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环境温度是影响粘弹性材料耗能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种粘弹性材料都有其最佳适用温度区间 ,超出此区间后其耗能能力非常有限 ,这一点限制了粘弹性阻尼器在更广的范围内应用 .把适用于不同温度区间的两种粘弹性材料复合使用 ,使粘弹性阻尼器在较宽的温度区间内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 ,拓宽了粘弹性阻尼器的应用范围 .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遗传算法(GA)来确定在被动控制高层建筑中每一层阻尼器合适的安装数量。根据阻尼器的耗能特性及建筑规范对抗震结构的要求来设计评价函数。其中选取了建筑物各层在整个反应时程加速度响应的方均根值、建筑物顶层位移响应的最大值、阻尼器的数量、及阻尼器的耗能情况来分别考虑高层建筑的震动控制、位移控制、经济性和各层阻尼器的工作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用这种方法能得到一种在被动控制高层建筑中阻尼器分布的优化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地震位移控制的原理出发,根据大跨悬索桥结构地震响应的特点,建立了其地震位移控制效果的3种评估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罚函数和一阶优化原理的阻尼器最优布置方法.以主跨1 490 m的润扬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建立了该桥的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Combin14单元对阻尼器进行模拟,用以研究大跨悬索桥地震位移控制的阻尼器空间最优布置,并给出了该桥在给定地震输入下阻尼器的最优布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跨悬索桥而言,只要阻尼器数目及参数选取合理,按合理方式设置均能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地震位移响应及减小大多数关键截面的地震力,但采用不同控制效果评估函数得到的阻尼器最优布置方案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多重TLD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层建筑多模态地震反应进行了多重调谐液体阻尼器(MTLDs)控制研究。由输入不同的地震波,对高层建筑结构第一、第二阶主模态反应施加控制,分析了对结构第一、二阶主模态反应分别设置多重TLD体系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针对模态叠加法进行结构加速度时程反应分析,讨论了广义坐标积分步长、模态截断和离散位移时程求导三个问题对加速度时程反应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振型加速度贡献系数的模态截断指标。以简谐荷载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和三条地震波作用下的5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为例进行数值计算。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当广义单自由度计算的离散时间步长小于1/32倍的自振周期时,加速度反应的误差小于5%;对于加速度时程反应而言,基于振型参与质量选取的模态数偏少,应基于振型加速度贡献系数作为模态截断的依据;由离散位移时程经中心差分法所得加速度的误差与直接由模态叠加法所得的基本相同,而FFT方法所得加速度时程存在虚假的高频振动而误差较大,采用低通滤波可有效降低误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用于结构地震响应控制的调质阻尼器的参数确定准则 ,即通过数值搜索法 ,使得结构—调质阻尼器系统中结构的正规化稳态频率响应幅值的极大值最小 .基于该准则 ,给出了调质阻尼器最优参数的选用表格 .选用了 60条地震波 ,统计分析了调制阻尼器对不同周期和阻尼比的结构的控制效果 .  相似文献   

9.
将模态叠加法应用于车辆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用有限元方法对车辆结构进行模型简化,采用模态分析法计算出结构的模态振型,然后用模态叠加法对其进行动力分析,计算结构的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10.
