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知新报>的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科学思想传播的内容和意义.方法 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结果 <知新报>是清末维新派人士在澳门创办的重要言论报,也是注重科学技术宣传的阵地,它大量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特别是介绍了西方的元素周期表,飞机、汽车、三轮车的研制,印刷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完善和改进,录音、扩音、电传的发明,以及节约能源、优生优育、解决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先进科学思想.结论 <知新报>是当时发行量最大、传播地区最广的中国报刊,其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科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曹海燕 《科技信息》2010,(34):I0365-I0365
明末清初时期,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为了传教他们传入编写和翻译出版了各种书籍,推动了中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论述了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我国的文献传播情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知识百页窗     
《科技潮》2000,(5)
三次技术革命西方科学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一种划分论点。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前后,由纺织机的出现拉开序幕,又由蒸汽机的发明推向高潮。其科学技术基础是牛顿力学及机械技术,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使用蒸汽动力技术的时代。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科学技术基础主要是电磁学理论及电力技术,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本世纪40年代,其科学技术基础主要是现代物理学及各种新技术,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在正处在第三次技术革命阶段。这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4.
1900年前后,镭锭知识及其疗法被西方科学界发现与发明后,相继传入中国。镭疗知识在我国的传播所受阻碍较小,其传播形式与内容因时而异。相较而言,镭疗技术在华传播规模有限,受价格、政策等因素影响明显。该疗法在大众市场、医院中的运用,更直观地体现出其面临的不同社会环境。通过对镭锭疗法在华传播过程的研究,可以微观展现近代中国人在面临西方科学技术时的态度与行为,进而反映在近代唯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西方科学技术传华的一般情形。  相似文献   

5.
《时务报》的科技报道与科学思想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分析《时务报》的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传播的内容和意义。方法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比较。结果《时务报》是清末维新派人士创办的重要言论报,也是科学技术的宣传阵地,它介绍了西方的无线电、X光机、气球的发展、潜水艇、冶金、军事科学、农业科技等实用技术发明和西方的科研体制、诺贝尔奖、生态保护等科学思想。结论《时务报》的科学技术传播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前进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文峰 《科技信息》2010,(24):I0066-I0067
近代以来,明清两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渐渐落后于西方。由于各种历史、社会及主客观原因,在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上,近代以来形成了两次译述西方科技著作的高潮。一次是在明末清初,另一次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这两次西方科技著作汉译化的兴起对我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现代化进程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文章编号:1000-0798(2001)01-0097-02   为促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增进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办公室拟于2001年8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性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近现代中国社会。会期3天,具体日期和地点将于第三轮会议通知公布。   目前,会议组织者正在征集论文,征文范围主要包括:   (1)近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各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2)近现代技术的引进与发展;   (3)科研和教育机构及科学技术体制的演变;   (4)国家的科学技术规划与政策;   (5)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互动;   欢迎一切有兴趣的学者提交论文,参加会议,同时也热诚欢迎大家提供新的选题与建议。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4月15日前,提交论文题目;   4月30日前,发出第二轮通知;   5月15日前,提交论文摘要;   6月30日前,提交论文全文;   7月20日,发出第三轮通知。   联系人:张藜;张九辰   地 址:北京市朝内大街137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10   E-mail:moderncn@public2.east.net.cn   Fax:(010)64017637;   电 话:(010)8402762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研究”项目办公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探讨和分析明朝末年西方早期画法几何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方法对当时有关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利玛窦(1552—1610)、李之藻(1565-1630)、罗雅谷(1593-1638)和汤若望(1591-1666)传入中国多项关于天球平行正投影和球极投影的知识。结论早在明朝末年西方画法几何知识就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9.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第一人,他对中西数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六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井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相互融合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数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几何原本》是随着传教士传入的科技知识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元朝时第一次传入.最早的汉译本由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前6卷,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翻译后9卷.《几何原本》的翻译及传播培养了一批数学家,他们通过对西方数学和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批研究数学的作.将《几何原本》发展史融入数学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数学文化第一人。他对中西教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住传教士,而且是一住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6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并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教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特别是高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表现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生产力的性质、水平、规模和结构;现代科学技术成了促进经济结构变革的动力源泉;高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成了推动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朱乃萍 《科技资讯》2011,(12):170-170
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推动全球电子化的进程,电子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电子化,以及电子化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技术革命是当今世界性大事,它早已不再是学者们的预测和理论设想,而已形成了全球性的新形势,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现代科学革命导致和推动了现代技术革命的出现与发展,而现代技术革命必然而且正在以新的、革命的力量推动社会更加迅速地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是社会的产物,当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关于自然的知识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便形成为科学,随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发明。可以说,科学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杰作与成功。那些对人类影响巨大的过程,更是构成了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这里,科学革命主要是指认识上的飞跃。是科学事实、理论、观念等发生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基本观念的变革。技术  相似文献   

15.
17~19世纪中叶.正值西方各主要国家完成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这时的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解体,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强国富民”而引进西方科技作。本对这些早期传入中国的西方科技作及其作用进行了介绍阐述。  相似文献   

16.
李冲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1):77-79,112
利用退还的“庚子赔款”派遣中国留学生,史称“庚款留学”。庚款留学群体大都学有所成,回国后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影响巨大。通过宣传和实践科学技术加快了中国现代科技创建的步伐;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发表言论和投身革命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19至1920年,中国大地兴起了一场青年知识分子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运动。其目的是鼓励青年学生以低廉的费用和节俭苦学的精神赴法留学,从而把西方的文明输入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在运动的推动下,先后有数以千计的知识青年来到欧洲文明的中心——法国,一面做工,一面求学,通过勤工俭学掌握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同时也学习到了西方先进的思想。这个运动一开始就顺应了解放思想的潮流。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也丰富了中国现代历史,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中西闻见录》是清朝晚期在北京产生的第一份期刊,对该刊的主要编辑人员和作者进行介绍和分析,其中外国作者的文章对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近代科学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中国作者的文章大多为原创,为当时的晚清社会孕育了一种学术研究和讨论的新气氛.  相似文献   

19.
视觉语言的起源可以回溯至文字的产生,甚至更早。在过去漫长的时间延展中,视觉语言在缓慢地演进。在当代的发展语境中,以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推动视觉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通过语言到通过图像解释。现代化的洪流将当代中国不自觉地推入网络时代,在传统与现代巨大的角力下,视觉语言正在成为重要的表达方式,其构建方式与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无疑对现代信息有效传播产生巨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从明正德年间传入佛郎机到传教士南怀仁为清朝造炮为时间段,回顾明末清初西方火器技术传入中国的基本过程.从时间和制造技术特点两方面,即从历史学和技术史角度,将明末清初西方火器传入中国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1506—1620年是明清政府采用及至仿制佛郎机和鸟铳的阶段;1620—1696年是传教士主持制造红衣大炮与编译火器论著的阶段,这两个阶段传入的西方火器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在华传播的方式与托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