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式悲剧既受囿于创作主体自身深处民俗心理的控制,又要合乎接受主体的民俗心理与情感逻辑,而这民俗心理就是国人长期积淀的圆崇拜(日、月、女阴、天和天道圆崇拜,循环发展观),乐天、中庸、仁义思想,主生与养生观,现世报、三世轮回报应观、命运信仰等,这些民俗心理是指导民众创作与接受中国式悲剧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素质教育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把它贯穿于学校课堂教学中.本文就课堂教学的现状,社会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及个体成长的需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婉语类型中,最丰富的还是关于"死亡"的婉词,其得名由来与汉民族的文化观、生死观和心理禁忌有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探索语言奥秘不可或缺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按照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构成,从有效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出发,依据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念、原则,构建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模式,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走出困境,学会自我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5.
健全的人格是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人格教育的目标与德育一致,人格品质与品德的形成心理机制相同,其途径和方法亦存在融合性和相互影响。因此,人格教育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发挥德育的定向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树立科学的心理发展观,依据知情意行协同发展、行知统一和自我教育的心理教育原理,贯彻教育性、协同性、活动性和主体性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按照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构成,从有效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出发,依据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念、原则,构建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模式,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走出困境,学会自我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凸显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享观、人与自然的平等发展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的人文关怀观;其时代价值升华了"生态人"理论的人学价值,深化了马克思人本思想的深刻内涵与外延,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郑先如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4):110-113,128
从大学求放心、出君子的使命出发,分析了心理和谐的基本事实及其对于大学生的意义,提出大学心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习惯及意志、知识及能力、人格及品德;分析了自我--人格观对于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意义.通过对荣格、马斯洛、罗杰斯等人的自我--人格观的简明梳理,提出并初步剖析了心理内外和谐的合一主题;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音乐疗心、运动养心、朋友爱心、亲子护心、自己安心、老师慰心等助人自助的促进性经常功课.  相似文献   

9.
对心理实质观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反思,认为现行教材书中对心理实质观定义、心身关系、心物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提出反映论的观点是否能真正揭示心理本质观的思考,并且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应把心理放在“主体———活动———客体”的三项图式中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0.
对心理实质观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反思,认为现行教材书中对心理实质观定义、心身关系、心物关系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提出反映论的观点是否真正揭示心理本质观的思考,并且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出应把心理放在“主体--活动--客体”的三项图式中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