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高等教育主体根据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及自身需求在对高等教育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支配着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切活动,是判断高等教育各项活动是否合理的准则。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发展是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前30年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改革开放后的20年具有明显的经济本位倾向,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由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过渡。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变迁具有国家主导与社会推动共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互补、同步变迁与适度超前融通、正向变迁与负向变迁同在、主轴价值与多元价值共存的特点。促进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正向变迁,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主轴价值,构建多元和谐的总体框架,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起步较晚,其评价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因而还存在评价目的模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封闭三个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的制约、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度建设的滞后。新形势下,要重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实现评价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评价主体的丰富与拓展、评价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内容及其特点,从而启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从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发展以院校自评为基础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外部质量保障、建立财政拨款与质量评估紧密结合的机制、重视和采纳学生对教育质量的意见、拓宽遴选评估专家的领域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社会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结果方面的内在动机上的个体差异。亲社会型个体偏好共同利益最大化,而亲自我型个体偏好自我利益最大化。研究发现,亲自我型个体和亲社会型个体在“个人/积极+社会/消极”的联结程度上有显著差异,亲自我型个体比亲社会型个体具有更强的“个人/积极”联结,前者对“个人/积极”联结的反应时明显快于亲社会型个体。这些结果表明亲自我型个体和亲社会型个体都持有对社会的积极态度,但与亲社会型个体相比,亲自我型个体对个人持有更积极的内隐态度;社会价值取向本身无法有效地预测经济博弈中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市场化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与综合运作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其中就表现为学 生评价体系的固有模式和实现方式远远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鉴于此,使评价标准由外在身份型向内在素 质型转变。要求做到引入人本主义理念,引进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评价概念内涵,周延评价概念外延,在整体上 更新学生评价机制,使高等教育向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6.
国际高等教育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高等教育既包含内在的教育价值,也有着强烈的政治诉求。作为软实力工具的国际高等教育,政治诉求是目的,教育价值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西方国家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通过教育扩展公共外交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国际高等教育项目。以美国的富布莱特项目为例,分析其运行逻辑,从该案例分析中可以发现,该项目的核心价值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传播,其基本逻辑是遵循教育交流规律发展公共外交、瞄准关键群体进行文化传输,以此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在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要切实观照国际高等教育的地位和多重功能,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融合不同建设主体,致力于国家教育质量和文化软实力水平的提升。具体路径包括:提高站位,重视国际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利益的工具价值;聚焦重心,强化国际高等教育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双向联结,实现文化软实力与公共外交的协同共赢。  相似文献   

7.
地方大学转型面临着价值取向的选择,对地方大学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制度文化和行为方式的选择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都将产生引导性和指向性作用。地方大学价值取向的变迁必然要求不同形态和类型的地方大学与之相对应和相适应。服务型大学的内涵与社会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应是我国地方大学转型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关注焦点。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大学制度的变迁机制,在分析宏观制度因素与路径依赖模式的同时,关键还在于把握历史制度主义近年来的理论反思与发展趋势,探讨制度场域中的权力关系、思想观念和行为互动对于制度渐进性变迁的影响,从而构建更具解释力的制度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高校制度变迁主要受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与内部动力因素的驱动,表现为渐进型的双重变迁。一方面,制度环境中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心理是大学制度变迁的外部结构性要素,其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权力结构、制度观念和行为者互动是大学制度诱致性变迁的内部动力,在未来将更为深刻地影响大学制度的持续变迁。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越来越多的院校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乎这些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这些学校的首要工作。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非常多,但是,该文主要从保障对象、保障过程以及保障主体三个方面来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在这三方面当中,主要从教学环境建设、学生道德建设、质量文化建设、科学管理、理顺机制、主体多元等六个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是社会对学生质量的评价度与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度的总和。其特征主要体现为:稳定性与发展性统一,基础性与多样性共存,自律性与它律性结合。研究和构建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树立新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观;有利于规范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与质量评估;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力;有利于维护成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体现外适性、内适性、个适性三种价值取向,同时还要把握方向性,体现针对性,强调发展性,突出理论性。  相似文献   

