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的SRY基因的HMG-box保守区设计的两对引物,对黑斑蛙Sox基因的扩增.结果如下:1)雌雄黑斑蛙均扩增出一条带,大小约为220 bp,说明Sox基因的长度在黑斑蛙雌雄个体间无性别差异;2)两对引物的扩增结果相同,表明Sox基因有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虎纹蛙Sox基因的PCR扩增及S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CR技术,以特异扩增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的一对引物,扩增了虎纹 蛙Sox基因(SRY-box gene)。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SSCP分析。结果雌雄虎纹蛙个体均扩增 出一条带,大小为221 bp,表明虎纹蛙Sox基因在雌雄个性间无性别特异性。SSCP分析结果 显示虎纹蛙Sox基因雌雄个体片段的单链迁移率无差异,而与人的有较大差异。本文为探讨 虎纹蛙的性别决定机制及Sox基因的进行提供了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3.
以特异扩增人SRY基因HMG -box保守区的一对引物 ,扩增了黑斑蛙的Sox基因 (SRY -boxgene) .结果表明 ,雌雄黑斑蛙个体均扩增出了两条带 ,大小分别为 4 50bp和 90 0bp ,显示了Sox基因在黑斑蛙雌雄个体间无性别特异性 ,且可能含有内含子 .本文为探讨黑斑蛙的性别决定机制及Sox基因的进化提供了分子资料 .  相似文献   

4.
为了克隆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相关基因,我们构建了中华绒螯蟹卵巢差减cDNA文库.本研究用cDNA芯片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差减cDNA文库进行了初步筛选,并从cDNA芯片筛选的正向差减文库中随机选取50个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共获得2倍以上差异表达克隆167个,其中Ⅲ期高表达克隆104个,Ⅱ期高表达克隆63个.正向差减文库中共获得7个独立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EST皆为新的EST, dbEST登录号分别为:CA591892、CA591893、CA591894、CA591895、CA591896、CA591897和CA591898.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研究其功能,阐明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了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了扬子鳄的Sox基因,并进行了SSCP分析,结果显示扬子鳄Sox基因的扩增片段与人SRY基因扩增片断大小相同,为220bp左右;且雌雄个体间该基因片段的单链迁移率无差异,而与人的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为扬子鳄的性别决定机制的探讨及Sox基因的进化保守性分析提供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6.
鲤鱼中5个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和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RY/Sry基因已被公认为是哺乳动物的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ingFactor,TDF)基因,它的正确的时空表达是雄性生殖腺形成的关键,即导致哺乳动物胚胎性别决定的开关基因.作为一个大基因家族的首位成员,它的发现诱发了Sox基因家族的研究热潮.Sox基因家族是在动物中发现的一类新的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家族,其产物具有一个HMG基序保守区,参与诸如性别决定、骨组织的发育、血细胞生成过程、神经系统的发育、晶状体的发育等多种早期胚胎发育过程.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较低的一类生物,除了个别种类出现了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外,绝大多数都无异形性染色体,说明了鱼类正处于性别染色体进化的重要时刻.研究鱼类中的Sox基因对于研究SRY的发生、性别染色体的进化以及性别的决定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兼并引物PCR的方法,参照Sox基因的HMG-box区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鲤鱼(Cyrinuscarpio)的基因组进行扩增,获得5个新的基因片段.经过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证明它们是鲤鱼的Sox基因并分别命名为CcSox3、CcSox4、CcSox11、CcSox14、CcSox21.与鲤鱼中的这些Sox基因具有最高同源性的基因分别是OlSox3,同源性为94.03%;CvSox4基因,同源性为88.06%;DrSox11基因,同源性为97.01%;MmSox14和HsSox14基?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基因和Sry相关高泳动类非组蛋白基因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 9,SOX9)2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及关系,进而推断其基因表达通路,为研究黄鳝性逆转过程中基因的调控理论奠定基础。文章提取黄鳝Ⅰ龄卵巢(Ⅱ期卵巢)、Ⅲ龄卵巢、Ⅱ龄间期性腺早期、Ⅱ龄间期性腺后期、Ⅲ龄精巢5个时期的性腺组织RNA并反转录成cDNA,通过半定量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其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mh和SOX9基因在黄鳝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没有特异性,随着卵巢的败育和精巢的发育,表达量明显升高。Amh基因在Ⅲ龄精巢表达有显著增高,SOX9基因的表达量高于Amh(Ⅲ龄精巢例外)。Amh和SOX9基因的表达呈现正相关,后期Amh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是由于存在一个诱导SOX9基因表达的信号,两者在黄鳝性逆转过程及精巢的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可能存在Amh—SOX9基因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
苗栗是台湾岛的中华绒螯蟹养殖集中地区,苗栗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在台湾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尚不清楚其可食率和营养品质。本研究以江苏金坛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为对照,测定和比较了台湾苗栗和江苏金坛两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简称苗栗蟹和金坛蟹)的成体可食率、色泽及可食组织中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金坛雄蟹的出肉率显著高于苗栗雄蟹(P0.05),而2种蟹的其余组织系数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就色泽而言,苗栗雌蟹蟹壳的亮度值(L*)显著高于金坛雌蟹蟹壳(P0.05),而金坛雌蟹蟹壳红度值(a*)和卵巢黄度值(b*)显著高于苗栗雌蟹(P0.05)。(3)除性腺中脂肪和肝胰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水平差异外,整体两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组成含量相近,且雌蟹卵巢中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雄蟹精巢(P0.05)。(4)就脂肪酸组成而言,苗栗雌蟹肝胰腺中C18:1n9、C18:2n6、C20:4n6 (ARA)、C20:5n3 (EPA)、ΣPUFA和ΣLC-PUFA百分含量显著高于金坛雌蟹(P0.05);金坛雄蟹肝胰腺中EPA、DHA和Σn-3PUFA百分含量显著高于苗栗雄蟹(P0.05);就性腺中PUFA而言,不论雌雄,金坛蟹DHA、ΣLC-PUFA和Σn-3PUFA百分含量高于苗栗蟹(P0.05)。