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前几年里,诺贝尔医学奖的颁发曾引起过争议。例如,作为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奖成果的“关于‘普利昂’(prion)这种蛋白质能充当传染因子的理论”,至今仍受到怀疑。但是,1999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颁发却似乎是不容置疑的。60年代末期,对蛋白质分泌之谜颇为着迷的布洛贝尔作为博士后,加入了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小组,从此他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洛克菲勒大学。1971年,布洛贝尔与现在任教于纽约大学的大卫·萨巴泰尼(DavidSabatini)共同构造了一个“关于细胞如何控制蛋白质运送”的简单模型。该模型假设位于新合成的蛋白质键首…  相似文献   

2.
·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伊夫·肖万(法国)、罗伯特·格拉布(美国)和理查德·施罗克(德国)·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约翰·霍尔(美国)、特奥多尔·亨施(德国)和罗伊·格劳伯(美国)·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与罗宾·沃伦(澳大利亚)·2005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总干事巴拉迪(埃及)·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哈罗德·品特(英国)2005年度诺贝尔奖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3.
1977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斐列普·W·安德逊获得了1977年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安德逊是与哈佛大学的约翰·H·范·符莱克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纳维尔·莫特爵士分获瑞典皇家科学院这项奖金的。安德逊在1949年进贝尔实验室,现任新泽西州墨莱山物理研究室特邀主任。在下列谈话中,他谈到了为荣获诺贝尔奖金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基础科学——还有科学家——在电讯工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向突触致贺     
尽管曾多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但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仍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出色的工作而骄傲。他的关于“多巴胺是大脑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神经递质”的伟大发现,不仅为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带来了全新的疗法,还引发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划时代革命。 2000年深秋时节,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终于意识到了卡尔森成就非凡,让执教于瑞典哥德堡大学、77岁的卡尔森(见图)和另外两位“神经细胞信号传递领域”的先驱分享了本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一位是纽约洛克菲勒大学74岁的保罗·格林加德(Paul G…  相似文献   

5.
斯坦利·科恩在50年代初曾经是丽塔·蒙塔尔奇尼在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方面的助手,但是他在研究NFF的过程中发现了NGF所解释不了的生长因子:他紧追不放,终于发现了表皮生长因子(EGF)。作为生化学家,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他在生化和细胞水平上系统地研究了EGF及其受体,并因之与蒙塔尔奇尼分享了1986年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尽管NGF与EGF还没有在应用方面显露其重要作用,但确实开辟了生物学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科学研究会前主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前主席胡贝特·马克尔于2015年1月8日逝世,享年76岁胡贝特·马克尔(Hubert Markl)1938年8月17日生于德国拜恩州雷根斯堡。他早年在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希米利安大学攻读生物学、化学和地理学,取得A级成绩。教过他的老师包括著名科学家马丁·林道尔(Martin Lindauer)、汉斯约亨·奥特鲁姆(Hansjochen Autrum)以及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康拉德·劳伦斯(Konrad Lorenz)和卡尔·冯·弗里施(Karl  相似文献   

7.
王可 《科学之友》2003,(8):41-41
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RobertAnson Heinlein)于1907年7月7日生于密苏里州的巴特拉市,曾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和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并以海军军官身份服役5年,1934年因病复员。他一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物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费城海军航空试验所任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戴维·巴尔的摩1938年3月7日生于纽约市,目前,外表再象不过一个渐渐老起来的嬉皮士。他曾就学于费城郊外的斯沃思奠尔学院,1960年获文学士学位。后来在洛克菲勒学院深造,并于196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3~1964年,他兼麻省理工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的教职,该校在自然科学界所占  相似文献   

9.
199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几乎是毫无争议地颁给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化学物理专家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艾哈迈德·泽维尔于1946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毕业后,他就到美国继续深造,并于1974年获得宾州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呆了两年后,艾哈迈德·泽维尔被加州理工大学聘用。因此,现在他拥有美国和埃及两个国籍。 任何一位化学家,或者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一旦他了解了艾哈迈德·泽维尔的贡献后,都会感到激动不已。按照瑞士皇家科学院的说法,“他的贡献给化学及其相关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0.
莱纳斯·波林(Linus Pauling)1901年2月28日生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于俄勒冈农业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加利福尼亚工学院学习。1931年,任该学院教授,其后,历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教授。现年已88高龄却仍在继续从事研究。其间曾二次荣获诺贝尔奖,他是本世纪最著名的化学家之一。莱纳斯·波林博士在1954年、1962年分别获诺贝尔化学奖、和平奖两项大奖,第二次因竞争失败而失去获诺贝尔医学奖、生物奖的机会。在此以“诺贝尔奖之路”为题,叙述了波林博士从5岁至30岁其间,以敏  相似文献   

