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科技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对高校学术产出重视力度日益加大,高校科研生产对政府和市场的资源依赖性不断增强,其组织场域呈现外部基于学术性标准的分层和内部学术与行政权力分权的双重特质。作为高校外部组织场域和内部科研生产的中间变量,学术治理机制集中体现了组织场域位置与组织内部技术要素的互动。学术-行政权力耦合是我国高校学术治理机制的主要构型,与外部行政化的场域特征相契合。学术治理机制存在层间异质性和层内同质性,处于场域位置顶层的院校学术权力主导及专业化分工的治理特征明显,师均科研产出较高;处于场域位置底层的院校行政权力主导或学术-行政融合治理的特征鲜明,师均科研产出较低。学术治理机制从结构层面的学术决策权力配置模式、关系层面的学术-行政部门非正式关系以及文化层面的学术氛围3个维度作用于高校教师的科研产出。高校场域位置优势既可直接也可间接通过影响大学学术治理机制,进而影响院校科研产出。应通过高校分类定位、错位发展、多元评价,松动固化的高校组织场域布局,构建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学术治理机制、校内学术与行政部门的专业化-支持性关系,优化高等教育场域的组织生态,激发多样化的学术生产活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受到关键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转移的综合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特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历程的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主要经历了制度变迁生成、制度变迁启动、渐进性制度变迁和断裂性制度变迁4个阶段。受自我强化的学习效益、高昂的制度退出成本和制度转换的适应性障碍等路径依赖因素影响,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呈现渐进式和断裂式交织的改革特征。高考大扩招之后的质量问责意识觉醒和基于管办评分离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是制度变迁的两个关键节点。经过诸多的改革突破和制度重构,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从政府强势主导到社会组织、高校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化评估制度新格局。面向未来的发展矛盾转型,推进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应紧抓制度变迁关键节点,加快构建基于法治的多元化评估制度;重视制度变迁的理念共识,凝聚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变迁合力;加强评估制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对话,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评估话语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校的教师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美国高校教师制度时首先必须注意美国高等教育区别于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特点: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各州的事业.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高等教育系统包括公立系统和私立系统,而且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立院校系统。其次,必须考虑美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具体特征:享有高度自主权的美国高校自行确立了各自的教师制度·各校教师制度存在差别但大体相似;受市场驱动的美国高校建立了与市场竞争环境相适应的教师制度。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主动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历史发展时期,院校内部体制的改革是…  相似文献   

4.
试论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元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2):137-140
高等教育创新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高等教育创新往往在最后会上升到制度层面,从而实现创新效果的最大化。高等教育创新首先要解决现代大学的定位问题,创建有利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环境,促进大学内部组织结构与权力结构的调整,协调大学发展的内外部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国大学章程制度变迁的历史与现实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主要观点,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层面对大学章程建设所应遵循的制度逻辑进行剖析:教育实践者对大学组织利益的算计是微观基础,权力的冲突与平衡是主要动力,对文化的认同是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章程建设既要充分发挥校长等教育实践者的主动性,又要注重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和意见吸纳,还应重视"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借鉴国际制度比较研究模式,以我国经济转轨、制度变迁时期各地区制度建设的不平衡为基础,分析了外部制度对公司治理,即业绩与高管变更关系的影响。通过统计检验发现,公司业绩与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制度环境好,高管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7.
