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永权,上海市崇明县人,1983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自控专业。1992年进入上海健力宝公司任技术副厂长,负责研究计算机在配料系统中的应用。于当年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之后他先后担任过许多知名企业的总工程师、经理等职务,为他将来在节能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施永权现任上海裕生智能节能  相似文献   

2.
应思红,上海思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度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8年自创建上海思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始,在短短的4年中发挥他过人的科技创新能力,使上海思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走上了蓬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05,(1):64-65
现年39岁的李成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专业。2001年6月,年轻有为的他负责筹建了上海上重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在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凭借着他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使公司在同行业内出类拨萃,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的一生与中文打字机有不解之缘。早在1916年,他就对中文打字机及中文检字问题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在上海买了《机械手册》,进行自学。他把各种型号的外文打字机  相似文献   

5.
常兆华,上海理工大学动力机械系博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科学系学博士;曾任美国两家NASDAQ上市公司副总裁。他1998年在上海创建了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现任该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6.
正他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中学教师。从踏入校门开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应届毕业就考入上海一所名校,学的也是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求学之路可谓一帆风顺。考入大学,父母更是对他寄予了厚望,嘱咐他一定要继续努力,不骄不躁,将来留在上海市工作,当个高薪白领。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艰难的求职之路。参加完各类招聘会后,他才发现来上海找工作的毕业生数以万计,尤其是  相似文献   

7.
现任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衷诚宣,是1984年新中国第一代专利代理人。1985年,他被调往中科院上海分院工作,担任中科院上海专利所副所长、所长、高级工程师,至此便开始了他为中国专利事业不断奋斗的生涯。专利事业是一项新的工作,涉及科技与法律专业,知识面广泛,由于对专利工作的开拓、创新,克服了各种  相似文献   

8.
吴经熊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法学大家。他有幸直接见证并亲自参与了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改革,而且在很多司法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他自1927年至1929年底担任上海临时法院推事期间,审理了许多当时影响海内外的案子,是近代中国有节操的法官典范,推事生涯极为成功。  相似文献   

9.
1937年8月28日那天早上,天气阴沉沉的,小刚的爸爸妈妈带着他急匆匆地赶到上海火车南站。由于日本鬼子对上海的连日轰炸,大家都想到别的地方去避难。一进火车站大门,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小刚的父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位置,让他坐了下来,想趁机让他休息一下。  相似文献   

10.
1968年,罗赞文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他先后在国营八七零零厂及上海无线电四厂从事雷达设计工作。1982年至1986年罗赞文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第八研究室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并担任研究课题组长。期间先后完成了"MC-2多功能实时控制微型计算机系统"研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4,(1):110-110
蒋汉生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1998年退休后,他组建了上海之合玻璃钢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2.
正"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斐的诗,但是没有人能够想到,在他失踪160多年后,这位匈牙利民族文学奠基人的命运会和上海联系在一起。2014年的9月,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友人敲开了上海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的大门,他要寻求一位当今世  相似文献   

13.
《华东科技》2003,(1):130-130
在上海医药界有着这样一位不懈奋斗的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不仅在2001年一年中就立项10个新药、获生产批文6个及临床批文4个,而且还做好投产前准备新药6个。这样的业绩在全市制药企业研究所中是罕见的。他就是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所长黄君勤。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创作心理变化,既是独特的个人的心理体验,又是典型的20世纪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在大革命失败后,隐居上海的茅盾的心理变化尤其剧烈,他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象征秩序",此时期他的作品也呈现某种"症候性"。他从1928年7月到1930年4月旅居日本,集中书写内心的苦闷,但从《虹》开始过渡到重新认可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他发现与另外一位女性交往同样无法建立两性间的"律法秩序",于是回到上海,加入左联,进行全新面貌的创作,成功地重建了"象征界"。  相似文献   

15.
王志群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他对生活,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足以影响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位40出头的年轻企业家,尝过了创业的艰辛,更尝到了创业的乐趣与成就。 王志群出生于60年代,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小优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学业上一帆风顺,22岁时,王志群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了.当时的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上海乃至全国都  相似文献   

16.
《华东科技》2004,(1):83-83
李培植于1955年远赴前苏联求学,就读于列宁格勒造船学院动力装置专业。回国后,他在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长期的科研工作为他积累了丰厚的专业底蕴,也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和非凡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7.
朱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他于1911年2月生于江苏宜兴,幼年是不幸的,很早就失去了父亲,过着孤苦的生活。十岁时,他不得不进入天主教学校读书,学拉丁文和法文。后来,又先后在上海震旦大学、无锡国学专修馆学习。二十二岁时,经人介绍去上海胶州路一个美国教会所办的学校——公撒格公学(Consaga College)教国文。这时他得以有机会去土山湾乐善堂问教于马相伯老人,向他请教文法学。1935年,马相伯介绍他到法国教会所办的天津工商学院女子文学系任教,并介绍他拜北京辅仁大学陈垣先生为师,从此他又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中国友协的朋友们最近给我寄来了他们选编的奥地利画家席夫的速写画册(本期封三、封四选刊了部分作品),使我起这个想对中国人民充满了同情和挚爱的画家病逝已经15周年了。席夫1908年生于维也纳,1930年22岁时来到上海,一直到1947年离开。在这期间,他除了擅长人像画外,还创作了大量描绘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速写画和漫画,在上海、香港和维也纳的报刊上发表,并举行了多次  相似文献   

19.
<正>爱因斯坦一生对中国关怀很深,1922年两次来上海,他在来上海的船上收到瑞典方面通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电报。中国学者和青年对相对论有高度的兴趣和了解,中国人民对爱因斯坦也怀着崇敬之情。我手头有一张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在一起的照片,有人根据这张照片.虚构了一场  相似文献   

20.
①钱学森是世界级科学家,被誉为我国『航天之父』。他一九一一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三岁时随父迁居北京,后进北师大附中学习。在这里,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发了科学救国的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