综上,台湾苗栗和江苏金坛地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性腺指数、总可食率、色泽参数和常规营养组成相近,均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两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性腺中的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其饵料和养殖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育苗传统亲本选择投放关键参数(亲本"公3母2",选择投放雌雄性比2~3:1)的科学性,通过设置不同性比的交配实验,对中华绒螯蟹交配前后的生殖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该体系下(本文代表雌雄性比为3:1组),交配后与性比1:1组一样,纳精囊内始终存乳白色精液精荚等雄性产物,抱卵个体并没有出现诸如性比5:1组中纳精囊中因缺乏精液精荚而流产现象。随着性比的提高,各组无论雄性输送还是雌性纳精囊中储存雄性产物的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震荡,但整体呈下降趋势。前期观察发现:这些差异可能主要与中华绒螯蟹随机交配及雌蟹未产卵之前可以多次与同一或不同雄蟹交配的生殖策略有关。因此,该参数充分兼顾了中华绒螯蟹生殖的生物学特性,保障了雌蟹交配个体均能成功抱卵,具有相当的精准性,同时这也解释了多年以来中华绒螯蟹育苗单位始终采用该参数而没有出现精子限制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参照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兼并引物,PCR扩增了王锦蛇的Sox基因,采用SSCP技术筛选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了测序.结果在雌雄个体中共筛选出4个Sox基因,其中一个为雌性独有,显示出性别差异性;4个Sox基因DNA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相应SOX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1%、91%、92%、91%和96%、98%、96%、96%,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实验结果为王锦蛇的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提供了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11.
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性腺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从孵出至精卵成熟,经过五期(Ⅰ—Ⅴ)。在水温27—30℃下需时110余日始排卵、排精。排卵、排精后的卵巢和精巢为Ⅲ期。卵巢内含空滤泡、2时相和3时相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相应引物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I)片段,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得到709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34.41%,27.93%,20.03%和17.6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COI序列和日本绒螯蟹COI序列的差异,发现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与珠江 流域中华绒螯蟹COI序列完全相同,而与日本绒螯蟹差异非常明显,709或658(不计引物)位点中核苷酸差异数为32,核苷酸差异率为4.51%或4.86%(不计引物),其中25个位点为转换,7个位点为颠换。作者倾向于支持存在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或它们为同一种的两个地理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Na~+-K~+-Cl~-协同转运蛋白(NKCC)基因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应对高盐胁迫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到中华绒螯蟹NKCC基因全长序列,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中华绒螯蟹NKCC基因进行组织定量,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4 127bp,其中5非编码区(UTR)长度为18bp,3非编码区(UTR)长度为944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3 165bp,编码1 054个氨基酸.理化分析预测其分子量为51.066kDa,理论等电点为4.65.预测中华绒螯蟹NKCC二级结构由12个跨膜结构域组成.同源对比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NKCC的氨基酸序列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NKCC相似度最高,为86.17%.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NKCC与拟穴青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可口美青蟹(Callinectes sapidus)、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聚为一支.不同组织的荧光定量结果显示:NKCC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的肠、脑神经节、胸神经节、鳃、胃、肝胰腺、肌肉、眼、心脏和血清中均有表达且在中华绒螯蟹肠的表达量最高.在盐度为25‰的急性胁迫下,NKCC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肠中的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变化显著(P0.05),并在胁迫72h后恢复稳定.以上结果显示,NKCC基因参与了中华绒螯蟹渗透压调节,并在其渗透压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是一种引起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新型病原微生物,对中华绒螯蟹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文研究了螺原体的一个特有蛋白——螺旋蛋白所引起的中华绒螯蟹和小鼠RAW264.7细胞的免疫反应.克隆和原核表达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类螺旋蛋白SLP25后,用以感染中华绒螯蟹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宿主免疫相关基因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类螺旋蛋白SLP25刺激后,中华绒螯蟹的抗脂多糖因子、酚氧化酶原、消极素轻链和Peroxiredoxin 6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显著;RAW264.7细胞内的TNF-α、IL-1β和IL-10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显著,而TGF-β1和CD40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同时RAW264.7细胞内P38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显著,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变化不显著.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类螺旋蛋白SLP25可以引起宿主广泛的免疫变化,进而证明其是重要的毒力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5.
