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价值普遍得到关注.为了研究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建立估算模型的基础上,以1997-2010年湖北GDP、人口数及教育程度的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Cobb-douglas模型对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估算,得出高等教育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2%.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湖北经济规模收益递增,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湖北资本投入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仍然存在;湖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然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对1992~2006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内蒙古近15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平均资本贡献率为61.69%;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平均劳动贡献率为5.08%; 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较为有限,平均技术进步贡献率为33.23%.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地区处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物质资本投资,但人力资本的投资贡献比大于物质资本;低水平的人力资源素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低水平贡献,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人力资本投入随GDP的增加而增加,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有利于就业机会的增加.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进程,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D生产函数来测度西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西部农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费用的增加和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54%又源于农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是促进西部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1978~1998年劳动、资本、技术的增长率及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来拉动;但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这些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趋于饱和,其投资的边际产出已经很低,造成其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应着重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而西部地区的省市应该是资金首先投向的地方。由于先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其资本增长率决定,因此,西部开发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各省市的资本生产率,即要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资本、劳动投入、制度和产业结构4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测度了它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1%;其次是制度因素,其贡献率为19.03%;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10.55%、9.61%。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苏省时间序列及面板数据模型,计量检验了科技投入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论表明:①改革开放前,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投入;改革开放后,则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科技投入的整体贡献有待提升。②在苏南等科技发达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高于资本积累,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但在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主要依靠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8.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1978-1998年劳动、资本、技术的增长率及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来拉动;但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这些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趋于饱和,其投资的边际产出已经很低,造成其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应着重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而西部地区的省市应该是资金首先投向的地方。由于先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其资本增长率决定,因此,西部开发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各省市的资本生产率,即要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在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方法及软件对四川省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物质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90%,教育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时间滞后性,贡献率为13%.  相似文献   

10.
中部区域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了东、中、西部近年来各项评价科技能力指标的具体统计数据,从科技人员投入和R&D经费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中部科技投入的现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别对东、中、西部以及中部5个省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关联性,且科技人员投入比R&D经费投入的经济贡献作用强;中部各个省的科技人员投入比R&D经费投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强,相对而言,湖南的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大,湖北的R&D经费投入对经济贡献作用最强。最后提出了以科技促进中部经济发展的建议注重提高科技人员数量和质量,保持科技人才拉动经济增长的相对优势;增加R&D经费投入力度,有效挖掘科技经费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中部各省特别是湖南和河南,应加大对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承担RD经费投入的重要机构,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扩散和知识创造传播的功能影响地区经济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2001—2018年西部地区不同类型高校RD经费和不同类型RD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高校RD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理工农医类高校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存在RD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高校RD活动类型中,西部高校活动总支出经费逐年增加,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因此,应加大西部地区高校RD经费投入力度,合理调整RD活动支出结构,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科学研究活动,提高西部地区高校RD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西部地区高校RD投入与经济增长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函数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居民消费变量对短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西部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建立了以时间为影响的时点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西部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并且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教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1979-200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互谱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1979年-2006年)中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与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79-2006年间,中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2.66%;(2)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在短期内超前于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引领作用,而从长期看,国家财政科技投入还落后于经济增长变化;(3)国家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作用更明显,平均贡献率为12.97%;(4)国家财政教育投入在短期超前于经济增长,而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变化超前于国家财政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和C—D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组合模型,分析了1979--2007年劳动和资本的密集程度及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年均增长率较低,劳动密集程度大于资本密集程度,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值为35.5%,我国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属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科技强国非常重要的指标。首次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渠道、数据处理规则、测度模型(Solow余值法)和系数调整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实现了"十五"以来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横向可对比分析;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性进行研究,可以判断中西部地区仍属于依靠农业物质费用投入的粗放型农业经济,农业物质费用在农业经济增长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农业劳动力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限制要素,耕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趋于平稳;根据农业各要素贡献率的聚类分析,将"十二五"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划分为4类模式;提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适宜作为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并对各地区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管理创新定量测量的研究进展,采用李子奈等提出的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测量方法对江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广义技术进步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为47.35%,其中,技术创新的贡献率为35.68%,管理创新的贡献率为11.67%。并分析了江苏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费效率作用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GT方程和基于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测定法,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及其能源消费效率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能源的大量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的效应微弱.重庆要实现能源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必须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及其对能耗的节约效应.  相似文献   

18.
徐敏 《科技与经济》2010,23(1):51-54
运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1987-2007年的财政金融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金融机构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有较大差异: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明显;西部地区存在财政支农和金融信贷资金年增长率高者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相反;西部、中部和东部的财政支农、金融信贷资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效应不同。平均西部最高,依次是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所采用的基本模型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对有关历史散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出用以衡量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静态指标体系.并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出结论:①1978-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较大部分比例是由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带来的,体现出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②人力资本存量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对产出的贡献率为正值,但贡献率比较低,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的差距。并对结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0.
教育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和外溢作用.本文利用菲德模型对四川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和外溢作用进行了估计,发现本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但外溢效应并不明显,而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贡献不显著.说明政府在加强对教育系统投入的同时,还要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效率,以及从分发挥好教育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