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云南甘蔗上具有毁灭性的地下害虫-甘蔗灰斑象的研究结果。该害虫主要以幼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受害蔗头内越冬。介绍了其各个时期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研究了其发生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蔗褐条病是近年沧源县勐甘蔗区甘蔗上的主要病害。蔗苗受害后影响光合作用进行,植株生长缓慢,降低产量和含糖量,品种抗病性与气候条件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文中针对发病因素,提出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干旱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和品质,是制约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中蔗系列品种具备较好的综合农艺性状和育种应用潜力,但其抗旱性及具体生理响应尚缺乏系统分析。研究以中蔗系列品种(系)中蔗1号(ZZ1)、中蔗2号(ZZ2)、中蔗5号(ZZ5)、中蔗6号(ZZ6)、中蔗9号(ZZ9)、中蔗13号(ZZ13)为对象,以新台糖22(ROC22)为参照材料,对幼苗进行土壤自然干旱处理后,系统分析了生长、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产物、渗透调节物质、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24项指标的抗旱系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加权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联合分析,结果显示:ZZ9、ZZ5抗旱能力最强,ZZ6与ZZ13次之,ZZ2、ZZ1与ROC22抗旱能力相似。关联分析表明,根系活力、生长情况、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与甘蔗苗期抗旱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甘蔗苗期抗旱评价的优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甘蔗喷施低浓度农用混合稀土硝酸盐溶液后,植株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蔗汁的稀土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甘蔗喷施稀土不影响食用;稀土主要分布于叶片,尤其集中于生长活跃的顶部叶片;喷施稀土可促进植株吸收土壤中的可溶态稀土;植株中的稀土主要来源于土壤.  相似文献   

5.
细平象(Trochorhopdalushumeralischevrolat)是云南蔗区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下害虫,以幼虫和成虫在甘蔗地下蔗头内蛀食,损失严重,一年发生一代。研究了该虫的生活习性及发生环境,发现成虫在蔗头内越冬,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冬、春干旱少雨、是制约我区旱地甘蔗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因子,本文根据我区十五个蔗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各地多年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从选配良种、利用植期、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论叙充分利用我区各个蔗区自然生态资源,提高旱地甘蔗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用桂糖11号和台糖134作为供试甘蔗品种,在生长后期(10月11日)叶面喷施石灰水和KH2PO4。结果提高了甘蔗叶片的Mg2+-ATP酶、Ca2+-ATP酶、NADP-苹果酸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蔗糖和水分含量,促进了甘蔗蔗糖分提高而使蔗汁还原糖分降低。石灰水处理甘蔗品质提高较快,而KH2PO4处理甘蔗品质提高效应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两种处理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石灰水处理的增产幅度较大,与对照的差异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KH2PO4处理还明显提高了甘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呼吸强度和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海南的气候和蔗地土壤以及蔗作制度的特点,认为冬、春季的干旱,严重影响甘蔗萌发成苗,是历年甘蔗单产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又以蔗农的实践经验和甘蔗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以及近几年农业部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国主要旱地蔗区,示范推广“旱地甘蔗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所取得的实绩为依据,论证了强调与坚持甘蔗的“三湿下种”不仅能够保证旱地甘蔗萌发成苗,而且可以促进海南甘蔗栽培技术改革,从而达到提高甘蔗单产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旱地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生平 《广东科技》2014,(8):163+156-163,156
我国甘蔗主要以旱地甘蔗为主,旱地蔗的土壤、水分、养分等生产条件差,一般难以满足甘蔗对水、肥、气等生态条件的要求,是制约甘蔗高产高糖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必须改变土壤、优化旱地栽培技术,推广种植良种等是实现甘蔗高产的主要措施。主要探讨甘蔗高产栽培的几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症状 该病属真菌病害。病斑是最先发生于嫩叶,初期呈透明水渍状小点,以后病斑很快向上下扩展为水渍状条斑,与主脉平行;后变为黄色,并在病斑中央出现红色小点,不久整个病斑都变成红褐色,周围有狭窄的黄晕,在阳光透射下特别明显,叶片两面的病斑表现相同,无眼斑病向叶尖延伸的坏死病条,很少发生梢腐病。该病发病严重时,条斑合并成大斑块,使叶片提早干枯,抑制甘蔗生长,叶片减少,植株矮小,造成减产减糖。发病严重的田块,一般减产18%-35%,重的可达40%以上,蔗糖分降低15%-30%。  相似文献   

