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先天"和"经验"是一对重要的范畴,是理解康德先验哲学的关键,但过于思辩,难以理解。科学在发展,哲学也在发展,今天可以更好地理解"先天"和"经验"这对范畴。通过结合目前科学及哲学的成果,从逻辑必然性出发,可以进一步阐述并澄清"先天"概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康德的伦理学及政治学说最根本的缺陷在于否定能动的意识获得的物质基础,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康德超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实质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康德的理想化、抽象的"善意"是其脱离社会物质关系的思想根源,康德的代表资产阶级的"虔诚的希望"———理想化了的"善意"———具有自由主义虚幻性。  相似文献   

3.
柯利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2-15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是康德认识论的总问题,也是康德认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康德在寻求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时,既不是从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上想办法,也不是从外部经验方面来找出路,而是从主体的先天条件着手,他认为这对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康德在逻辑学、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找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种不同认识能力本身固有的先天知识形式和知识原理,从而确定人类认识能力在某一范围内可以构成科学知识,超出这一范围便会产生假知识、伪科学,进而表明“先天综合判断”这一命题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地位及意义。对康德这一总问题的再认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康德哲学。  相似文献   

4.
人性问题,从来就是东西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了东西方对于人性的传统认知,阐述了各种不同人性认识的分歧,说明了传统人性论所存在的局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社会生物学是科学的人性认知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自提出以来,就遭到过诸多批判。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这个证明的比较著名的批判主要来自托马斯.阿奎那和康德。托马斯.阿奎那把这个证明视作先天论证,认为从先天出发并不能证明这个证明,要想证明这个证明必须从后天出发。康德却视其为存在论证明,认为即使从后天出发,也不能为上帝存在提供证明。他把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上帝到底是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上,认为从后天出发的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依然是"伪装的存在论证明",证明不了"上帝存在"这个命题。康德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击中了存在论证明的中枢神经,动摇了该证明。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认为功利主义可以区分为古典功利主义和平均功利主义,其中后者比前者更具有优越性,是其正义理论的最大竞争对手,但是人们在原初状态中不会对平均功利进行预期,而是合理选择两个正义原则及其优先规则.罗尔斯在原则产生的基础、原则产生的过程以及原则的实际效果等方面分析和批判了功利主义原则的非正义性,主张以正义原则取代功利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7.
康德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人性中“恶”的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哲学家,这一反思集中表现为他对“根本恶”的道德形而上学论证。根本恶包含人心的脆弱、不纯和恶劣三个层次,在本质上是对准则中伦理次序的颠倒。根本恶学说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家对“恶”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隐含男权意识形态的"集体意识"使毕飞宇笔下的女性显示了很多人性弱点。嫉妒,爱慕虚荣,自恋这些弱点实际是人类共同的缺陷,是人类在发展自我,超越自我途中的障碍,但毕飞宇对男人女人共同的弱点视而不见,或者仅认为是女人才有这些弊病,其文化心理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视女性的倾向,昭示了男性主体精神的强大。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首先在方法论上认为形式主义脱离了人类文化总体研究文学,势必削弱文学在人类文化总体中的地位;其次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玄奥的语言、材料和手法、陌生化等都具有虚无主义的倾向;最后,巴赫金通过对形式主义的批判表达了自己的内容—形式观,他创新性地赋予形式动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议会制度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代议制机构的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与合理性,其实质是保障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议会制度进行了表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适当分离的剖析,对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起来的新制度的进步性给予了肯定,但对其阶级压迫的实质也给予了充分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问题意识为线索,对《纯粹理性批判》的两版序言进行考察发现:两版序言虽然篇幅不长,却从总体上架构了纯粹理性批判的逻辑脉络,揭示了哲学分析的基本路径与方法,对确立问题意识、把握逻辑思维进路、提高思辨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刘醒龙创作前期(1984—1994)的小说主题,是对丑恶人性的批判和对善良人性的礼赞。在此期间,刘醒龙既批判了损人利己者的自私、狭隘和怯懦,也批判了损人损己者的贪婪、粗鄙和暴力。解构的目的是为了建构,在批判的同时,刘醒龙既赞美了只图奉献、不求索取的圣徒似人物,也歌颂了甘于奉献、亦乐于索取的人间楷模。歌颂对象的性格变化,反映着作者思考的深入和追求精神家园的执着。  相似文献   

13.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 2 0世纪初的社会现实 ,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 ,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批判主题 :人性的危机 ,人性的回归和人性回归的失败。这充分说明 ,在欧·亨利的眼里 ,当时的社会虽是一个人类社会 ,然而却是一个丧失人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祁建忠 《科技信息》2008,(10):184-184
探讨和分析了孟子人“何以为性”观点产生争论的内在原因、语言文字自身的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5.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的社会现实,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批判主题人性的危机,人性的回归和人性回归的失败.这充分说明,在欧*亨利的眼里,当时的社会虽是一个人类社会,然而却是一个丧失人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言语失误是人们在说话时产生的偏离言语计划导致的错误,它反映了学习者对语言的认知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言语失误进行了分类,探索了其潜在的影响因素,以期对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静 《科技信息》2012,(22):144-144
言语失误产生的原因以及规律性特征一直是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语言学家对言语失误现象的研究最早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Fromkin V.A.在1971年发表文章The non-anomalous nature of anomalous utterances及1973年发表文章Speech errors as linguistic evidence探讨了怎样使用言语失误来建立语言论据,来观察语言单位在言语产生中的作用。本文将就言语失误的类型的划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严秋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2):111-112
预设投射问题是英美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自投射问题被提出以来,得到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语用视角中的预设投射研究,以期通过语境的切口对投射问题进行更动态的、更全面的阐释。同时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又挖掘了预设投射研究的实践价值,即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以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哲学思想观为基础,重点以其“模糊观念”和“先验图式”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揭示了康德的思想对近现代人格心理学中极其重要的两个流派——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认知学派的启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参加田径训练的160名普通大学生中出现的17例胫骨骨膜炎患者的观察,根据对体育学院1 053名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运动学分析,探讨胫骨骨膜炎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