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之奇葩。它是一种海洋文化、和平文化、寻根文化、兼容文化和美德文化。在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变异中,妈祖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分化和演进。文章在分析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用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了妈祖文化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对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旨在准确把握妈祖信仰,进一步发挥妈祖信仰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种最基本的关系,试分析妈祖信仰是和谐文化的体现。由于和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因而妈祖信仰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随着华侨出国而传播到海外,为外国人民所接受。妈祖信仰不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法,探寻妈祖信仰习俗中以身体活动为核心的妈祖体育文化形成的源流,分析妈祖祭典仪式、滨海体育、妈祖体育与现代体育融合的特点及作用,并就如何把握妈祖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建立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阐述长岛作为妈祖文化北向传播的中转站及我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妈祖文化曾在该地区盛极一时。历史上,它随着我国海运的发展,由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福建沿海地区传播而来,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逐渐嬗变,成为该地区民众的重要精神信仰,对于族际交流与社区凝聚力的形成,起到过重要作用。如今它则成为了推动长岛旅游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5.
指出随着福建民众的海上生产和文化交流活动,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传播开来,成为南海周边国家民众的主要信仰之一。基于妈祖文化在南海周边国家的传播现状以及南海妈祖文化圈的形成,分析南海妈祖文化圈建设具有的机遇、存在缺失,探讨在南海周边国家建设妈祖文化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郭克克  谢志逸 《科技信息》2011,(16):151-151
福建莆田,在这个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的八闽古府,有一个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符号———妈祖。"海上女神"妈祖于960年诞生于莆田湄洲岛,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也因此,莆田成为妈祖文化之源,无数信仰妈祖的信众对莆田都充满着一种寻根情怀。  相似文献   

7.
简述妈祖信仰在澎湖的传播以及近年澎湖与大陆的妈祖文化交流。探讨澎湖在闽台文化、经贸文教等交流中的链接作用,提出澎湖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定位观点,而弘扬妈祖文化,将有利于这些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海峡两岸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及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妈祖信仰从起源地向台湾传播的原因与过程,并阐述了海峡两岸缠结在这一神缘纽带上深厚的地缘、血缘、业缘等诸多向心力量,以论证在妈祖信仰的表象之下,呈现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同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指出广东是最早传播妈祖信仰的地区之一。通过考察闽人入粤与妈祖信仰传入的关系,综述粤地各区妈祖宫庙的分布概况,分析妈祖信仰与南粤文化的融合,探讨其在粤地“被创造”的嬗变过程及特色。  相似文献   

10.
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内涵、符号体系、影响性等方面都具备了品牌文化的要素。客观分析了妈祖文化品牌传播现状,认为妈祖文化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还没有得到扩张,主要是在传播CIS系统、传播范围、传播定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让妈祖文化品牌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品牌传播的效果,提出应该统一标识系统、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注重营造品牌关系、采取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建立在对其生存机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汕尾妈祖信仰的生存机制十分优越,进入到可持续的运作态势。其表现在既不断涌现妈祖显灵的辉煌事迹,又将妈祖信仰融入国家主流话语体系,民间信众和政府共同促进了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土”作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具有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界定妈祖文化景观和乡土元素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选取妈祖宫庙建筑、妈祖祭典、妈祖服饰和饮食文化景观作为研究范点,对其所包含的乡土元素加以解读,并从文字、图像、音乐戏曲、民俗活动和现代信息媒体等五雏形式探讨妈祖文化景观的表达,指出现代保护妈祖文化景观的乡土性是维护妈祖文化景观持续禀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离乡背井的福建人在移居地兴建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宫馆空间最初往往合二为一。闽人在宫馆中进行祀神、议事等社会生活,帮助其完成身份认同,塑造族群共同体,更顺利地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的空间关系呈现出从合一走向分离的趋势,其文化传承的空间意义愈加凸显。从再造原乡到文化传承,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不仅是地理的、物质的空间,也是社会文化的空间,既是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载体,又是凝聚“海丝”沿线全体闽人及至华人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14.
在妈祖故乡湄洲岛元宵"闹妈祖"习俗活动中,舞蹈活动颇具特色。它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也是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整机制。这些传统习俗依旧存在于莆田湄洲岛民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祭神谢恩、群聚交际、宣传教化、娱乐健身以及新时期增加的促进两岸及海内外文化交流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妈祖民俗文化作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文创视角下,妈祖卡通人物的形象设计,应在清晰不同阶段原型的身份、外貌、性格、地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卡通造型和设计方法,运用变形、夸张、简化和点、线、面元素组合的造型手法,细化造型,达致形、神、蕴统一。同时,应扎根并深化妈祖民俗文化内涵,拓展作品领域,提升造型能力,设计出符合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妈祖卡通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福建妈祖民间美术造型品类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造型分平面造型、立面造型和综合造型;具有实用性与功利性、完美性与象征性、随意性与概括性、抽象性与程式性的特征。这些经过漫长的时空锤炼,高度浓缩了的地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封片卡”的类别和特征。信封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信封、首日封、纪念封和签名封;明信片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明信片、极限明信片和邮制明信片;卡着重介绍妈祖贺年邮资信卡。通过对妈祖信俗“封片卡”3个特征的分析,揭示利用“封片卡”更好彰显妈祖的功德和大爱。更好地促进集邮文化和妈祖文化的良性结合。  相似文献   

18.
梳理江苏淮安清口惠济祠的历史沿革。重点对妈祖入祀惠济祠的缘由,入祀后的鼎盛时期以及余绪与回响进行考述,最后从四个方面说明惠济祠的文化影响及其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旅游与生态足迹的视角,借鉴文化人类学的方法,通过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设计整体、统一、丰富、舒适的,建立在保护基础上的湄洲岛妈祖文化产业开发路径。认为湄洲岛妈祖文化产业的开发,应兼顾环境、生活与文化的协调,寻找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物质外延,并以此为基础,从环境、文化、生活过程等方面设计湄洲岛不同区域的文化与物质功能,各区域功能与妈祖精神内涵相互契合,互相补充,最终形成湄洲岛统一整体的妈祖文化产业面貌,实现妈祖文化产业最佳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达到环境、生活与文化相统一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洞头“妈祖平安节”是在传承和发展妈祖信仰基础上形成的官办民俗节日,其实质是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中的一种调适和变迁。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调适和变迁具有必然性。政府、专家、民众以及他者的多元互动为洞头县妈祖信仰仪式共筑了一个节庆展演的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