大学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科技是影响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因素,就现代技术发展及其趋势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为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学有着完善的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保障了民主管理、教授治校的良性运行,成就了他们高等教育强国梦想.其大学治理经验对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启示意义.但制度往往是内生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优越的制度安排,任何制度都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他人、立足创新,才能走向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族企业实现制度变迁的文化障碍体现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内涵的影响;"泛家族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继承制度的影响;社会信用制度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论FDI对西部制度变迁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我国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然后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FDI和制度变迁的关系 ,指出FDI是影响区域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 ,FDI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衡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制度变迁的进程。西部地区应该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FDI ,进而通过FDI带动西部地区制度变迁的进程 ,最终形成FDI和制度变迁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始终将扩大与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作为核心议题。然而,在政策思维的宰制下,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始终受到"文件治教"与"项目治教"两种治理机制的影响,高等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相对较低。受政策思维的支配,高等教育治理在外部和内部分别产生了"混合型规制体制"以及师生个体的"权利危机"与高等学校的制度能力弱化等规制效应。与我国不同,法治发达国家与地区的高等教育治理实践,受到法治思维的全面影响。在大陆法系,学术自由、大学自治与国家监督对象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成为大学法研究与实务的内在旨趣。在英美法系,高等教育机构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外部法律关系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内部法律关系调整,构成高等教育法律研究与实务关注的基本议题。据此,两大法系都将规范与保障大学自治、构建高等教育治理(包括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的法治秩序作为其价值诉求与理想图景。从长远来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法治思维取代政策思维,进而推动高等教育治理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教育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的反映。因此研究教育的发展趋势不能只从教育内部诸因素出发,还要注重研究教育外部诸因素对于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将给予教育以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教育外部诸因素的影响通过教育内部的规律起作用,形成一个合力,决定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公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优化公办高职院校内部权力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提出了公办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选择和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权力包容表现为多元权力主体间的平等参与和合作分享,是包容性发展思想在解决权力冲突与失衡问题中的具体运用。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于德国,"教授治校"原则虽然奠定了德国大学模式的基础,但存在讲座权力独大的风险。英国大学的"学院自治"传统虽然由来已久,但传统与变革的矛盾如影相随。美国大学渊源于英式殖民地学院,在兼收德国大学优势后,选择了权力结构更为包容的"合作治理"模式,推进了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成为世界大学治理的主导模式。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深入推进大学治理结构改革及其制度实践,应当借鉴西方国家大学治理变迁的历史经验,构建相关权力主体平等参与、分工合作及利益共享的包容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必然绕不过高等教育治理问题。溯源高等教育治理问题,发现国内外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取向不同。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是理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关系,厘清治理与管理、领导、共治等概念,弄清高等学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把握高等学校自主办学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以总体论和三点论为新视角,探究高等教育内部治理问题,明确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外还应存在综合权力或者监督与制约的第三种权力。通过对《高等教育法》高校办学自主权相关条款的剖析,找到解决外部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做到管办评分离。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作为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完美性与历史发展中的遗留问题,总会出现各种缺陷以及形式各样的表现特征,当缺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学内部或外部的防御机制就会建立起来。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病因(近因与终因)主要源于结构设计的不当、社会环境的改变、文化或精神环境的变迁和基因功能。在达尔文医学的进化论思想指导下,清楚界定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缺陷与防御机制,深刻解析缺陷产生的近因、中因与终因,以寻求辨证施治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的历史变迁并进行相关的主题分析对当前大学内部治理改革具有实践意义。研究搜寻1949—2018年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政策文本,并依据文本与高校内部治理界定的相关性高低进行取舍,从而构建了188 057字的政策语料库。依据关键节点理论,我国高校内部治理历史变迁可划分为初创探索、停滞破坏、重建探索、确立稳定和完善发展5个时期。通过NVivo软件计算语料库文本间的皮尔森系数并进行相似词汇聚类分析,这一历史分期的合理性得到了验证。经过对语料库进行编码和主题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内部治理变革的成果最终体现在: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重新对学术委员会进行赋权;初步实现了以大学章程为基础的多元共治。在坚守现有大学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尊重学术权力,促进管理现代化,实现法治和多元共治是高校内部治理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是我国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大学制度的创新,就是理顺政府和大学之间、大学内部教学人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将夫学的办学自主权落到实处,让学术权力回归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变迁的历史沿革,从国家经济体制、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薪酬制度、国有企业产权制度3个方面分析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变革的滞后性,从路径依赖和国有企业特有的社会责任2个层面分析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变迁路径应是以“公平与效率”为推动力,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自我增强机制,形成国有企业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互动机制,赋予国有企业一定薪酬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推动大学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当前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需要建立大学内部权力的系统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大学内部治理能力。根据大学内部权力的三维结构,全面分析当前大学内部权力的结构失衡问题,提出不同权力维度的结构优化思路:即行政权力向学术权力横向分散,校部权力向院系权力纵向下移,多个权力主体博弈与权力制衡。根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保障内部权力的有效运行,需借鉴分权制衡理论构建大学内部权力的“三权制衡”模式,即需从科学分配大学内部治理权力、严格规范大学内部权力执行、建立大学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加强大学内部权力运行监督等方面,围绕权力配置、权力制衡、权力执行等维度构建系统、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