干扰效应下煤棚结构风致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刚性模型风洞试验的结果,研究了有(无)干扰条件下干煤棚的风致响应,采用平稳激励下随机振动的模态叠加法(CQC法)进行计算.对各个风向下干煤棚关键区域的平均响应、脉动响应及峰值响应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各种干扰条件下相同区域的最大响应尽管数值上的大小有所不同,但随风向的变化规律却类似.从阵风响应因子、背景共振响应及响应谱特性等角度,分析了不同风场及外界干扰下煤棚结构的风致响应特点.研究发现,当施扰煤棚分别出现在受扰煤棚的上游和下游时,平均响应对总响应的贡献、背景响应对动力响应的贡献均有不同特点;尽管干扰条件差别较大,但仍是特定的模态对动力响应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wilson-Θ法求解巨型钢框架MR智能减震结构运动方程,提出基于最优主动控制算法(LQR算法)的双出杆剪切阀式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并选择普通巨型钢框架结构(主结构3层,次结构3层)和巨型钢框,用LQR算法和半主动控制算法分析最大地震反应及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巨型钢框架MR智能减震结构比普通的巨型钢框架结构优越,MR阻尼器能够有效地减小主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上承式拱桥抗震加固的工程需要,提出了加设阻尼支撑的减震控制方案,在结构中增加集中阻尼来减小地震响应.通过尼木大桥加固工程中采用加设粘弹性阻尼支撑方案的有限元地震响应分析,表明粘弹性阻尼支撑能够显著减小拱平面内的位移响应,是一种有效的减震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大底盘对称双塔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大底盘对称双塔结构两塔楼的相互影响很小,连体结构及其连接体位置变化对大底盘等高双塔结构的动力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永春县上坂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无伸缩缝桥梁的结构特点,提出一个土~结构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研究该桥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可为无伸缩缝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先推导了大跨空间结构几何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的计算过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然后重点对圆柱面交叉立体桁架系巨型网格结构进行几何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针对主体结构单独承载及子结构参与协同承载两种情况,分析了立体桁架拱内关键节点及关键杆件的地震响应时程曲线,了解了结构基本地震响应时程特性;进行了不同方向地震波作用时程对比分析,论证了该结构抗震验算需考虑三维地震作用;最后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与时程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对于该结构,反应谱法可用作初步的抗震分析,但最终必须用时程法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合理地对中小学校舍建筑做出抗震性能评估,对震前维修加固决策做出有效建议,提出一种基于全寿命的抗震性能评估方式,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指标表示为震后失效损失与全寿命费用的函数关系,并借鉴社会可接受风险的研究,将中小学校舍的抗震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 采用此方法对2类常见中小学校舍的建筑抗震性能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全面合理地进行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掺入聚乙烯醇(PVA)纤维的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对加固钢筋混凝土(RC)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共制作了7根钢筋混凝土柱.其中,1根为对比柱,4根方形柱,1根圆柱,1根矩形柱.除对比柱外,其余6根钢筋混凝土柱均采用TRC加固.通过对7根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PVA纤维掺量和截面形式下各试件的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TRC能够有效约束RC柱核心混凝土,掺入一定体积掺量的PVA纤维后,TRC的限裂效果进一步增强,提高了加固柱的开裂荷载和峰值荷载;PVA纤维体积掺量在0.5%以内时,加固柱的延性得到改善,刚度退化速率减慢,耗能能力增强,但随着体积掺量继续增大,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有所降低,刚度退化速率增大;TRC加固圆柱的承载能力较低,但延性、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均优于其他两种截面形式的TRC加固柱.PVA纤维体积掺量在0.5%以内较为合理,且TRC加固后圆柱的抗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相邻模型结构MR阻尼器半主动控制振动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振动台对磁流变(MR)阻尼器连接的相邻模型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研究.为了验证基于MR阻尼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振动台试验中对3种地震激励下的相邻模型结构采用了2种被动控制策略和3种半主动控制策略.试验中,最大电流被动控制策略和3种半主动控制策略使相邻模型结构各层的地震响应皆有明显降低;半主动控制策略皆采用了加速度反馈的方法以减少试验中所用传感器的数量.试验结果表明:MR阻尼器是有效的半主动控制装置,在被动和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有稳定的控制效果;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具有闭环增益矩阵的控制算法,可以减少控制系统的硬件投入以及增加半主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爆破地震波下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动力学响应问题,以黑岱沟露天矿附近的酸刺沟大桥为背景,对其爆破振动下桥墩进行了振动监测,建立该桥单墩的数值计算模型,应用ANSYS和LS-DYNA软件对桥墩结构自振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结果表明:在输入爆破地震波主频范围为2~5 Hz时,2 Hz爆破地震波对应桥墩响应最明显,地震波峰值振速达到8.71 cm/s时桥墩出现损伤,损伤位置为墩身空心壁偏底部,保证桥墩安全的比例距离为5.79.   相似文献   

20.
以联邦航空咨询委员会协调人会议(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为例,在同济大学TJ-2建筑风洞中进行了矩形单体高层建筑的阻塞效应试验研究.对阻塞度为4.1%、6.1%、8.4%、10.1%的建筑刚性模型在均匀风场中进行了测压试验.主要研究了阻塞效应对模型平均风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均匀来流中,建筑各层的平均阻力系数随着阻塞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阻力系数沿高度的分布规律没有显著变化;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随着阻塞度的增大显著增大.最后,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平均阻力系数和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的阻塞效应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