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蒽/马来酐作为一种低温化学贮热材料进行了热分析研究,实验表明该反应体系在三氯化铝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其吸放热温度范围分别为244-341℃ and 97.5-140.1℃,吸热反应焓和放热反应焓分别为59.7 kJ*mol-1 and 39 kJ*mol-1.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2-氨基嘧啶(AP)与钴的配合物Co(AP)2Cl2,并对其组成进行了测定.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量热计,分别测定了298.15K时[CoCl2?6H2O(s)+2AP(s)]和Co(AP)2Cl2(s)在100.00mL2mol?L-1HCl溶液中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得到2-氨基嘧啶(AP)和氯化钴反应的反应焓?rHmΘ=48.81±0.61kJ.mol-1,进而计算出配合物Co(AP)2Cl2在298.15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fHmΘ[Co(AP)2Cl2,s,298.15K]=–443.41±3.46kJ.mol-1.  相似文献   

3.
利用精密量热计测定了氯化镁及其水合物(MgCl2、MgCl2·2H2O、MgCl2·4H2O、MgCl2·6H2O)晶体在298.15K温度下溶于水的积分溶解热。利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模型,计算了溶质的相对表观摩尔焓,从而直接获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溶解焓分别为(-155.86±0.17)、(-79.45±0.17)、(-41.78±0.18)和(-14.58±0.16)kJ·mol-1。氯化镁2、4、6水合物晶体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289.39、-1898.72和-2497.58kJ·mol-1;摩尔水合焓则依次为-76.41、-114.08和-141.28kJ·mol-1。并依据Born-Haber循环法得到它们的晶格能依次为-2490.36、-3158.37、-3772.70和-4376.56kJ·mol-1。  相似文献   

4.
用Rb2CO3(或Cs2CO3)与NTO(3-硝基-1,2,4三唑-5酮,C2N4O3H2)的水溶液混合制备Rb(NTO)·H2O,Cs(NTO)·H2O.用量热法测定了在298.15 K时M(NTO)·H2O(M=Rb,Cs)在水中的溶解焓.(NTO)·H2O和Cs(NTO)·H2O的标准生成焓分别是(-587.57±2.12) kJ·mol-1和(-596.92±2.11) kJ·mol-1.还分别计算了它们的晶格能、晶格焓、脱水生成焓[(RbNTO,cr)是551.46、546.96、-428.33 kJ·mol-1,(CsNTO,cr)是526.31、521.31、-432.35 kJ·mol-1].计算得到Rb(NTO)·H2O和Cs(NTO)·H2O的标准脱水焓分别为(126.57±2.12)kJ·mol-1和(124.26±2.1)kJ·mol-1.并讨论了碱金属的NTO盐的生成焓之间的关系:从Li →K 的标准生成焓随离子半径增加而增大,但从K →Cs ,虽离子半径增加但标准生成焓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5.
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6 mol.L-1 HCl溶液为量热溶剂,测得8-羟基喹啉与醋酸铜固相配位反应焓Δr(H○-∏)为-7.834±0.074 kJ.mol-1,从而计算得出配合物Cu(oxin)2的标准生成焓Δf(H○-∏)为-114.071±0.074 kJ.mol-1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基组下,研究了Cl(2P3/2)+BrONO2→BrCl+NO3和Cl(2P3/2)+BrONO2→Br+ClONO2的反应机理.计算得到各可能反应途径的过渡态,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加以证实.反应Cl(2P3/2)+BrONO2→BrCl+NO3有两种可能的反应途径,其活化能垒相差比较大.途径I和途径II的活化能垒分别为89.5 kJ*mol-1和61.2 kJ*mol-1,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73.4 kJ*mol-1.反应Cl(2P3/2)+BrONO2→Br+ClONO2的活化能垒为47.8 kJ*mol-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为6.3 kJ*mol-1,这与大部分实验者的推论相一致.反应Cl(2P3/2)+BrONO2→Br+ClONO2的活化能垒比较低,为47.8 kJ*mol-1,认定反应容易进行.反应Cl(2P3/2)+BrONO2→BrCl+NO3途径II的活化能垒低,主要按途径II的反应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技术,研究过氧化二异丙苯在动态空气气氛中的热分解过程.运用Starink法,Madhusudanan-Krishnan-Ninan(MKN)法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ABSW)法分析非等温动力学数据,推断出过氧化二异丙苯热分解动力学模式为收缩球状R3模型,得到其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3(1-α)2/3,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为117.32 kJ.mol-1,活化自由能ΔG≠为123.12 kJ.mol-1,活化焓ΔH≠为113.69 kJ.mol-1,活化熵ΔS≠为-21.41 J.(mol.K)-1.  相似文献   

