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艳梅 《科技信息》2013,(25):269-269,319
布兰奇和斯特拉两姐妹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两个重要的女主人公。本文主要分析了布兰奇和斯特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欲望号街车》。  相似文献   

2.
威廉斯饱经磨难的生活经历和被主流社会排斥的同性恋这种边缘人处境使他一直处于压抑、痛苦的精神折磨中,因而其性格呈现出享乐与自制并存的两级分裂。在《欲望号街车》中,威廉斯在各个层面展现出矛盾纠结的冲突,特别是在塑造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对待该剧欲望主题的态度上尤为突出。通过描绘布兰奇的优雅与虚伪,斯坦利的暴力与温柔,威廉斯把他自己对待欲望的矛盾心态表露无遗,意图让自己长期压抑的潜意识得到释放和补偿。  相似文献   

3.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成功塑造了在道德性、神经性以及现实性焦虑中挣扎的布兰奇。运用弗洛伊德的焦虑思想解读布兰奇情感历程中的"欲望号街车"、"墓地号街车"以及"天堂福地",揭示出焦虑在布兰奇悲剧命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一种焦虑对付不当,就会滋生其他焦虑,这些焦虑会给自身带来毁灭性灾难,其负面影响还会波...  相似文献   

4.
《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经历了一番抗争,既想保持南方淑女的传统观念,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体现了田纳西。威廉斯的女性观,即无论女性做出怎样的斗争和反传统的行为,最终她们还是屈服于男性的统治,体现了作家的男性霸权思想。  相似文献   

5.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成功塑造了在道德性、神经性以及现实性焦虑中挣扎的布兰奇.运用弗洛伊德的焦虑思想解读布兰奇情感历程中的"欲望号街车"、"墓地号街车"以及"天堂福地",揭示出焦虑在布兰奇悲剧命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一种焦虑对付不当.就会滋生其他焦虑,这些焦虑会给自身带来毁灭性灾难,其负面影响还会波及周围人.  相似文献   

6.
墨白的《欲望三部曲》(《裸奔的年代》《欲望与恐惧》《手的十种语言》),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社会变革中人们精神蜕变时的挣扎。作者以欲望为切入点,通过描写人物对物欲、权欲和情欲的追逐,以风格多样的文本书写了孤独、恐惧、死亡、苦难等各种生命状态,刻画了人们在蜕变中展现出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的善与恶,表达了对社会历史变革中底层人物命运的殷殷关切。  相似文献   

7.
《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悲剧作品,本文从该剧两个悲剧人物艾伦和布兰奇着手,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有关"同一者"和"他者"的理论,分析艾伦的死和布兰奇的疯癫的原因,从而展示这篇剧作实质上是一篇"他者"的受难史,一首"他者"的悲歌。  相似文献   

8.
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不仅指她失去了庄园和先前的社会地位,更指她由于失去这些而造成的心理错位。虚荣导致她一步步走向心理崩溃,而在此过程中,性爱却是不可忽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钟兴亮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42-43,56
《欲望号街车》作为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普利策获奖之作,自发表以来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内外大部分研究均致力于讨论该剧两个主角——斯丹利和布兰奇之间的矛盾斗争,却很少对处于这两个角色之间的斯黛拉做出较为深刻的解读。本文将从深入剖析斯黛拉的实际生存状况出发,进而挖掘出作者田纳西·威廉姆斯创造斯黛拉这一角色的真实意图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的戏剧《不可儿戏》反映的是十九世纪末的英国。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欲望号街车》反映的是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这时期,正好是西方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象征传统农业文明的传统价值在工业文明的侵蚀下,不断趋于崩溃,而新的价值体系并未及时建立起来,因此整个社会日渐成了一个精神的荒原,价值虚无主义日渐盛行。而所有这一切反映到两部作品中则是作品中主要人物在被价值虚无主义击中之后,要么内心充满恐慌而脾气暴躁专横;要么因为没有了传统价值的依托但又不愿失去表面的优雅,因而变得伪善和功利;要么在价值虚无下变得麻木不仁,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1.
王宁 《科技信息》2009,(13):188-188
本文以《欲望号街车》中的米奇为对象,通过介绍父权社会中对男性身份的铅版定义以及男孩成长为男人受阻的原因,分析其遭受的男性危机。这类男性人物虽然外表阳刚,但是因心理上尚未脱离对母亲的依恋,缺乏男子气概。因此符合父权文化推崇的男性形象,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都必将遭受性别不确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
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布兰奇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不仅指她失去了庄园和先前的社会地位,更指她由于失去这些而造成的心理错位.虚荣导致她一步步走向心理崩溃,而在此过程中,性爱却是不可忽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欲望号街车》善用象征手法,勾勒女主角布兰奇的悲剧一生。欲望、死亡、疯癫则是建构其悲剧三个主要象征物,它们的交互作用赋予了此剧一种奇妙的张力,而布兰奇的悲剧性则在这种张力中得到了彰显。本文试对布兰奇的象征之旅作一阐析,解构她个人同时也是她代表的没落的美国旧南方贵族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田纳西.威廉姆斯是美国剧作家、文学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1947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根据剧本改编的同名电影成为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典范。剧中表现出作者对美国南方的怀旧心理,反映了南方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也反映了幻想与现实、男女两性、死亡与欲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作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解析剧本中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5.
巴赫金狂欢化文学理论认为狂欢节中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与随后的脱冕是狂欢式中最重要的节庆仪式,它使一切高贵的因素降格,体现了狂欢化理论的精神内核,即颠覆等级、主张平等对话,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反对僵化和教条。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名戏剧《欲望号街车》中斯坦利父权制的加冕与脱冕是对巴赫金狂欢化文学理论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亦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坚持人性本恶的说法。在其长篇小说《蝇王》中,戈尔丁通过象征手法和神话的主要叙述技巧表现了善与恶、理智与冲动、文明与野蛮的矛盾冲突,展现了在人类文明、法制缺失后所出现的混乱以及小说人物的兽性,从而揭示了性本恶。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蝇王》的主题,一方面肯定并阐释了戈尔丁在《蝇王》中揭示的人性恶的主题,另一方面提出该作品中隐含了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探讨《红字》中人物和场景与神话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突显出审判台、荒野女神和替罪羊的神话原型,使得原本具有浓厚宗教意义、平淡无奇的清教徒故事具有了更为深邃的意义。而且《红字》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从不同角度体现出霍桑探讨人性善与恶、罪与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在剧作《麦克白》中,通过对原编年纪事史的改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新的社会罪恶,深入细致地刻画了麦克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展示了人物内心善与恶的交战、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冲突,揭示了他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实质,并出色地完成了这种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05-107
文章主要从家庭自传体戏剧主题与人物刻画两个方面探讨了尤金、奥尼尔和田纳西.威廉斯这两位美国戏剧史上著名剧作家的代表作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与The Glass Menagerie的共性与差异。虽然两者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其叙事风格却不同:威廉斯更崇尚人物的内心刻画与神秘浪漫气氛的营造,而奥尼尔则更具有现实主义倾向,注重由小见大,由一个家庭的矛盾折射整个社会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全照 《镇江高专学报》2005,18(4):46-48,75
田纳西·维廉姆斯的戏剧<欲望号街车>展示了女主角布兰奇*迪布瓦和他人之间的欲望之争,以及这种欲望之争是如何重建了一个以动物性欲望为主导、却失去了超越性意义的"新世界"的.布兰奇就像可怜的唐吉诃德,为了她那个"温柔"而又"温情"的浪漫世界的梦想而绝望地抗争着,这是一出"悲喜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