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强力推动下,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广大企业开展自主科技创新的动力和活力空前增强,涌现出了大批依靠自主创新,加快企业发展的创新带动型企业或者创新主导型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的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企业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革 《安徽科技》2010,(6):34-35
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型企业建设必须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线.通过组合实施技术创新、创新人才、管理创新、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自主品牌、企业文化等发展战略.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从技术创新战略、经营管理战略和创新人才战略三个层面,浅谈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把企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韩怡卓 《太原科技》2007,(12):11-1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把企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型企业(试点)建设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首要推动力.不断探索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引导和支持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了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蚌埠市持续快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6.
正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纵观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都紧紧依靠一批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引领。世界各国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并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7.
揭示碳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规律,对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创新型企业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视角,分别从理论、现实与实践层面,对碳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和现实阻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融资难、融资渠道窄、资金缺口大和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当前影响我国碳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阻碍,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积极采取放宽碳信贷融资标准,提供风险担保、拓宽企业促进技术创新的碳融资渠道、增加社会力量参与企业碳融资的参与度等举措去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我国碳金融支持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现实阻碍。((1))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6,(9):28
日前,安徽省科技厅、发改委、经委、财政厅、国资委、总工会联合制订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道产权、自主品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创新科技》2008,(3):64
<正>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探索建立河南省产业技术联盟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08,(2):64
<正>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探索建立河南省产业技术联盟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段姗 《今日科技》2012,(7):47-49
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于2005年联合启动“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浙江于2007年启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几年下来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浙江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达363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5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19家、试点企业16家,均居全国前3位。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06,(8):30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并于7月23日正式启动了第一批创新型企业试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河南,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推动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这是新时期河南省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大突破。建设创新型河南必须要坚持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而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思路进行重大调整,努力消除不利于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把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突破口和建设创新型河南必由之路,企业是否成为技术创新的…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其试点工作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认定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这些创新型企业均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显著的行业影响力,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截至2013年底,安徽省已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16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数同比增长28.0%,总量位居国内前列,4家进入全国创新型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5.
杨庆振 《今日科技》2008,(10):14-14
为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杭州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用税收杠杆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若干配套政策》,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以及《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有关财务税收政策及相应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杨勇  张丽 《创新科技》2013,(2):43-45
<正>引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和物质保障。一流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往往离不开一流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没有高精度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很难获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自国家提出创建创新型国家以来,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这大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和创新的内动力,很多企业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了产品技术研发的力度。企  相似文献   

17.
徐俊 《今日科技》2010,(9):32-33
<正>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三大载体之一,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示范引领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金华市紧紧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技》2008,(15):7-8
作为“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实施两年以来,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支持和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形成了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今年7月中旬,喜获全国第一批创新型企业称号的广东企业有29家,占全国创新型企业总数的28%。  相似文献   

19.
赵益明  谢瑞 《安徽科技》2011,(11):41-42
马鞍山市是一个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企业创新意识和自主研发能力有待加强,城市整体的创新氛围不浓。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并就此明确了5项举措: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0亿元,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2%以上;每年设立5000万元技术创新工程专项资金;在重点产业领域,新建一批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自主创新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自主技术创新内在地要求企业具备设计完善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外在地需要政府建立健全促进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首先对自主技术创新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在对重庆自主创新现状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政府的视角从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保护、技术交易市场、激励和融资等方面和以企业的视角从创新导向、资源投入、激励和协调等方面对自主技术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创新主体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