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曾就科技馆常设展览规划问题,在《科技馆》2003年第4期发表过“关于常设展览规划设计中的‘主题’和‘学科’问题”的章。主要论述了在常设展览规划设计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题”和“学科”的关系。本将继续就其他有关问题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3.
临时科普展览是科技馆的主要任务之一。各地科技馆都十分注重临时展览,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临时展览是科技馆常设科普展览的延伸和补充,通过举办各类的临时展览,使公众接受新的科技文化信息,从而达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关于科技馆短期专题展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最重要的功能是展览教育,它主要通过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三种形式来体现。在科技馆事业发展中,这三种形式的展览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和国家对科普事业越来越重视,继2002年6月29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科普事业及科技馆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发改委委托建设部和中国科协组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也已完成。科技馆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当前科技馆事业来之不易的发展大局和历史性机遇,加快科技馆建设步伐,为科技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科技馆工作者,尤其是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科技馆管理工作岗位工作多年,现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就地方科技馆建设定位和如何实现科普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馆到底展出了什么——谈科技馆展览中“概念”与“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馆到底展出了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应该提出的问题,科技馆不展出展品还能展出什么呢?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丹尼洛夫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应使展览能反映‘概念’,而不仅仅是‘物’。”这里的‘物’主要是指展品。科技馆的建立爆发了一场展品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不可否认的是,近两年来的科技馆界,“故事线和知识链”是很时兴的词汇,似乎已经成为展览设计的“原则”了。那么到底“故事线和知识链”起源于何方?如何采用“故事线或知识链”进行展览设计呢?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技馆是公众体验科普的重要场所,主要功能是开展科普教育,其目的是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为科教兴国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管理、政府和企业办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有教育和农业等各个行业,都在悄悄地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 相似文献
11.
12.
<正>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学习化时代,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提倡的学历教育使得我国目前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而大力发展教育,对于国家促进社会就业是一条相对重要的途径。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创新。"任务驱动法"的实践性很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当今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研究课题。目前该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并辅助以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为载体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而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协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15.
关于“立体教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振权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
一、关于立体教育的方法论基础“立体教育”研究.已有十年的历史。《主体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立体型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初步实践》(“浙江教育科学”.1992年第4期)等书文已作过阶段性的概括。我们认为立体教育理论的提出,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而是一种新的教育思维方式。这一新的教育思维方式的出现.从历史上考察.是有其必然性的。最早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块的。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人在实际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学习生产生活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后来… 相似文献
16.
化学和生物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分子间力和氢键”的内容中,往往理论容易接受,而实际运用中会出现很多偏差,学生在人脑中形成的错误理解很难纠正。本文就是结合教学经验,针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论述,使学生加以注意,从而避免厂这类错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常迎春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1,(1):31-33
设计类学科在中国属于一门新兴学科,现有的各地方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思想一方面来源于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来源于国内对国外教学模式的简单模仿,多数课程停留在形式的学习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实践,实际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实质的提高。为了阐明这个问题,从几个地方院校的"精品课"入手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指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