8.
应用恒温微量热技术,对盐酸胍与牛血红蛋白在30℃水溶液中的结合作用及造成牛血红蛋白变性的过程进行研究,并根据简单结合模型,计算了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自由能.用变性中点的直线外推方法求出了表观变性焓.实验结果表明,盐酸胍诱导牛血红蛋白变性的相互作用分为3个阶段.牛血红蛋白在盐酸胍溶液中的变性焓在pH5.21时为200 kJ·mol-1,在pH6.70时为540 kJ·mol-1,在pH8.03时为120kJ·mol-1.牛血红蛋白在pH6.70时,即在等电点时,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热分析动力学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热分析动力学中"三因子"-活化能E、f(a)和指前因子A的求算,并随机对408种化合物的热分析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的分布特性作了统计研究,得出了活化能E的常见范围为50~350 kJ*mol-1.  相似文献   

10.
对-叔丁基杯[4]的热力学和热分析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重TG和DSC对杯芳烃对-叔丁基杯[4]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用多升温速率法和单升温速率法相结合的方法推断出了对-叔丁基杯[4]热分解的可能过程,并推断出了其可能的裂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及热分析动力学参数;得出了结论脱包结甲苯的过程为23号机理函数,为三级反应过程,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2)(1-α)3;;表观活化能E为166.97 kJ*mol-1,指前因子A为1.67×1016 s-1;自身热分解脱去叔丁基的过程为1号机理函数,反应过程为一维扩散,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1)/(2)α;活化能E为248.89 kJ*mol-1,指前因子A为42.89 s-1.  相似文献   

11.
SF6具有良好的绝缘强度,但其全球温室效应指数(GWP)是二氧化碳的23 900倍,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环境友好的绝缘气体替代SF6。从绝缘性能、协同效应和GWP三方面研究了CF_4/N_2混合物替代SF6气体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CF_4/N_2混合物的工频击穿电压随气压的升高出现饱和现象;80%CF_4/N_2混合物为最佳混合比例,其绝缘性能约为同条件下纯SF6击穿电压的65%;CF_4/N_2混合物具有协同效应,协同系数在0.2~0.59之间,和SF_6/N_2的协同系数接近;CF_4/N_2混合气体的GWP值随着气体的混合比呈线性关系,80%CF_4/N_2混合物的GWP值比SF_6/N_2低很多。因此,综合考虑绝缘性能、协同效应和GWP,80%CF_4/N_2混合物有希望替代SF_6/N_2气体用于气体绝缘。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压缩空气储能储气室容积大、成本高的问题,液态空气储能和液态CO2储能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及研究。针对这两大储能系统,借助ASPEN PLUS软件搭建了热力学物理模型,并借助?分析对两大储能系统进行热力学和关键参数敏感性研究分析。研究表明: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压缩机及蓄热蓄冷装置上,分别占比45.02%、37.61%。液态CO2储能系统?损失主要发生在低温膨胀机、压缩机及蓄冷蓄热装置上,分别占比26.99%、23.88%、30.41%。从电-电转化效率方面:在绝热条件下,两大储能系统由于在充放电过程能量消耗大,电-电转化效率都低于55%,相比液态空气储能,液态CO2储能效率高。从系统成熟度方面:液态空气储能已得到工程应用,而液态CO2储能还处于研究阶段,未得到工程化应用。从投资成本方面;液态CO2储能单位千瓦投资成本高于液态空气储能约40%。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surface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oduce ZrO2 and ZrO2-Y2O3 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alloys by using double pulsed plasma arc to react with a solution film containing nano-oxide particles. These coatings exhibit smooth surface and excellent adhesion with substrate.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ceramic coatings and phases were analyzed. It was shown that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18-8 stainless steel was markedly improved by applying ZrO2 and ZrO2-Y2O3 coatings.  相似文献   

