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马啸西风》是金庸的一个实验性的小说文本。其实验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跨文体实验和反武侠倾向。在该作中,作者有意无意地融入了影剧、童话、民谣、神话、寓言等多种文体因素,从而使之在总体风貌上,呈现出明显的跨文体性。同时,《白马》还是金庸开始走向“反武侠”进程的一个转折性作品,其反武侠倾向甚至超过历来被公认为他这方面的典范之作《鹿鼎记》。作为一个实验性作品,《白马》虽然在叙事上存在许多缺憾,堪称是金庸所有作品中叙事上最不圆熟的一部,但对金庸此后的小说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天开始动笔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早年的一位博士后。作为青年学者,他并不特别,一样的优秀,一样的富有朝气。日常,我做我的科研,他做他的科研。有一小段时期,我突然意识到他好像有些天不来学校了,找,也没有找到,这有大约一个月,真的有点急了。到谜底揭开的时候,我才知道在这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都看完了”,他对我说。看起来他是白天晚上地在看。他挨了批评,但也在我心头留下了谜——金庸小说有这么大的力量?我虽然还没看过他的小说,但我知道他的小说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将高雅的书面语和通俗的口语运用到小说叙事中,表现出通俗本色、浅近形象和雅俗相谐、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但无形之中二者又呈现出"中国化"与"中西合璧"的叙事语言风格之差异,彰显出张爱玲对《红楼梦》叙事语言继承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在武侠叙事之外,还有一个言情叙事的存在。其作品通过言情叙事来彰显人的生命价值,从情爱本质的拷问中展示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情侣们携手江湖还表现了金庸小说对诗意生存理想的追寻。小说中丰富的言情话语已经构成情爱诗学。  相似文献   

5.
问:革命歌谣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过去的革命歌谣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诉说劳苦大众苦难的;二、与地主、反动派作斗争的;三、反映解放区人民生活和建设的。 问:有人说,现在年青人文化水平提高了,比较喜欢看表现手法、意境新的新诗,对通俗的歌谣认为没有什么看头,对吗? 答:俗文学与雅文学是创作风格的区别,而不是高低之分。作品质量的高低,要通过对具体的作品的分析,而不能只看形式。雅文学有名著名篇,俗文学也有不朽之作。至于有人  相似文献   

6.
五星级作家:金庸把金庸列为五星级好像有一点委屈了。金庸的武侠格局庞大,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曲折感人至深,为古今武侠的绝唱。著名的有《大漠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六部小说,没有一部人物情节有雷同的,作品少,质精精。古龙占龙是一个多产型的作家,一  相似文献   

7.
金庸小说的意义无可置疑,但其价值确认仍有待进一步辨析.如果以"好小说体现文学艺术的魅力,伟大作品呈现精神境界的高度"这个观点为据,那么我们应该明确承认,金庸作品不仅是通常所谓的"好小说",而且是能与古今中外那些文学经典相提并论的"伟大小说".这着重在金腐的武侠叙事通过对以"侠士道"为核心的"中国精神"的艺术呈现,对"审美解放"与"诗性正义"作出了成功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宏观上评价前一段文坛上的王朔、金庸之争,认为这是文化板块运动碰撞的反映.王朔是北京文化的雅中之俗,金庸是港台文化的俗中之雅.王向金挑战,一是自身不硬,二是选错了对象.但王朔率性而为,天真可爱,歪打正着,打破了两大板块之间的沉闷的平衡.王的飞刀欠准,金的弱点在于缺少塞万提斯的洞穿历史的眼光.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不懈追求的"异质武侠"特色,是整体武侠小说中最具民族性与个性特质的部分。他通过对传统侠义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很好地体现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同时在对武侠思考的过程中,他既张扬了其合理的内涵,对于其负面因素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金庸能全面提升武侠小说品格,成为新武侠小说创作第一人,得益于这样的认识及其在创作中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0.
百年一金庸     
罗东 《当代地方科技》1999,(6):30-31,32
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专门在北大开设了金庸研究课,他在一篇文章中透露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可能是内地最早接触金庸作品的读者之一,他在70年代后期自江西返回北京,就托人从境外买到一套金庸小说,很喜欢读。"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接见金庸时,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  相似文献   

