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的文学史观历来有雅俗之分,似平凡俗皆不登大雅之堂,以至把文学(包括诗)自然分成了雅文学与俗文学,时至今日虽已进入雅俗共赏的民族文化交流共识的时代,这雅与俗之分争,仍没有个了结。其实,从文学的源流考究,俗早于雅,雅源于俗,雅俗相互影响,推动和发展了我国文学,这似乎已是无需论争的课题了。《诗经》、《乐府》以及后来的五、七言诗和词、曲,首先都是来自民间的俗文学。不仅体裁、格律、语言为俗,就是题材的大多数也源于民间世俗场景,其中不少更是很有代表性的民间风俗。可以说民间风俗  相似文献   

2.
李金坤 《镇江高专学报》2006,19(4):40-42,45
刘鹗《铁云诗存》诗歌艺术世界丰富多彩,其诗兴之所至,任情而发;体物写心,比兴优美;俗中见雅,清新俊逸;善于化用,勇于创新,颇含唐诗的丰神情韵。刘鹗堪称是才情兼美的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3.
刘鹗诗歌精神生态探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鹗《老残游记》蜚声中外,研究日盛:其实,他的《铁云诗存》则别有风采。诗中时弊民痪、自身困厄、恋乡思亲、友谊艳情、登览题咏、考古雅玩、海外见闻等,无所不见。其诗兴之所至,任情而发;体物写心,比兴优美;俗中见雅,清新俊逸;善于化用,勇于创新,颇含唐诗的丰神情韵。刘鹗堪称是才情兼美的优秀诗人。其诗学生态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是建国以来《诗经》研究的第二高潮。通过对诗经成书、流变、创作方法;孔子与《诗经》的关系;《毛诗序》、《雅》、《颂》;《国风》中的典型篇目的研究,是对这一时期《诗经》研究的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诗经》作"正乐"的工作,其目的是要使"《雅》、《颂》各得其所",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从音乐风格的差异明确分《雅》、分《颂》的依据,这是就"辨体"而言;其二是从诗的使用场合、方式等方面使《雅》《颂》"各得其所用",这是就"明用"而言。两个层面结合,正是孔子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6,(5):96-98
让学生从《诗经》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为自己的网名、笔名、人名、书斋名等,是《诗经》导读课中最为学生喜欢的教学实践活动。其实施方案大致包括撷取词汇、注明出处、阐明理由、小组汇总、师生讨论评估五个步骤。学生用《诗经》中的词语或诗句取名的行为具体分为直接摘取、跳跃摘取、改编化用三种方式。从审美取向看,学生的《诗经》取名,爱情诗居多,尤其钟爱水意象、美玉意象、植物意象,而且具有明显的名人情结,充分展现了古代经典《诗经》母性般的伟大魅力,在塑造大学生形象和气质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以《诗经》风、雅中的几篇“弃妇诗”为例,对《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柳永是两宋时期最为著名的词人,他的词被人们广泛传诵,甚至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空前盛况,但是与此同时,他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词人之一,因为他的词具有雅和俗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本文将分别分析柳永“俗词”和“雅词”各自的特征,探讨柳永词形成雅和俗两种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诗经》和柳永词在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存在雅俗分野,学界较少注意后者对前者的接受与化用。有宋一代,随着“诗话”这种文学形式的崛起,士人对《诗经》推崇有加,产生了向文学性回归和主体色彩介入的新变。柳永亦深受此风浸染,其词在意象、主题、用典、表现手法等方面,或直接、或间接因袭《诗经》章句、结构,体现了宋代文学在世俗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在叙事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既有传统叙事文学通俗易懂的特点,又摈弃了口语中粗俗的成分,融俗入雅,又融雅入俗,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明显的典雅和文人化特色,创造了一种熔经铸史、花娇月媚而又含英咀华、生动活泼的叙述语言。同时小说语言还具有强烈的嘲讽意味,显示出幽默、讽刺和诙谐美,所有这些都与作者的身份、经历和创作历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12.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历代所传《鄘风·载驰》诗的四种不同体式,就是这种错简的表现之一。本文从《诗经》风、雅、颂的分类特征,《鄘风》诗乐章的体式类型以及《载驰》本诗的章句构成、复沓风格、诗义解读和用韵特点等方面,对《载驰》诗的四种不同体式及类属之正误进行考辨,以求文献传承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梦粱录》中的“小唱”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联系其他资料看,宋代小唱可能经历了由雅而俗的过程:按宋人标准,早期的小唱主要是对大曲的摘唱,较雅;后来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较俗。  相似文献   

14.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梦粱录》中的“小唱”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联系其他资料看,宋代小唱可能经历了由雅而俗的过程:按宋人标准,早期的小唱主要是对大曲的摘唱,较雅;后来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较俗。  相似文献   

16.
《诗经》里诗篇的创作时代大体可以确定。虽然有些史学家对《诗经》的使用持审慎态度,但没有人认为它是伪作。所以,《诗经》应是研究周史最可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之一。两千年来,学者研究《诗经》的著作,可谓多矣。但建国以来,史学家对它作史料学的科学新探讨的还很少见到。我们的《诗经》专家主要在文学史领域;从文学角度进行探讨,着重在《国风》的研究。而从史学角度看,《雅》、《颂》实有更高的史料价值。为什么长期以来史学界没有对《诗经》的研究给以应有的重视呢?我认为,有可能受了郭沫若同志的影响。郭老写过《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一文(收入《奴隶制时代》),明确表示他对《诗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将高雅的书面语和通俗的口语运用到小说叙事中,表现出通俗本色、浅近形象和雅俗相谐、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但无形之中二者又呈现出"中国化"与"中西合璧"的叙事语言风格之差异,彰显出张爱玲对《红楼梦》叙事语言继承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蒋和森《流派琐谈》称:“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表现了三大流派——风、雅、颂。”可谓对《诗经》风、雅、颂分类的最新解释。不过,其中《雅》不能笼统称为一个流派,因为《大雅》的绝大多数篇章,从时代背景、作者身份、思想内容,到表现方法、艺术风格、美学趣味,都与《颂》诗一致,而与《小雅》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总体风貌来看,“三颂”和《大雅》以史诗情结、英雄崇拜意识和雍和典重风格构成为一大流派;《小雅》则以批判精神、民族忧患意识和讽谕风格构成为另一大流派,即钟嵘《诗品》所谓长于“怨悱”的一派。本篇就此派作具体评述。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周代的作品。秦始皇焚书时,《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也遭到毁灭。汉初人根据口头讽诵,又把这部伟大作品用文字记录下来。但由于师传的不同、语言的时代差距和记忆的差错,很多地方用的只是同音字。当时流传的有《鲁诗》、《齐诗》、《韩诗》三种本子,合称为《三家诗》。它们的文字和说解互有出入。西汉中期,又有《毛诗》传世,《三家诗》便逐渐先后湮灭。所以《诗经》中出现大量的假借字是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考察音乐“雅”与“俗”的历史渊源入手,论述“雅”与“俗”之间存在着分岐,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又存在着互动性,即“雅”的音乐是由“俗”的音乐演化而来的,而“俗”的音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也是可以雅俗共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