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养殖蛇类,无论是房养还是蛇场养殖,饲养密度一般比较大。盛夏时节的养蛇场所内若温度过高或暴雨前后容易出现的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等现象,均会造成蛇类不活动、不吃食、不蜕皮,有的甚至采取消极的  相似文献   

2.
蛇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蛇以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嗜食鼠类,对农林生产益处颇多。然而近年来“蛇宴”风靡,一些地方对野生蛇类滥捕,蛇类资源遭到极大破坏,以致有些地方鼠类猖獗,鼠害严重。如果实行蛇类的人工养殖,既可保护自然资源,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岂不一举两得。暨南大学劳伯勋先生从事蛇类研究多年,提倡人工养蛇,这对各地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蛇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蛇类资源利用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蛇类的保护和利用历来受到国际机构和组织的关注。中国现有蛇类241种,其中30余种是很重要的资源动物,野外资源利用量巨大。随着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以及过度利用,蛇类资源处于衰减之中,有数十种处于极度濒危和濒危状态,其中莽山烙铁头蛇(Protobrothropsmangshanensis)野外种群远小于大熊猫。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珍贵资源,笔者概述了中国蛇类保护和利用的历史和现状,重点对中国蛇类养殖和贸易进行了汇总。最后,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今后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管理与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蛇类产品的不断面市,加上野生资源在逐渐的减少,国内蛇类专业户生意看好。行家断言,未来几年养蛇业将是一个波及全国的深度开发、规模养殖、综合加工、出口创汇的黄金时代。由于人工养蛇属特种养殖业,全国性的养蛇热方兴未  相似文献   

5.
辽宁有蛇类17种,隶属3科8属,其中分布在海洋中的海蛇有3种,陆地上有14种。根据1996-1999年的辽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辽宁陆生野生蛇类数量已趋于减少,且减少幅度较大。栖息地环境质量渐趋恶化及人类的过度利用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保护好现有的蛇类资源,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出保护对策如下:加强蛇类栖息地和栖息环境保护;加强宣传和保护意识,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加强对蛇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增加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人工养殖研究,突破饲料和繁殖难关,变“周转仓”式的养蛇场为真正的养蛇场。  相似文献   

6.
王丹 《科技咨询导报》2011,(18):119-119
中国的蛇类种类十分丰富,但是由于人对自然界大肆的掠夺,使环境严重受到破坏,加之人类对蛇类资源的无休止的需求,导致我国的很多蛇类都面临灭绝的现状。本文主要对我国蛇类的多样性、分布及其现状、原因的分析,提出保护蛇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眼镜蛇血细胞的形态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蛇类血细胞类型的资料较少,尤其对白细胞的分类和形态,不仅文字描述少,图样不全,而且分类也不一致。1962年Pienaar将南非几种蛇类血液中的白细胞分为淋巴、单核,嗜酸、嗜碱、嗜天青、嗜中粒细胞和浆细胞七种。1963年和1967年Duguy将蛇类的白细胞分为淋巴、单核嗜酸、嗜碱和嗜中粒细胞五种。为了明确眼镜蛇血细胞的分类,作者对眼镜蛇各种血细胞进行形态的观察与描述。  相似文献   

8.
话蛇     
蛇类是爬行动物最后进化而形成的一支,起源于原始蜥蜴类。蛇类化石最早发现在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但实际蛇类在地球上出现较此要早,约在一亿三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现今生活的蛇类有11科、约400属、2700种。中国产的蛇类已知8科、53属、224种(其中毒蛇近5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尤以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等省(自治区)为多。  相似文献   

9.
蛇类寄生蠕虫的调查研究,在国内报导不多,尤其是寄生吸虫报导更少。就我们看到的文献只有三篇。一是华理斯(Wallace F.G.)于1936年在广东蛇类中发现二个新种寄生吸虫,定名为不对称环宫吸虫(Encyclometra asymmetrica Wallace,1936),和广东显颈吸虫(Saphedera cantonensis Wallace,1936);二是Tang.C.C.于1941在《福建鸟类、爬行类  相似文献   

10.
蛇类保护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自然》2002,(1)
蛇类是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爬行动物的一支,是历经1.3亿年的漫长岁月进化而来的特殊类群。我国是蛇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据统计,已知蛇类8科64属209种,约占世界3000种蛇类的7%。我国对蛇的利用历史悠久,蛇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药生产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蛇类是我国被大宗食用的一类野生动物,全国每年消耗的活蛇量在1万吨以上。吃蛇在我国的局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南人食蛇”的记载,同时还介绍了食蛇有祛风活血、除寒去湿的功效。有关专家指出,以往由于受交通运输等因素的限制,蛇类贸易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对物种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食用和药用蛇类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加,刺激了蛇类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日益增大的蛇类贸易需求加剧了偷猎和走私野生蛇类的活动,致使蛇类资源正面临种群数…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蛇类区系调查资料曾被黄洪富等(1965)、胡淑琴等(1966)、方荣盛等(1981)发表过。他们查阅了Pope(1935)、Pope & Boring(1940)发表过的陕西蛇类调查资料,总结了陕西省境内的蛇类种类,共计有24种。西北大学生物系于1957年4月、1959年6月间,曾在南郑、宁陕、岚皋县采到蛇类标  相似文献   

13.
从2000年至2003年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蛇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蛇类25种.其中有毒蛇5种.无毒蛇20种.调查结果表明.鸡公山境内的蛇类种类和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路杨 《大自然》2021,(4):14-19
北京地区生活着众多蛇类,有栖息于市区的红纹滞卵蛇、赤链蛇和虎斑颈槽蛇,还有生活在远近山区的小型蛇类及无毒蛇,种类繁多、形色各异.近年来,一些蛇类的新发现记录给北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了不同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李勇军 《科技信息》2010,(17):J0368-J0368,J0082
蛇的全身都是宝,利用价值极高,武夷山是蛇的王国,蛇类产品的开发利用走在全国的前列。要保护好蛇类,才能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2002~2005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蛇类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2种新记录,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和短尾蝮(Agkistrodon brevicaudus)。结合文献记录,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蛇类33种,隶属于3科21属,其中有9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药用、食用、灭鼠(虫)、制革和观赏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乔轶伦 《大自然》2013,(5):42-43
2013年是中国农历蛇年,蛇类的生存现状和命运引来人们更多关注的目光。目前,很多野生蛇类仍面临着被过度利用和非法捕杀等诸多威胁。但与此同时,蛇类保育事业也不时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13年3月21日,从北京动物园的两栖爬行动物馆传来喜讯:一对白化网纹蟒顺利产卵并人工孵化成功创造了国内该种蟒蛇人工孵化成功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2002~2005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蛇类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地2种新记录,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和短尾蝮(Agkistrodon brevicaudus).结合文献记录,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蛇类33种,隶属于3科21属,其中有9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药用、食用、灭鼠(虫)、制革和观赏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13,(2):56-57
现在,世上的爬行动物总共有不到10000种,其中蛇类将近3400种,不仅分布在陆地表面,在树上、海里及土中也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那么,中国的蛇类又有多少种呢?在中国科学院赵尔宓院士所著的《中国蛇类》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个答案:9科,66属,共205种。提到蛇,人们的印象里就是它行动敏捷、大嘴张开、毒牙狰狞,还有剧毒  相似文献   

20.
锦蛇属六种鳞片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锦蛇属六种蛇类背鳞和腹鳞的显微皮纹结构;经过分析比较,将其结构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并对六种蛇类间可能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