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精馏塔系统控制中进料量波动对塔釜重沸器蒸器加热量及回流量的干扰,提出了动态前馈的抗干扰控制方法,控制效果很好,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物耗,能耗,是精馏塔克服干扰的一种好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高纯内部热耦合精馏塔(ITCDIC)的强非线性特性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较大困难的问题,将非线性Wave理论运用到内部热耦合精馏塔的控制设计中.首先根据浓度曲线的特性提出了浓度波形的描述函数.其次根据波形描述函数以及物料守恒关系推导出波速公式.最后将Wave理论与一般模型控制(GMC)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Wave模型的一般模型控制(WGMC).在苯-甲苯物系的实例研究中与传统的基于数据模型的一般模型控制(TGMC)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WGMC在伺服控制和干扰控制的表现都明显优于TGMC,WGMC控制方案较传统的一般模型控制方案更加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郭雷  潘玉民 《科技信息》2013,(17):33-34
本文针对精馏塔这一多变量、非线性耦合对象,提出了一种神经元PID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精馏塔精确模型补偿解耦控制基础上,采用神经元PID控制器进行控制。分析了控制器的结构及其学习算法,进行了PID和神经元解耦控制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常规PID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精馏操作原理出发,得出精馏塔控制的实质是在塔板结构与塔板数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操作条件,以使精馏塔在受到干扰后仍能维持原来的塔顶或塔底产品组成。应用这些基本关系,推导出操作变量的近似计算公式。这些关系式经过计算验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制中是可以应用的。  相似文献   

5.
在可以获得与干扰强相关的参考信号的扩频通信系统中,自适应干扰对消器是常用的抗干扰技术.为在保证对消器性能的同时,减少运算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循环累积量(SOCS)自适应干扰对消器(AIC-SOCS),利用源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循环二阶累积量,自适应调整对消器中滤波器系数.与基于四阶累积量的自适应干扰对消器(AIC-FOS)相比,乘法次数减少50%,加法次数减少60%.仿真实验表明,AIC-SOCS的性能和AIC-FOS的干扰抑制性能相当,表现出比基于二阶累积量的自适应干扰对消器(AIC-SOS)更优良的干扰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丙烯精馏塔的在线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丙烯精馏塔的成本目标函数,建立了丙烯精馏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该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数学模型求解后的结果表明:控制丙烯精馏塔塔底再沸器的加热量,可以使成本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从而实现该塔的在线优化.  相似文献   

7.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运动反演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气动/推进/结构耦合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平面飞行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反演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利用曲线拟合模型将控制系统表示为反馈形式,采用反演方法设计虚拟和实际控制器,并引入鲁棒微分器估计虚拟控制量的导数,解决了虚拟控制量求导运算复杂的问题.为增强控制器应对不确定项的鲁棒性,设计了超扭曲滑模干扰观测器,实现了对系统模型不确定项的估计和补偿.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原理模型的速度和高度指令跟踪仿真表明,该控制器对拟合误差和外加干扰等系统不确定项具有鲁棒性,系统状态量能够在指令跟踪过程中趋于平衡状态,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子液体硫酸氢根吡啶([Hpy][HSO4])作为催化剂,对乙酸和正丁醇在反应精馏塔中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的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在缺乏实验数据的情况下,使用真实溶剂似导体屏蔽模型(COSMO-RS)方法预测了离子液体与其他物质的汽液相平衡,得到了离子液体与反应体系的二元交互参数。基于共沸精馏概念设计了带有分相器的反应精馏塔,实现了离子液体的循环利用。分析了反应精馏塔总塔板数、进料模式、进料塔板位置、再沸器热值和塔板持液量对于产品质量和乙酸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精馏塔塔板总数为28,反应物从第4块塔板同时进料,离子液体从第2块塔板进料,且塔板持液量为0.05m3时,乙酸正丁酯纯度和乙酸转化率均可达99.9%。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由于精馏塔具有非线性、随机干扰量大等特点导致的模型参数发生变化带来的控制问题,该文提出了将多模型切换控制方法和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优化方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该方法结合了这2种方法的优势。首先对变化区间进行分解;然后建立子模型,形成模型集。接着采用LQR优化方法对子模型设计优控制器,再根据性能指标函数切换控制器,保证在任一时刻,系统都得到最优控制律;最后将该文提出的新方法与单独LQR优化方法进行比较。对比结果表明:当模型参数Par=20跳变到Par=19.5的时候,精馏塔塔顶和塔底轻组分的摩尔分数仍然能够稳定。  相似文献   

