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转速和球磨时间对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粉末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的影响.XRD和SEM结果表明:当转速为380r·min-1时,既能提高球磨效率,又可避免粉末在球磨过程中发生团聚.机械合金化中晶粒尺寸和平均颗粒尺寸的减小导致XRD衍射峰的宽化.当球磨时间为30h时,粉末平均粒径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减小至13·4μm,粉末多呈球形,粒度分布较窄.SEM-EDS结果表明,各合金元素在粉末内部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温离子注入和低压电镜原位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注氢对国产ODS铁素体钢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未注氢ODS铁素体钢中存在有一定数量的(Fe,Cr)2O3,室温注氢后,(Fe,Cr)2O3无明显改变;但将其加热至450℃,(Fe,Cr)2O3即开始分解;到550℃时,部分(Fe,Cr)2O3消失,残余(Fe,Cr)2O3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与此相反,原始未注氢ODS铁素体钢的微观结构在加热过程中却没有明显改变,(Fe,Cr)2O3并不分解.  相似文献   

3.
质子辐照与电子辐照对空间GaAs/Ge太阳电池性能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面实验室加速器提供的离子束模拟空间质子、电子辐射,分别对空间实用GaAs/Ge太阳电池进行不同注量的辐照,并跟踪测试其电性能变化和深能级瞬态谱,研究这种太阳电池的电性能参数随质子、电子辐照注量的变化关系,得到质子、电子辐射效应及两者辐射效应的联系规律.结果表明:引起电池性能参数衰降相同时,1 MeV电子辐照注量比10 MeV质子的通常要大3个量级,质子辐照与电子辐照使电池性能参数Pmax下降了25%时,辐照注量有近似关系Φ1 MeV(e)≈2 500×Φ10 MeV(p).10 MeV,3×1012cm-2质子辐照在电池材料中引入Ec-0.18 eV和Ec-0.65 eV深能级,1 MeV,1×1015cm-2电子辐照在电池材料中引入Ec-0.12 eV和Ec-0.18 eV深能级,电子、质子辐照产生的损伤缺陷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四川大学直线等离子体装置(SCU-PSI)产生高通量氢等离子体,采用朗缪尔探针对氢等离子体特性进行诊断,研究了氢等离子体特性随放电电流、气体流量等输入条件的演变规律;并利用调控产生的氢等离子体对纯钨进行了相应的辐照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 在磁场0.1~0.2 T、气流量1 000~2 200 sccm和电流180~228 A范围内,氢等离子体通量密度、热负荷密度及电子密度、温度等参数与磁场和电流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在该范围内,最高等离子体密度达到2.6×1019 m-3,等离子体通量达到8.8×1022 m-2?s-1,热负荷达到6.5×104 W/m2. 利用调控产生的等离子体对纯钨样品进行初步辐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入射等离子体特性的不同,样品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尺寸和密度不均匀颗粒状辐照损伤结构,并且颗粒尺寸随氢等离子体离子通量的增加而增大. 本文结果显示SCU-PSI可以产生理想的氢等离子体环境,因此可以作为未来聚变领域,研究氢等离子体和托卡马克装置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以及相应结构材料相互作用的有效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5.
6.
中子辐照对锆合金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由中子辐照引起的锆合金微观结构的变化对锆合金氧化性能的影响。阐述了中子辐照导致锆合金及氧化膜内缺陷的形成和锆合金合金元素分布变化的现象,较全面地总结了缺陷数目和合金元素分布对锆合金氧化性能的影响,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子辐照下锆合金氧化性能变化的机制,概述了提高中子辐照条件下锆合金抗腐蚀能力的方法,并就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γ辐照对聚合物电导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几种聚合物材料(PP,PTFE,PET,PI)经过γ辐照后,电流-电压特性的变化;从辐照对材料结构的影响,探讨了辐照后材料的电导机理及空间电荷对於辐照后材料电性的影响,并由电导变化分析了材料耐辐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α辐照对聚合物电导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几种聚合物材料(PP,PTFE,PET,PI)经过γ辐照后,电流-电压特性的变化;从辐照对材料结构的影响,探讨了辐照后的电导机理及空间电荷对於辐照后材料电性的影响,并由电导变化分析了材料耐辐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设计了一套用于阻氚涂层质子辐照与氢渗透耦合的实验装置,利用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的2×3 MV 串列加速器来研究阻氚涂层(TPB)高温、辐照、渗氢性能. 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总体设计目标和主要组成部分,如试样架、含氢渗透气体回路及设计原理. 利用该装置获取TPB涂料的相关数据,为今后利用质子原位辐照技术研究辐照对高温环境下氢气渗透性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文还对装置参数和试验参数的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深能级瞬态谱(DLTS)对电子辐照区熔硅中多稳态缺陷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经2h1000℃温度退火后,观测到在Ec-0.44eV能级中的多稳组态由40%减少到10%左右。这一实验结果为稳态缺陷不是Ps-Ci结构,而是E中心自身在晶场应力下显示稳态特性的设相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对含有单一柱状晶的409L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采用不同终轧温度的热轧工艺,由常规热轧转变为温轧,再经过相同后续工艺;较低终轧温度的成品获得了较高rm值和较低△r值.终轧温度的降低使组织演变发生变化:热轧和冷轧组织中晶界和晶内剪切带增多,变形组织被细化、硬化,尤其是中心层附近的粗大带状晶粒;两者的增多又增加了退火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2.