11.
为使新时代青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和行为观,从而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快速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网络调研法、现场观察法、对比归纳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价值取向是体育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源泉,起到核心引领作用,每种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同一行为特征会在不同类的价值取向中出现;(2)青少年有10种体育行为、20种体育行为特征,其中健身行为(91.1%)、学习行为(84.5%)和锻炼行为(80.0%)是3种主要行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特征之间不具有正负相关,出现的频次不具有同步性;(3)青少年具有7类21种体育价值取向,其中健身养心类(87.2%)、体育精神类(81.0%)、知识技能类(74.7%)是3种主要价值取向,原因在于体育本质的时代属性、体育精神的时代动力和学校体育的教育支援;(4)二者之间呈现出因果-促进、并列-抑制2种关系,要正确处理每种关系,避免产生不良价值取向和行为;(5)基于二者之间关系的培养策略是把握时代特征,强化顶层设计,深度挖掘和整合培育资源.依托时代背景,结合身心成长规律,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遵循时代规律,构建约束治理机制,实施依法依制依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高等教育评估.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就是判断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需求,满足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的过程.系统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构成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学校不仅是评估的对象,也要成为评估主体.  相似文献   

13.
文化,就是行为取向不断科学化的人们在克服从动物身上脱胎而来的蒙昧野蛮特征而生产幸福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创造精神的总和。人的行为取向把文化的各个要素联结为有机的整体,规范了各类文化的面貌。功利取向和道义取向的矛盾运动是文化发展的内部动力,其良性运作导致文化的延续,其畸形运作导致文化的断裂。人类的最佳选择是保持两种行为取向的均衡制约,"以利带义"和"以义克利"、"以义促利",都是可以选择的均衡制约手段。  相似文献   

14.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教育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在探讨影响我国教育价值取向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教育价值取向进行了简单归纳,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系是建构自我身份的重要场域,身份又是个体动机建构的重要资源,通过2个实验在关系性框架中检验中学生建构师长身份内涵对其认知表现的影响.实验1启动教学资源分配规则,结果发现教师仅关心部分同学比关心每个同学更能激发学生动机而获得好成绩;实验2启动父母教育价值取向,结果发现父母期望孩子优先接受教育会使学生在推理任务中表现更好.研究表明与重要他人联结的关系性建构通过情境身份一致性动机影响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16.
从智库演变的角度看,美国智库主要有以研究为导向的机构、政府委托型机构、倡导型智库和遗产型智库等4种类型,智库的职责是生产专业知识和思想、设计政策、影响公众舆论、汇聚人才。智库的管理体制、筹资机制、人才管理机制、成果推销机制等共同构成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是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强大的资金支持、独立的商业化运作和独特的“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智库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美国智库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智库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我国应建立智库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机制;健全智库的筹资机制;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完善智库成果推销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阶段,地方高校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制约。制约其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思想观念内化不足和办学定位上的困惑、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教学管理过程性不适应和机制性缺陷、教师工作中心地位缺乏保障、管理权力的结构性缺位等。  相似文献   

18.
创新涉及各种行为主体,从科学技术系统和活动的层次看,影响不同层次创新主体发展的因素不同,其定位与思维模式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行为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同。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构建起联结不同行为主体的和谐发展平台,是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的验收评价机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评价主体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评价主体及其关系为分析视角,发现我国科技项目验收评价机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由于两方验收机制自身的缺陷,而引发机制运作和绩效问题的根本性矛盾使评价主体之间的权利失衡。借鉴英、法、关等国的相关实践经验,从立法、主体独立性、监管机制、遴选和信用机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科技项目验收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姚远 《科技资讯》2012,(1):219-220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现行体制下,针对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论文的质量是衡量培养单位以及学生主体的关键尺度。为了保障论文质量,应当建立一整套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制,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式,制约学生主体的学习行为,这一机制的建立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并以此带动研究生教学水平的跃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