,充满绝望情绪,其成就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本文认为,《生活》是徐志摩的优秀之作,凝聚着诗人深刻的生命体验,冲破了早期古典主义文学观念的束缚,放弃了舟诗歌形式的片面追求,标志着徐志摩诗歌走向坚实、厚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