10.
赖汝  金震  盛永智  刘向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36(12):1264-1268,1278
针对飞行器再入段的强耦合和非线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微分器(robust exact differentiator,RED)的全阶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full-order 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FONTSMC)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全阶非奇异终端滑模函数,保证在控制器中不存在带有分数次幂项的状态量的导数,同时证明了跟踪误差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0;然后,针对该滑模运动方程存在误差二阶导数的特殊情况,引入了超螺旋算法(super-twisting algorithm,STA)作为鲁棒微分器(RED),避免了由直接采用普通微分器引入的干扰噪声.进一步为了避免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采用边界层技术与低通滤波技术共同消除控制量的抖振.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实现有限时间姿态跟踪控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氯乙烯精馏过程的ASPEN PLUS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中氯乙烯精馏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比较,选用NRTL方程来计算液相活度系数,所得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值基本吻合。对低沸塔和高沸塔的操作变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得到高低沸塔适宜进料位置、回流比和馏出比分别是8和2,0.5和0.8以及0.93和0.2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三氯氢硅精馏的双塔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产品质量达到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对精馏过程各塔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优化。计算得到预分离塔的最适宜进料板位置、回流比、塔顶采出量分别为6、18、250kg/h,三氯氢硅塔的最适宜进料板位置、回流比、塔顶采出量分别为12、5、2453kg/h,并且最适宜的进料温度范围为25~35℃。将优化后的参数应用到实际设计和生产中,三氯氢硅塔塔顶产品各组分含量的模拟结果与工业数据基本一致,三氯氢硅纯度大于0.999。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用DMF为溶剂,六组分物系,47块理论板的丁二烯萃取精馏塔进行了动态特性的研究。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塔顶采出量、C4进料关键组分丁二烯组成、C4进料量和溶剂进料量是影响塔的稳定操作比较灵敏的因素。因此,控制塔顶上升蒸汽量、C4进料组成和溶剂比(即溶剂量/C4进料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聚乙烯醇生产中聚合工段聚合一塔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稳态灵敏度分析,优化了聚合一塔的最优操作点,即进料位置40块塔板,回流比0.7,馏出量6650 kg/h。动态研究表明,进料量、进料组成和回流量扰动均对一塔操作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塔顶流量及组成动态响应速度缓慢,波动超过7 h,塔釜产品醋酸乙烯质量分数波动在扰动2~3 h时存在峰值;对于以塔底产品为主的聚合一塔,不能通过增加塔顶回流量来提高分离效果;串级控制通过改变吹入甲醇量可以快速有效控制塔釜产品醋酸乙烯含量。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用于处理富含丁烯醛废液体系的新工艺,并应用Aspen Plus软件对该工艺的理论塔板数、回流比、采出率、进料位置等工艺参数进行灵敏度优化与正交试验分析。最终优化后的模拟结果为:脱轻塔的塔板数N1=31,塔釜采出率B1/F1=0.867 5,塔顶油层回流比R1=23.50,进料位置NF,1=10,进料温度TF,1=60 ℃;脱重塔的塔板数N2=40,回流比R2=4.0,塔顶采出率D2/F2=0.942,进料位置NF,2=15。经济效益分析的结果表明本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析常减压设备的腐蚀旨在搞清腐蚀的位置与原因,以便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调查认为腐蚀的部位主要在常压塔顶及其馏出系统,指出了原因所在,提出了改进建议,即优化“一脱三注”工艺,采用涂料防腐.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研究,建立了固态法白酒甑桶蒸馏的操作线,提出了计算馏酒浓度的方法,分析了影响馏酒浓度的因素。指出1)酒醅中酒度的变化及甑桶高度时馏酒浓度影响不大。2)酒醅中干物质量及冷醅的吸热情况对馏酒浓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酒精厂排出的废气CO2 含量高、纯度大 .据此研究了CO2 与石灰乳在湍球吸收塔内进行不连续碳化反应和连续碳化反应 ;探讨了CO2 的通气量、石灰乳浓度和流量、湍球的大小和填充量、塔的直径和塔板数对工艺的影响 ,获得了工业化生产的有关指标和数据 .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塔式起重机控制系统是一个大时滞性、时变及非线性的控制系统,无法建立准确数学模型,难以进行精确控制的问题,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通过模糊推理对PID的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但由于专家经验具有局限性、盲目性以及模糊控制内不确定因子过多,导致控制性能较差.因此,本文采用粒子群算法对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先在离线状态下进行迭代优...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小风切变、塔影效应以及湍流风等因素引起的风轮不平衡载荷,在分析风切变、塔影效应以及湍流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角和载荷联合反馈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结合方位角权系数分配环节和叶根挥舞载荷反馈PID控制环节,分别调节每支叶片的桨距角,实现风轮减载控制。基于GH Bladed平台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统一变桨距控制相比,所提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小风轮不平衡载荷,不仅适用于风切变和塔影效应引起的载荷波动,在湍流风影响时也能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