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中从以下5个方面讨论上都在元代科技活动中的地位:1.在上都设有回回司天监和回回司天台;2.在上都收藏一批“回回书籍”,为回回天文学等研究之用;3.上都有各种医药或治疗机构;4.上都的建筑集中着蒙、汉和阿拉伯等技术;5.上都又是学者的重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2.
文中从以下5个方面讨论上都在元代科技活动中的地位,1.在上都设有回回司天蓝和回回司天台;2.在上都收藏一批“回回书籍”,为回回天文学等研究之用;3上都有各种医工或治疗机构,4.上都的建筑集中着蒙汉和阿拉伯等技术;5.上都又是学者的重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元上都回回司天台在建台前的酝酿和准备工作及其建立和被毁过程.元上都回回司天台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它是蒙古族统治者和回回天文工作者相结合的产物,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朝郭守敬为制定《授时历》,使用圭表测影推定冬至时刻。《元史·历志》载有1277至1280年间共98天的圭表影长数据,郭守敬用这些数据推定了1277至1279三年的冬至时刻。分析表明,影长数据可分成前后两组:后一组数据的观测地点与太史院司天台的位置吻合;前一组数据的观测地点比元太史院司天台所在位置地理纬度偏南2.5'左右(约3.4公里),根据历史地图考证推测其为金朝金中都司天台。因此郭守敬为制定《授时历》而做的圭表测影,是先后在金元两朝天文台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导论"一直是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低年级本科生的重点综合性专业基础课,近年更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这一工作的一些重要方面做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设想.对开设的"天文学概论"全校公选课,就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和已采取的一些探索性方法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象学、军事和人事各方面的应用。认为传统中国从来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也没有这个名词,可是认识和克服大自然这个理念应该早已存在,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前身。又认为奇门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科学,后来在欧洲科学与巫术、哲学、宗教等分手,可是奇门遁甲没有脱离它和人事、巫术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就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的遁甲和8世纪最早的有关奇门遁甲的文献记载进行讨论。述及北宋司天台采用奇门遁甲,下至有明一代奇门遁甲成为官方采用三式中的一种秘传术数的过程。示范奇门遁甲的布局方法,并举例解释它在气象学、军事和人事各方面的应用。认为传统中国从来没有科学这个名词,欧洲在文艺复兴时代以前也没有这个名词,可是认识和克服大自然这个理念应该早已存在,这就是所谓科学的前身。又认为奇门遁甲是传统中国理念中的科学,后来在欧洲科学与巫术、哲学、宗教等分手,可是奇门遁甲没有脱离它和人事、巫术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授时历>受外来影响很少,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外国人,也不是因为中国人对外来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而是蒙古统治者的统治政策造成了这个结果.忽必烈及其后继者限制不同种族人员之间的知识交流,好让自己享有多种选择的特权,而不使不同种族的臣民联手反抗.尽管元初设有回回司天监,但回回天文学家与汉族天文学家之间没有什么交流.  相似文献   

9.
我国天文学的发展经历元代高峰之后,从明初到万历年间开始止步不前,之后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我国,带来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天文仪器、天文历算、天文著作,使我国的天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但是传教士在天文知识的传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先进的“日心说”没有及时传入我国,望远镜也未在我国得到正常地使用。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传教本质属性的影响和国人对西学吸收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知的中国古代观象台方位,对金代司天台位置进行初次探讨.认为:第一,按照东汉灵台的位王推测,应住于金皇宫的南面即南郊;第二,按金中都皇城宫城复原示困中拜天台的方位推断应在皇城东南方向;第三,按元明清观星台的位置类推金司天台方位应在现在的丰台区右安门外东南一带.另外,从明朝建的天坛是位于皇城的东南方向;明朝建的日坛是位于宫城偏东南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元太史院与明清观象台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探讨二者之间的传承,梳理其沿革脉络是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尚书·尧典》记载了传说时代古人利用正南方天空出现的星辰确定四季,战国楚帛书描绘了十二位上古时代传说人物的创世历史。《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出现了节气以及四季的天象物候记录;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现了六十干支纪日法和阴阳合历,并有君王与巫祝通过天象观测传达天意,预卜吉凶,颁布天象与历法的远古占星术记录。  相似文献   

13.
玲珑仪新探     
对玲珑仪是传统浑仪或者是假天仪都提出质疑,并认为它是一台创新的浑仪。  相似文献   

14.
Rawlins D  Pickering K 《Nature》2001,412(6848):699-700
Spence speculates that Egypt's pyramid builders found true north by using a plumb line: when the stars Kochab and Mizar were seen on the same vertical, one was facing north. As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is hypothesis, she points to the proposed interstar-line precession past the north celestial pole at a rate of 27' per century (cy). We argue that a mathematical error affects this result, which when corrected points more strongly to a different pair of star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nventional ancient chronology, instead of being compressed, may actually have to be expanded slightly.  相似文献   

15.
天文台址直接影响望远镜运转效率与探测能力。因此,优秀天文台址是发展天文学这一最宽阔、最受关注的基础学科之关键。文章主要介绍了西藏天文台选址的研究内容、一个优良台址要具备的条件、研究方案及预期的目标等。  相似文献   

16.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宇宙主要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是基础物理与宇宙学研究最前沿的方向之一。对暗物质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将极大促进人们对基本自然规律以及宇宙演化的理解。国际上对暗物质的研究极为重视,美国和欧洲都为之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规划,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项目规划。中国也将暗物质的研究纳入了中长期规划,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在暗物质探测方面实现了长足进步,在四川锦屏山地下实验室开展多项暗物质直接探测试验,暗物质粒子卫星作为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首发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颗天文卫星,2015年12月成功发射。通过观测暗物质粒子湮灭后的粒子产物,有可能在间接探测方向实现对暗物质研究的革命性突破。本文简介暗物质概念提出的历史与暗物质探测的天文学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古印度的天文思想与当时的宗教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吠陀时代的天文学已经以大梵天不断再生宇宙的神话认识到宇宙的永恒循环,并提出了类似中国二十八宿的27或28月站的星座体系;耆那教对于构成宇宙的元素作出了精细的宗教哲学思辨,佛教立足于生命的永恒轮回,建立了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地心世界模型,推测无边无际的永恒循环宇宙具有高度的自相似结构,但不太符合现代科学揭示的宇宙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19.
藏族天文历算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经验的系统总结,有着科学的内涵和价值。文章探讨了藏族天文历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藏族天文历算从古自今,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藏族的天文历算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并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相一致是藏族天文历算可持续发展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照相技术是测量记录光学信息的一种重要实验手段。报道了作者关于天文照相底片感光特性测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总结了在该领域内长期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