430铁素体不锈钢A-TIG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素体不锈钢,选用常见的氧化物和卤化物进行单组分A-TIG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物活性剂增加焊缝熔深的效果更为显著.以B2O3、Cr2O3、SiO2分别作为基础组元进行多组分活性剂实验,得到最优配比的活性剂可使焊缝熔深达到传统TIG焊的2.46倍.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显示:与TIG焊缝相比,使用活性剂后焊缝中的铁素体晶粒尺寸略有减小,但硬度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型含锡铁素体不锈钢,采用冶金反应平衡对其冶炼过程进行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分析了锡在不锈钢冶炼过程的收得率及锡的添加对不锈钢基体的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分析脱氧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演变结果表明,尽管锡的熔点极低,其收得率较高;锡在硫化锰周围富集现象比较明显,夹杂物周围被锡包裹,电镜下呈白色,氧化物夹杂周围未见锡的富集;从金相分析结果发现,当锡质量分数不小于03%时,晶界析出物中锡的质量分数高于基体,即存在锡在晶界的偏析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冷轧工艺对新型铁素体不锈钢19Cr2Mo1W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XRD,EBSD技术以及平均塑性应变比与粗糙度测量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冷轧及随后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和微观组织变化,并讨论了织构和微观组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铁素体不锈钢中的α和γ纤维织构均有所增强,且α和γ纤维织构最终稳定取向分别为223〈110〉和111〈011〉.冷轧板α纤维织构中223〈110〉组分越强,退火后γ再结晶织构强度越高.冷轧板在1050℃退火时,薄板的γ再结晶织构强度高,再结晶组织均匀且尺寸较小,表面粗糙度最小,综合成形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型含锡铁素体不锈钢,采用冶金反应平衡对其冶炼过程进行实验室条件下的研究,对其室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Sn对铁素体不锈钢基体的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分析脱氧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锡的熔点极低,其收得率较高,锡在硫化物周围的富集现象明显;含锡铁素体不锈钢性能优于SUS430不锈钢,具有较好的塑形和强度,可满足深冲加工性能的要求,而耐腐蚀性能明显优于SUS430铁素体不锈钢,可部分代替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铌、钛双稳定化的超纯Cr17铁素体不锈钢的冷轧板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实验,探讨了对组织、织构及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温度是影响成形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的平均尺寸逐渐增大,不均匀化程度逐渐加重.并且,γ纤维织构逐渐增强,α纤维织构逐渐减弱,使-r值逐渐增大,而Δr值变化不大.为了防止"橘皮"缺陷的产生,退火温度应低于1 000℃,平均晶粒尺寸应控制在40μm以下.在保证不产生"橘皮"缺陷的前提下,试验钢的冷轧板经975℃退火后具有最佳的成形性能:-r值高达1.92,Δr值仅为0.12.  相似文献   

17.
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组织、织构及深拉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冷轧、再结晶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温度为750℃时,热轧带退火后以{111}再结晶织构为主.随着冷轧压下量的增加,γ织构减弱,α织构增强,{111}再结晶织构明显增强.当冷轧压下率为84%时,{111}再结晶组分的体积分数达到64.5%,退火板的平均塑性应变比(-R)高达1.69,平面各向异性(ΔR)仅为-0.17,深拉伸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旨在揭示超纯Cr17铁素体不锈钢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行为.在变形速率为1 s-1,最大真应变为0.8的条件下研究了900~1 150℃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道次压缩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动态回复型.变形温度越高,动态回复越快.当变形温度较低时,微观组织演化以晶界拱出和变形晶粒的形成为主要特征;当变形温度较高时,微观组织演化以大量亚晶界和亚晶的形成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力模拟实验机及试验轧机研究了添加Ti,V的超纯中铬铁素体不锈钢热变形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变化特点,并采用热动力学计算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来表征析出相特征.结果表明:热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析出相主要为TiC,这与热动力学分析一致.这些析出相的特征与变形温度密切相关,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析出相TiC尺寸更加细小且分布更加弥散.这主要是由于变形温度降低时扩散速率相对较低,不利于析出相长大,而晶体缺陷增加,形变诱导析出的有效形核位置增加.这一热变形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变化规律在中试试验条件下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