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中日史学界普遍认为:“德川时代,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士即武士,是享有特权的统治阶级。”然而,笔者认为,将整个武士等级全部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值得进一步探讨。德川时代下级武士的阶级属性,可能还有重新认识的必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中叶,亚洲各国处于历史转折时期,许多国家先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只有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倒幕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当时国际、国内的许多条件,但其中的关键是在于下级武士改革派的领导。下级武士改革派能认清当时日本所处的内外形势,吸取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教训,顺应时代潮流,立志改革,学习西方。他们与部分朝廷公卿及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以西南强藩为基地,利用人民群众力量,坚决开展武装倒幕,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  相似文献   

3.
德川幕府本身的政治体制为下级武士后来的贫困化埋下了伏笔,而下级武士的贫困化又促使其快速发生分化。一部分人开始寻找新的政治结合点,走上了同资产阶级结合并向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化的道路历程,从内部为下级武士反幕奠定了基础;而民族危机终于使下级武士彻底与幕府决裂,举起了"武装倒幕"的大旗。  相似文献   

4.
日本封建时代的地方自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封建时代的地方自治权 ,既有相当于西欧“特恩权”的“不输”、“不入”权 ,像威尼斯那样实行自治的城市———、平野、博多等 ,还有农村自治组织“”。幕府时代实行权威与权力二元分离的间接统治体制 ,天皇和将军分别是权威性君主和权力性君主。将军名义上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 ,实质上只是天领 (直辖地 )和大名的君主 ;大名是大名领国的君主 ;大小主独立行使领地的统治权。德川时代的“町役人”和“村方三役”全权管理城下町和农村。  相似文献   

5.
从1192年到1868年,日本处于军事封建贵族(武士贵族)专政时期,共经历了镰仓幕府(1192—1133)、室町幕府(1336—1573)和德川幕府(1603—1868)三个幕府的武家统治时代.德川幕府统治的265年间,武家统治发展到了顶峰.德川幕府的政治体制──幕藩体制集武家统治之大成,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可以说由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开创,德川家康及其继位者们完成的幕藩体制,创立了即使在世界史上也是独特的封建国家统治体制。一、幕府政治──将军集权和大名分权幕藩体制的核心是幕府.幕府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占绝对优势,这是幕府的权力基…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考察日本德川时代城乡商人高利贷者追求金钱的经济活动和发展状况,它动摇了日本封建制度的基础,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倒幕维新创造了必要的历史前提,并说明商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为“卑劣的贪欲是私有制社会的动力”提供一点研究素材。一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士农分离,领主离开土地,为数约200万的武士——封建主阶级在商品货币经济支配下的城堡市镇中生活,其人数约占一般城堡市镇人口总数的一半。封建主阶级与土地的这种关系的最重要结果,是经济制度的商业化。参观交代制度又迫使大名及其家臣花费庞大的经费来支付来往江户的旅费和维持他们在首都、在自己封地的相应机构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的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改变了单纯模仿中国服装的倾向,并形成具有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我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人民的穿着习惯有很大变化。在明治维新以前,朝廷规定了严格的服制,不仅将军(实际的行政首脑)、大名(领主)、高级武士和中下级武士的服装各不相同,而且城镇里的老板与伙计,工匠与徒弟,农村里的地主,自耕农与佃  相似文献   

8.
日欧文明发生碰撞后,织丰时代以及德川初期的日本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的调整。这说明16、17世纪的日本已经具有强韧的文化选择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得日本能够在近代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武士道不是一天形成的,武士道的世俗化也不是一日之间实现的.原本只是武士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武士道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了向其他阶级渗透的所谓“世俗化”.8至19世纪一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的渗润,武家统治者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强制性灌输,农工商的模仿,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已经处于武士道德全民化的门槛上了,明治政府的“全体国民武士化,武士道德全民化”政策,不过是实现武士道德全民化的助产婆而已.  相似文献   