某些硬骨鱼中,如(鱼旨)、鲷、鳕、鲱、鲐科的个别个体,体内既有卵巢,又具精巢.这种现象,称雌雄同体.雌雄同体鱼中的绝大多数,由于精、卵不能同时成熟,所以不能进行自体受精.在生殖季节,卵巢先成熟的个体,就沦为暂时的雌性,精巢先成熟的个体,就沦为暂时的雄性.以后又反过来,分别沦为暂时的雄性和雌性.因此,它们只能轮流担当雌雄来行异体受精.只有(鱼旨)属中的海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脊椎动物内胚层发育的核心调控基因Sox2,Pdx1和Cdx1在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形式.结果显示:与脊椎动物相比,Sox2基因在文昌鱼前肠内胚层的表达区域具有较大的阴性范围,这一阴性区域与文昌鱼的鳃弓原基相对应,说明原索动物的内胚层衍生鳃弓与脊椎动物的神经脊鳃弓在演化上并不具备器官层次的同源性;文昌鱼Pdx1基因阳性的前-中肠消化内胚层的表达状态与脊椎动物高度同源,对应于盲囊的内胚层发育原基,说明文昌鱼盲囊与脊椎动物的胰腺具有演化同源关系;Cdx1基因的表达状态也与脊椎动物高度同源,说明脊椎动物的复杂肠道系统是从较为简单的后肠器官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受精过程核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镜和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锯缘青蟹受精过程核相变化的特征.锯缘青蟹刚排出的成熟卵子为初级卵母细胞.核相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在卵子产出后30min内第1极体排出并分裂成两个小极体;第2极体随着受精膜的形成和举起而排放。在卵子产出后50~60min内排出;第1.2极体分别位于受精膜的内外两侧.雄性原核形成早于雌性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向卵子中央移动。最后发生联合形成联合核.排卵后的6~7h内。合子核才开始第1次核分裂.锯缘青蟹为数精人卵.单精受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水体中汞镉联合暴露对斑马鱼性腺组织学和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置3个组,对照组中Hg2+和Cd2+质量浓度均为0,其余两组中Hg2+和Cd2+质量浓度分别为5,50μg·L-1(低剂量联合暴露组)及15,150μg·L-1(高剂量联合暴露组);以此暴露成年斑马鱼21 d,取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及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对应指标相比:1)汞镉联合暴露对雌鱼和雄鱼的体质量、成活率及雌鱼的性腺成熟系数(GSI)无明显影响,但导致雄鱼的GSI明显降低;2)汞镉联合暴露导致卵巢和精巢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3)高剂量汞镉联合暴露上调了卵巢中sod1和gstr基因的表达水平,但下调了cat1基因的表达水平;4)高剂量汞镉联合暴露上调了精巢中sod1和gpxla基因的表达水平,但对cat1和gstr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结论】汞镉联合暴露可诱导斑马鱼精巢和卵巢组织学损伤和氧化应激,而抗氧化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成熟(10周龄以上)的昆明种正常小鼠的精巢和卵巢为材料,利用地高辛标记的基因探针进行组织切片上的DNA-mRNA分子原位杂交,研究了PCNA,cdc2,cyclin D1,p2 1和 p16 5种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基因在睾丸组织的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中有强杂交信号,而在雌性生殖细胞及滤泡细胞的发育过程都没有杂交信号;cyclin D1,cdc2,p2 1,p16基因在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表明这些基因并没有参与小鼠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调控.这些事实表明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控制细胞增殖和增殖抑制的基因与培养细胞有不同的机制,它们可能采用了不同的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20.
青鳉gsdf敲除导致生殖细胞异常增殖,产生XY巨大精巢或XY巨大卵巢。正常精巢、卵巢及gsdf缺失型XY巨大精巢或巨大卵巢的mRNA转录组比对分析和qPCR验证结果显示,igf2bp2表达可能受gsdf信号调控。脊椎动物igf2bp2的分子结构高度进化保守,igf2bp2 mRNA在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表达,在成体精巢表达量最高,提示igf2bp2可能在早期胚胎发育、性别分化及精子生成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免疫荧光检测显示XY精巢的抗Igf2bp2免疫反应信号强于XX卵巢、gsdf缺失型XY精巢和XY卵巢。不同于gsdf缺失激活igf2bp3的表达,gsdf缺失反而减弱igf2bp2表达。Gsdf对igf2bp2和igf2bp3的正负调控影响其介导的m6A甲基腺苷修饰,以及其靶向的mRNA转录后修饰和翻译,这一分子调控机制可能在脊椎动物性别分化和精子生成过程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