11.
古龙和金庸是武侠世界的两座高峰。这两座高峰的风景并不相同,好比华山与黄山。为什么这么说呢?古龙与金庸相比,是特点突出,完整性或者说完美性不足,就象华山,以险峻闻名;而金庸更全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袁良骏先生指责金庸小说存在若干“痼疾”的论断,提出了反批评.全文围绕金庸小说的总体构思、情节设置、与史实的关系、社会影响、是否脱离现实等问题,提出了与袁文相反的见解,对金庸小说做了全面的肯定;同时,从不同侧面指出了金庸小说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若有心,可以带着书中的故事一一打卡。一代武侠泰斗金庸的去世,带走了几代人的回忆。世上再无金大侠,但是江湖上还留着他的传说,有传言,未来数年,我们又会迎来一批金庸小说改编剧。虽然斯人已去,但是人们依然不断让金老的作品焕发新生,永远不会淡出大家的视线。读金庸的小说,除了其中江湖儿女叱咤风云的情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故事背  相似文献   

14.
About Xu Jinglei     
有人说,徐静蕾清淡如菊;也有人说她芳雅似兰;还有人说她是绿茶,嗅之芳香扑鼻,入口回味悠长……这些个性,让许多人都深深地喜欢上了她。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的情节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是金庸小说观赏性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是,金庸小说的情节是有缺陷的。《笑傲江湖》是金庸的晚期之作,也是其代表作,在这一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节设置上的不合情理、前后矛盾、重复等缺陷,正是金庸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紧张而漫长的写作过程、个体局限、商业化需求和武侠小说类型本身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对通俗小说,白话小说的界定与类划出现了许多不够统一的称谓.文章试对两者之间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通俗不等于白话,文言也未必不通俗;通俗是小说的天然品质.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政策有不少议论,有的把这两者看成绝对的对立,有的把这两者说成是一回事。于是,有人说,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政策,就不能多谈共产主义道德;又有人说,“斤斤计较”、“两两计较”、“向钱看”(不是“向前”)才是适应今天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所谓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这就使我想起了一九五八年张春桥的一篇文章引起的混乱,我想就从那篇文章读起。  相似文献   

18.
李德 《安徽科技》2001,(5):55-56
金庸小说多数有一个主题或说“母题”是:我是谁?往通俗里说,就是要理清我从哪里来?石破天在《侠客行》的末尾提出这个问题;《天龙八部》里的乔峰或萧峰为知道自己的身世——是汉人还是契丹人,闹出了多少事;《雪山飞狐》里的胡斐、《神雕侠侣》里的杨过,都没见过父亲,但一心要确定杀父的人以便报仇却又临时犹疑。这些人的疑问:“我是谁?”实际上是查考自己的上一代——“血统”。这个问题如果一代代追问上去,也就是在追溯人类的起源。 2000年8月份,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对人类全部基因排序研究认为,种族是一个社会概念,而非科学概念,人类都是10万年前从非洲的少数原始部落迁  相似文献   

19.
从《莺莺传》看元稹的性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莺传》是唐人小说中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作品之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以致后世涌现出许多改编作品。关于作品主人公张生究竟是谁的问题,至今仍众说纷坛,或以为是张籍,或以为是张珙,或以为是张先,也有人认为非专指一人,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但更为普遍的说法是“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陈寅恪先生也有同样的看法:“《莺莺传》为微之自叙之作,其所谓张生即微之之化名”(《元白诗笺证稿》)。笔者同意鲁迅、陈寅恪先生…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金庸小说的接受早已超出个人趣味,涉及对文化现象的客观价值的评价.围绕金庸作品意义的批评虽然已有许多,但无论是否定的立场还是肯定的见解,仍都存在有待商榷的方面.通过对金庸小说意义的讨论,我们能够对诸如"文学与消遣"、"艺术价值与历史真实"、"审美欣赏与思想内涵"等诗学基本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