10.
郭艳 《厦门科技》2011,(1):37-39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会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级、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于“幕府政治”时代,军国主义力行者和军国主义传统的缔造者,就是日本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武士.明治以来,长期被统治当局和众多日本知名学者誉为“大和魂”的武士道,驱使武士将穷兵黩武作为财富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幕府政治依赖和坚持军国主义,为军国主义提供政治舞台与社会空间,为近代和现代军国主义奠定起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日欧文明发生碰撞后,织丰时代以及德川初期的日本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的调整。这说明16、17世纪的日本已经具有强韧的文化选择力,正是这种力量使得日本能够在近代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一股十分重要最为活跃的力量,那就是班主任群体。而班主任群体中,语文教师占有相当比例,其骨干和优秀分子,不少也是语文教师。如果说班主任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那么,语文教师就是班主任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日本著名电影编剧、导演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以行将落幕的幕府制度为历史背景,通过描绘日暮途穷的武士的历史命运和个体遭际,从生死之际武士个体生命的时间美学切入武士道的精神腹地,以侘寂之美消解了武士道的杀伐之气,以“生”的自觉超越了传统武士道“死”的觉悟。在电影叙事中,侘主要表现为人在宅中的空间叙事,寂主要表现为历史磨洗的时间叙事。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1946—1950年,在国际民主力量和战后空前高涨的日本人民和农民斗争的强大压力下,美日反动派进行了“土地改革”,其目的是通过扶植资本主义经营的富农来代替半封建地主,作为他们控制农村的基础。这一改革的结果,日本农村的半封建的士地所有制(山林除外)基本上瓦解了。但是,由于“土地改革”的不彻底,以及“土地改革”后农民商品经济的扩大,美日垄断资本进一步加深了对日本农民的剥削和掠夺,从而使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深,日本农村正面临新的变动。《日本农村阶级分析》通过大  相似文献   

16.
“忠”——武士道和日本精神的价值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之一,它像水、像火、像空气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忠”是日本最高伦理道德,是武士道和日本精神的价值核心。1192年以来,尤其是明治维新至今132年的历史表明,“忠”在日本有着举世无双的物质化能量。统治者对“忠”的恶用,“忠”成了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侵略政策的杀人屠刀;统治者对“忠”善用时,“忠”则成了日本成功之路和经济奇迹的民族底蕴。一、武士道是“忠”的宗教日本封建社会的武家政治时期,“忠”在武士的名誉训条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1],是武家社会占首要位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帝王射、御两项体育活动的研究,从中发现三代帝王“好田猎”,重视“射”是一种普遍现象。阐明了三代帝王“好田措”和重视“射”的主要原因,指出“田猎”也是祭典活动的重要内容。文章还讨论了周天子招贤“武士”和重视“射礼”的问题,进一步说明射礼两项体育活动在我国上古末期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许海涛 《广东科技》2005,(11):17-17
8月16日下午,100多位来自各方的软件专家与企业领导出席了在广东软件科学园举行的由广东软件科学园、广州天河软件园联合主办的“日本软件外包市场状况及对策”主题研讨会,主讲人为日立高新技术股份公司软件专家、日本信息处理学会主管饭泉纪子女士.  相似文献   

19.
日本精神直接来源于日本民族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精英集团和民族信仰.资源短缺的生存环境和面向大海的扩张性生存方式,是日本精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社会精英集团--武士,是民族精神的最主要创造者、体现者和弘扬者;武士精神所体现的民族信仰,构成日本精神的核心和标志性精神.  相似文献   

20.
百岁老人马相伯(良),一二九运动时,尝与章太炎先生联名致电北平宋哲元将军,营救被捕爱国学生。一时称为天下二大老。又沈钧儒等救国会七君子被捕,相老亦曾电冯焕章(玉祥)将军,设法保释。正义直声,时论重之。辛亥革命后,相老与章太炎、梁任公等倡议仿法国阿伽代米,设“函夏考文苑”用以网罗全国积学之士,校勘古籍,编篡词曲,奖励著述,表彰硕德。相老自撰意见书并拟名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