11.
注册在英格兰的The Vega Science Trus网站的记者约翰·萨尔斯通(John Sulston)不久前访问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雷德·桑格(Fred Sanger)博士,谈到了他当年在实验室工作的情况。材料弥足珍贵,特将其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983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198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单独授予八十一岁的美国女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消息传来,本刊编辑部的同志感到格外振奋。诺贝尔奖年年颁发,何振奋之有?因为早在一年以前,本刊  相似文献   

13.
范祖森  敖世洲 《自然杂志》1999,21(6):362-362,363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物学家甘特.布劳贝尔(Gunter Blobel)因他在蛋白质转运定位机制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1959,4(9):304-304
亚历山大·洪波尔特是德国的地理学家和博物学家,是19世纪科学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今年5月6日是他逝世的一百周年。1958年1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作出决定,把1959年作为洪波尔特年,广泛进行各項紀念活动。亚历山大·洪波尔特于1769年9月14日生于柏林。1787—1791年,他在法兰克福、柏林、哥丁根等大学学习自然科学。洪波尔特的第一篇科学著作“萊茵河玄武岩的矿物观察”是在1790年出版的。1793年他发表了“弗萊堡的地下植物区系古植物学研究”,1799  相似文献   

15.
斯坦利·科恩和丽塔·利瓦伊一蒙塔尔西尼因生长因子方面的杰出研究,荣膺了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生长因子是为正在生长的动物细胞提供生命力的微蛋白质,因其能调节生长,所以对于治愈被破坏的组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科恩是美国范德皮尔特医科大学的生物化学教授。罗马细胞生物研究所的丽塔·利瓦伊一蒙塔尔西尼博士是第四位获该项诺贝尔奖的女性。利瓦伊一蒙塔尔西尼的成功之路上布满了荆棘,她是在恶劣的条件下极其艰难地开始这项研究的。她出身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家──约翰·巴丁李文清译巴丁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凝聚态物理学)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当他第二次被授予诺日尔物理学奖时,L·卡达诺夫(Kadanoff)打电话祝贺他:“继续努力,再得一次,你就成为冠军了广1956年,巴丁与W·布拉顿(B...  相似文献   

17.
晓安 《科学之友》2005,(12):35-35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3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2名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和巴里·马歇尔。图为1997年9月2日,沃伦(右)和马歇尔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资料照片。不提如何兴奋,而谈如何“受惊”,是本年度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罗宾·沃伦对媒体记者采访作出的反应。当天,现年68岁的沃伦与54岁的巴里·马歇尔一同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受了惊。”沃伦告诉瑞典通讯社记者。受惊之时,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给他打去国际长途电话之际。“当他们第一次打来电话时,我不相…  相似文献   

18.
精子细胞有望替代胚胎干细胞迄今为止,已有3个国家的科学家宣布,成功地从成体小鼠的睾丸中提取到带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最早是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位小鼠胚胎干细胞专家T.希诺哈拉(T.Shinohara)于2004年宣布,从小鼠睾丸内分离出了可重新进入程序化的细胞。其次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Pri meGen生物技术公司的副总经理弗朗西斯科·席尔瓦(Francisco Sil-va),在一次科学会议上透露,在对22个小鼠睾丸样品的研究中,得到了可重新进入程序化的胚胎样细胞。他同时声明,将很快公布实验成果。在2006年3月4日出版的《自然》上,德国乔治·奥古斯特大…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赫拉尔杜斯·霍夫特教授和美国密西根州大学退休教授马丁努斯.J.C.韦尔特曼。 霍夫特,1946年出生于荷兰的登海尔德,1972年在乌得勒支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于1977年任乌得勒支大学教授。由于重整化规范场理论方面的工作,1979年获美国物理协会丹尼·海涅曼奖,1982年获沃尔夫奖,同年成为荷兰科学院院士。霍夫特的研究领域很广,涉及规范场论、量子重力和黑洞等方面,著述颇丰,发表论文159篇。最近又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授予瑞典斯德哥尔摩卡洛琳医学院院长、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咨询委员会主席苏讷·伯格斯特龙(Sune Bergstrom),卡洛琳医学院医疗系主任、化学教授本特·塞缪尔森(BengtSamuelsson)和英国白肯汉姆·韦尔科姆实验室主任约翰·文(John Vane),以表彰他们对前列腺素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