14.
对CO2地质埋存监测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对地震、重力测试、井流体取样、示踪剂及CO2泄露等主要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进行分析,监测系统及相应的监测技术可对储层、盖层和周围环境进行描述,概括总结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示踪剂、井流体取样和测井技术是监测储层内流体运移和CO2状态以及油藏和井完整性的有效手段;土壤气体分析和大气监测能够有效地监测CO2泄漏和地表环境,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要结合监测目的和储层条件,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及应用经验合理筛选监测技术,可以经济有效安全地对注入CO2的状态和泄漏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管母线损耗发热问题,在综合考虑管母线电阻率温度效应、自然对流和辐射换热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管母线二维多物理场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管母线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运用红外热像仪对管母线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管母线温度沿管壁径向逐渐降低,下降趋势逐渐增加,管母线热通量沿管壁径向线性增加。管母线温度随着环境温度增加而增加。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综合考虑对流和辐射换热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接近,进一步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为管母线的结构改造、设计选型以及实际运行实时温度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田伴生气经常会发生燃爆事故,为提升采油过程的安全性,需研究N2与CO2在井筒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抑爆效果. 目前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固定可燃气体积分数,不同体积分数N2和CO2对爆炸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 对40 °C,初始压力0.5、1.0、2.0 MPa,不同N2和CO2体积分数下CH4/C2H6/C3H8混合气到达最大爆炸超压的时间、最大爆炸超压和爆燃指数KG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不同初始压力和2种惰性气体对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压力下N2和CO2各自的惰化机理相同;CO2的惰化效果优于N2且存在最优点,该点之前CO2的惰化效果与N2相比优势逐渐增强,由化学作用占主导地位,该点之后化学作用已达到最大效果,因此CO2的惰化效果虽仍强于N2,优势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The redox capacity of CeO2/Al2O3 thin film which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scopy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in film was easier to be reduced and re-oxidized than pure CeO2 powder. The key role played by oxygen vacancies which were creat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eO2 and Al,O,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丝网印刷法在太阳能电板超白玻璃表面制备出不同厚度的Nano-SiC薄膜,研究了Nano-SiC薄膜厚度对光子透过率和户外太阳能电板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两层Nano-SiC薄膜处理后,超白玻璃的平均光子透过率提高了12%左右;同时Nano-SiC薄膜可以降低户外太阳能电板转换效率的降低速率,经过两层Nano-SiC薄膜处理后太阳能电板的转换效率降低速率约为未处理时的0.3倍。  相似文献   

19.
扎哈泉上干柴沟组是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勘探潜力区域。上干柴沟组的下段(N_1~1)是典型致密储层,上段(N_1~2)是甜点储层特征。研究表明:构造运动中周围地块的挤压作用对致密储层的形成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双物源、近物源及物源变化的沉积作用,致使岩石矿物组份类型多样,岩屑含量高、组份复杂,岩石结构成熟度与成份成熟度低、颗粒沉积分异差,对储层致密化起决定性作用;机械压实、压实-胶结等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外部因素,溶蚀作用改善了储层,并应用孔隙度演化模型对各成岩作用孔隙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符合地质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圈C7的(r1,r2,r3,r4,r5,0,0)-冠简记为C7(r1,r2,r3,r4,r5,0,0),St(m)表示有m+1个顶点或有m条边的星型树.讨论了C7(r1,r2,r3,r4,r5,0,0)与St(m)的非连通并集C7(r1,r2,r3,r4,r5,0,0)∪St(m)优美性,用构造性的方法给出了一些特殊的C7(r1,r2,r3,r4,r5,0,0)∪St(m)的优美标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