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全柱  雷旻  黄成玉 《科技信息》2013,(36):269-270
在分析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弊端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内涵的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学校在三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实施了"卓越计划",创立了学校与煤炭主体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与煤矿企业深度合作,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改善了育人环境,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适应煤炭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煤炭高校的重要任务。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利于调动校企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校企教学资源共享,是实现煤炭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与目标的可靠途径。为满足企业需求,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山东科技大学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构建了"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订单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是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因素.但"卓越计划"实践表明,因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当前校企合作动力不强、深度不够的现实问题已成为影响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要通过做好创建组织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增强师资力量、增加经费支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完善培养质量体系等保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以提高我国工程人才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4.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共同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产学结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有效提高"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高速发展的无线通信网络培养出上手快、业务精的优秀网优人才。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校企合作、实岗育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的实习实训实行多岗轮训,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按该模式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就业质量高,基本实现了与IT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它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将指导我国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各校工作的开展,2011年,与部分高校学生签订了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协议,本论述就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实施领域、培养标准以及企业具体组织实施办法,论述一下如何做好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工作,并以某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三方协议为例,说明学校、企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本科方向是为地方发展需要于2009年设立的新方向,为了满足对口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并使本方向培养的学生获得受社会欢迎的专业技能、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出以"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对本方向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探索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与企业的实际训练优势的有效途径,增加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建立一个教学—实践—科研交流平台,阐明校企合作对金属材料工程类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陆坤  李凤岐  杨南海  谢玲 《实验室科学》2013,16(3):162-164,167
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一我国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我院以往在工程人才培养,特别是校企合作培养高端软件工程人才方面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依托实训基地,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研究与整合,探索校企联合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新思路,成立校企联合卓越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班,构建起带有示范性意义的、适合软件相关工科专业方向的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的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目前已初见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广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人才、促进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中的具体探索,阐述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际Co-operative Education教育模式的中国化通用标准,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优势,河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实验实践教学,采用的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横向项目合作的模式,通过总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操作形式,实施方案,对贯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攀西地区钒钛、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以培养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己任,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突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色及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实现校内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学科素养+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和企业培养学生"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自2013年立项建设以来,在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实习教学、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是培养测控卓越工程师的关键环节。根据湖南大学测控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结合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智能电表生产线实习岗位,制订了测控卓越工程师智能电表生产线顶岗实习流程,探索校企紧密结合的生产一线顶岗实习方案和理念,为相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革与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校企联盟为依托,多层次开展校企合作,互利双赢。在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密切结合实践教学需要,企业深度参与本科教学课程改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磨练,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如何在区域经济环境下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是当今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在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办学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化及职业化技能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更是决定人才能否被企业及社会接受的重要因素,并已引起了学校.政府与企业的广泛重视。该文作者结合学院进行校企联合IT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对学院校企结合模式的多层次IT人才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实践性总结与探索,以期对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工程职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汕头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一直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之路.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企业培养过程,本文提出了基于培养结果的企业培养方案.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标准为例,详细分析与介绍了如何设计基于培养结果的企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包括:定义企业培养预期目标、设计企业培养环节、设计考核标准和评估标准.最后,针对基于培养结果的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这种方式还有待加强。校企合作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人才这一供求矛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配合"型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式还是"企业本位"型校企合作模式对人才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这几种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对企业为本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需求,该文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核心内容出发,提出了面向卓越机械工程师培养工程图学课程的改革思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内容,从"卓越计划"贴近工程应用出发重构工程图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多角度建设教学资源,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表明,面向"卓越计划"的工程图学改革措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刁日莲 《科技信息》2011,(11):200-2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中职学校积极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合作、实训合作、订单式培育等模式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建立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校企合作逐步走集团化的道路。下面我们就以广东地区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探求广东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时代发展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了全新要求——不仅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及良好的计算机技能应用能力,还必须能够结合所学完成创新。在此背景下,学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时,需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文主要从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下计算机教学改革及校企共同开展实践活动3个方面探讨校企合作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具体路径。力求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培养计算机创新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