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选用水铝氧型铝土矿,经250℃水合、550℃热转相,使矿石中含有的水铝氧转化成γ、λ、η等活性相,比表面由原来的3—5m^2/g升至125m^2/g.以其作载体,与Co、Mo、K等活性组分草酸络合物水溶液组成的共浸渍掖,进行共浸渍,制成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符合“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催化剂”的要求.其机械强度高达90(N/粒).在温度250℃,φ(汽)/φ(气)=0.5,空速为2500h^-1时,测得催化剂样品活性(一氧化碳转化率%)达88%左右.并工业小试生产制备了5m^3矿制CO耐硫变换催化剂,在15000t/a的小型合成氨厂工业化使用,使用14个月以来,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维持在230—240℃之间,催化剂出口的φ(CO)<1.5%,操作稳定,碳氨日产量均达230—250t.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定形活性铝土矿粒作载体 ,经一次性浸渍制成CO耐硫变换催化剂 .在小合成氨厂“中 +低 +低”变换工艺中使用 .迄今年余 ,变换活性良好、汽 气比要求低、无特殊工艺要求 .负荷保持在 90 0 - 10 0 0h- 1 之间 ,碳氨日产量均达 2 30 - 2 5 0t.系统运行良好 ,操作稳定 ,满足生产的要求 .  相似文献   

4.
Mo负载量及助剂Co对耐硫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Mo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中Mo负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oO3的最佳负载量为其单层饱和负载量,大于此负载量后催化剂表面将出现MoO3晶型和颗粒团聚现象,这导致了其甲烷化活性降低.助剂CoO的添加会抑制Mo基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主要原因是生成了钼酸钴晶相,使得甲烷化活性位减少,从而导致了甲烷化活性的降低.实验结果为耐硫甲烷化催化剂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天然矿研制耐硫CO变换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制活性矿物载体[1],采用共浸渍法,研制出用天然矿直接作载体的耐硫CO低变催化剂。经多次原粒度规模测试,样品性能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水平。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和表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FBD型、B112型CO高变催化剂进行H2S中毒、恢复的活性比较,发现FBD型CO高变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好、耐硫性能强的特点.采用扫描电镜、BET、红外光声光谱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FBD型CO高变催化剂添加的耐硫助剂提高了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并且能优先与H2S结合,屏蔽催化剂中Fe3O4的Fe2+活性位与H2S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耐硫性能.  相似文献   

7.
Co-Mo/Al_2O_3-Mg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表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压微反、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硫化(TPS)及原位红外(IR)技术,对Co-Mo/Al2O3-MgO催化剂表征研究发现:Co-Mo/Al2O3-MgO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o、Mo,既存在着Co、Mo中心,也存在由Co、Mo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心,其催化性能是由Co、Mo中心和Co、Mo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心共同作用的结果,与Co-Mo/Al2O3催化剂是不同的,其中的MgO加强了活性组分Co、Mo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了Co、Mo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微反、XRD和TPR技术,对水煤气耐硫变换Co-Mo-K—O/γ-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气中H_2S的浓度在100~500ppm的实验范围内,催化剂中钾的存在能抑制在操作温度大于250℃后产生的反硫化,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K_2O的含量约在10~12%时为佳。XRD观察到,在硫化态的催化剂上,钾以KHSO_3的形式存在。硫化态的催化剂在TPR谱上有两个被H_2还原峰,表明了低温峰(T_m在200~250℃)为硫化物的还原,高温峰(550℃)则对应于氧化物的还原。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脉冲气相色谱法研究了Cu-Ni系免硫化耐硫变换催化剂对H2O的吸附强度和活性中心数,以及它们与催化活性的关联,并且考察了碱性氧化物对吸附性能和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偏铝酸钠和硅溶胶为主要原料,采用无导向剂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分子筛NaY,利用离子交换反应,采用NH4NO3溶液将NaY转化为NH4Y分子筛.以NH4Y为载体,通过蒸气浸渍法制备了CuY催化剂.采用XRD、TEM、BET和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将CuY催化剂应用于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考察了载体粒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晶粒影响了孔结构,尤其是间隙孔的形成,进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当粒径约500 nm时,晶粒间隙孔恰好有利于DMC的形成,此时CuY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活性,DMC基于甲醇的时空收率、甲醇转换率、DMC选择性分别为273.1 mg/(g·h)、6.5%、72.1%.  相似文献   

11.
担载型无铬铁系水汽变换催化剂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负载在堇青石和γ-Al2O3载体上的活性组分存在的晶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堇青石载体表面负载组分形成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aFeO3晶相,而在γ-Al2O3载体上未形成诸如LaFeO3等晶体化合物,由于这两种负载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存在的晶态不同,二者的变换活性相差甚大,堇青石作载体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γ-Al2O3作载体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母体相组成对CO低变铜系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XRD、TPR、TPD和活性评价装置等技术设备,研究Cu-Zn-Al催化剂母体相组成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体为HZ相的催化剂活性高,母体为FC相的热稳定性好,母体以ML相为主相的催化剂性能差。通过选择适宜的Cu/Zn/Al比和控制制备条件,获得适宜比例的FC、HZ、ML三相态混合母体是制备性能优良的低变催化剂的基础。制备出了活性高、热稳定性好的CO低温变换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MNDO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丙烯氢原子[1.3]σ异面迁移的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是以协同,非同步的途径进行,新键生成落后于旧键的破裂.本文计算所得的反应活化能为397.7kJ/mol,并从反应过程能量解析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该反应属对称允许但实际上却难以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担载量的Pd/Al_2O_3和Pt/Al_2O_3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中测定了它们催化CO氧化为CO_2的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金属含量低于7×10 ̄(-5)时,Pd/Al_2O_3的活性优于Pt/Al_2O_3。催化剂经高温(800℃)水蒸汽预处理活性下降。稀释用的载体和GHSV在750~1500h ̄(-1)范围内对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 Co/SiO_2催化剂上的 Kolbel-Engelhardt 反应,发现两个吸收峰(585,1390cm~(-1)).与甲酸的吸附比较证实,此两峰为甲酸根在金属钴原子上的吸附所产生的吸收峰,由此我们认为:甲酸根可能是 Kolbel-Engelhardt 反应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的络合作用对振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发现,在金属催化剂电对电位E=1.00-1.51V范围内,随E的增大,B-Z反应的振荡时间t相应减小。本文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指出了复杂反应依然存在着等动力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流动法微型反应器研究了不同固态物质(石英砂及Si—Al、Y—9、CRC—1催化裂化催化剂)在600~680℃反应温度范围内对CO氧化速率的影响。考察了CRC—1催化裂化剂的老化程度及污染金属(Fe、Cu、Ni、Na)对CO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为再生器模型的建立和生产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五种酚的Reliner—Tiemann反应的实验,对Reliner—Tiemann反应取代基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其取代基效应符合Hammett-Brown方程,p+<0.  相似文献   

20.
乙醇在 Ni-Sn/C 催化剂上羰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负载型Ni_Sn/C催化剂,在常压下对乙醇气-固相羰化反应合成丙酸及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活化前、活化后和反应后的Ni_Sn/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醇羰化反应是发生在零价Ni的活性中心上。在催化剂加入Sn后使更多二价Ni还原成零价Ni,增加了羰化活性中心数量,形成了C2H5_Sn_I物种,促进了Ni在反应中的循环,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