11.
甘蔗收获机扶蔗过程运动仿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田间甘蔗倒伏的情况,建立倒伏甘蔗的虚拟模型,运用集成工程软件I-DEAS对扶蔗机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甘蔗扶起运动的轨迹、速度、加速度等重要参数,为设计合理高效的扶蔗机构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茶黄螨,又名嫩叶螨,是一种新的蔬菜害虫,食性较杂,以前主要危害茶树,近年来蔬菜受害日趋严重,特别是辣椒、茄子及番茄等。茶黄螨以幼、成螨刺吸植株的幼嫩部位,尤喜在嫩叶背面栖息取食。辣椒受害后,叶背呈油渍状,渐变黄褐色,叶缘向下卷曲,幼茎变黄。受害严重的,植株矮小丛生,落花、落果,形成秃尖,果柄及果实变黄褐色,失去光泽,果实生长停滞、变硬,茄子受害后,嫩叶变小、增厚、僵硬,叶背茶褐色,并有油渍状光泽,叶缘向背面卷曲,嫩茎呈灰褐色,花蕾不开花或开畸形花,果柄及萼片表面呈灰褐色,果实最终龟裂,成开花馒头状,味苦涩而不堪食用。番茄受害后,叶片变窄,僵硬直立,皱缩或扭曲畸形,最后秃  相似文献   

13.
阎德爱 《广东科技》2014,(14):154-155
利用甘蔗宿根蔗前期生长缓慢的较大空间,以及前造甘蔗收获后留下的蔗叶,在蔗沟内套种香芋进行免耕栽培。结果表明,香芋产量6010.5kg/hm2,产值达到12021元/hm2,套种香芋地块的甘蔗产量与不套种香芋的甘蔗产量基本持平,既不影响甘蔗产量,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美国白蛾取食金叶榆及家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叶榆、家榆为寄主植物,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比较喜欢取食家榆。美国白蛾1代幼虫取食金叶榆叶片的存活率为15.0%,取食家榆叶片的存活率为36.7%,第2代幼虫取食金叶榆叶片的存活率为82.7%,取食家榆叶片的存活率为84.3%;美国白蛾取食金叶榆叶片从初孵第2代幼虫到蛹...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甘蔗预切种种植方式中需要人工切制甘蔗种问题,从甘蔗外表面形态特征入手,设计了一种可自动输送、检测甘蔗茎节的装置。该装置由机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甘蔗对中输送机构、甘茎节探测机构、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系统构成。设计并制作了样机,进行了甘蔗输送及甘蔗茎节自动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构能平稳地输送蔗种并有效地检测出甘蔗种茎节信息,单根蔗种茎节漏检数不超过1个,所有样本蔗种茎节检测的总误差率为4.6%。本文设计的系统,可为自动化单芽段蔗种生产机械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武都县、文县柑桔矢尖蚧壳虫防治何梅芳(甘肃省林科所730046)柑桔矢尖蚧壳虫是柑桔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害虫,危害柑桔的枝、叶、果实。叶片受害处形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卷缩,叶焦枝枯。受害果实的虫体附着处着色不好,果小、味酸、品质差,甚者,绝收或整株死...  相似文献   

17.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lorum(Wwwstwood)是保护地栽培发生极为普遍的害虫.属同翅目粉虱科。其食性很杂,几乎危害所有的蔬菜.但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及露地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受害最重,也危害多种花卉。白粉虱成虫和若虫主要群集在蔬菜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长势衰弱、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成虫和若虫还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于叶片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发生,严重降低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柑桔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以成螨若螨和幼螨刺吸柑桔叶片、嫩枝和果实等的汁液,被害叶面呈现许多白色小点,失去光泽,严重时全叶灰白色,后硬化转黄,严重影响树势,导致落叶、落花落果,特别以苗圃、幼年树受害最重,要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取食对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杨树叶片受取食影响后的光合补偿机制。结果表明:杨树叶片被杨小舟蛾取食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波动变化幅度强于对照,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在上午12:00时,比对照滞后2 h,且峰值比对照提高了16.4%。单位面积受害叶片在上午(8:00—12:00)累积同化CO2的量比对照上升了9.6%,而下午(13:00—18:00)略有下降。1天中(8:00-18:00)累积同化CO2的量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蒸腾速率(Tr)的日动态为双峰曲线,分别在上午12:00和下午15:00出现蒸腾高峰;被取食叶片蒸腾速率及日累积蒸腾耗水量明显低于对照,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p<0.05);暗呼吸速率(Rd)比对照高出10.33%。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LCP)等光合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分析表明,杨树对杨小舟蛾的取食危害存在光合补偿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高产、高糖、抗逆性强且适应广西蔗区种植的甘蔗(Soccharum officinarum)优良新品种,以甘蔗新品种(系)桂热1号(GR1)和桂热2号(GR2)为试验材料,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进行多年多点的跟踪种植试验,所得结果运用灰色关联度及TOPSIS法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产糖量的因素依次为蔗茎产量>有效茎>株高>分蘖率>蔗糖分>茎径。对3个品种甘蔗的TOPSIS综合评价高低排序为GR2>GR1>ROC22。GR2的蔗茎产量最高、有效茎条数多、综合评价最优,是优良的甘蔗品种,适宜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