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烷烃的结构出发,给出了计算烷烃沸点的半定量公式.结果表明此计算方法简便易行,且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一般小于1℃. 相似文献
2.
3.
分析烷烃沸点和其结构的关系,导出求算烷烃沸点的经验公式lgT=0.1707lg(w+3△p-m)+2.2677式中,w,p为Wiener指数,m为ω—CH_3数。 相似文献
4.
一个改进的计算烷烃沸点的经验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朱昌中等(1995)提出的表征有机化合物结构特征的拓扑指数Xz为基础,结合分子密堆积信息指数P3,分子支化度参量P2,提出一个新的计算烷烃沸点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其相关性优于朱昌中等文经验式。 相似文献
5.
键指数X与链烷烃沸点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键指数X考虑了分子的图形特征,顶点原子的性质,顶点原子与相邻原子的键合情况,并以矩阵的形式把这些特征表达出来。研究了X与链烷烃沸点之间的定量关系,发现该指数与饱和烷烃沸点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回归方程对别的烷烃的沸点进行预测,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应用拓扑方法计算机有机化合物烷烃的沸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用矩阵和染色矩阵表征分子中原子的特性和连接性,用染色因子标识原子性质的差异,发展了一种直接根据分子结构信息计算有机化合物烷烃沸点的方法,对752种烷烃的计算结果表明,沸点的预测值十分接近实验值,平均误差0.43%,计算精度优于献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长友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5):920-922
基于核磁共振现象定义一个新的拓扑指数Ω.以沸点T和Ω建立回归方程:ln(955-T)=6.822-0.07Ω;R=0.999,S=0.0066647,F=36656.45,n=85.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吻合,表明Ω具有良好的相关能力和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用烷烃的分子量和烷烃分子中氢的平均正电荷分数为参数计算正烷烃沸点的一种新公式,计算结果与正烷烃沸点的实验值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10.
11.
改进的连接性指数用于链烷烃热力学性质与沸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邻接矩阵和碳原子特征值 ti 建立新的连接性指数 m Q,其中 0 Q对链烷烃异构体具有很强的区分能力 .0 Q,N (烷烃中碳原子数 )与 85种链烷烃的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生成自由能和沸点关联 ,相关系数多在 0 .998以上 ,属于良好模型 .与 Randic的 1χ比较 ,0 Q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用拓扑方法探讨了直链烷烃的沸点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能够精确计算直链境烃沸点的公式Tb=1053.34-943.14exp(-0.2184WK2/3)-36.33th(0.01932P3)。对甲烷到一百烷(C1~C100)的计算结果表明,沸点的计算值都很接近实验值,平均误差仅0.075%,计算精度显著优于文献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直链烷基苯的分子结构矩阵B,定义了拓扑指数P1、P2,给出了直链烷基苯的沸占与其结构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依据有机物系统命名法原则和成键原子结构特征, 定义原子的染色序数(fi), 它对烷烃及其衍生物分子中非氢原子实现惟一性表征. 在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基础上由fi建构新的连
接性指数(mQ)及其逆指数(mQ). 85种链烷烃的沸点( Tb)与其中的0Q, 1Q及碳原子的最大支化度(δmax)的回归方程为: ln(714-Tb)=-0.1472
0Q-0.00411Q+0.0089δmax+6.5164,
R=0.998 9; 72种脂肪族醛酮的Tb与1Q, 1
Q及δmax的三元方程为: ln(693-Tb)=-0.22671
Q-0.00671Q+0.0301δmax+6
.1425, R=0.999 0. 这157种有机物的Tb与0Q,
1Q及δmax
的QSPR模型为: ln(690-Tb)=-0.03200Q +0.0005
1Q+0.0195δmax+6.1590, R=0.997 6. 结 果
表明, 所建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 计算方法简单, 结
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饱和一元脂肪醇沸点QS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子图的邻接矩阵为基础,利用原子i的平衡电负性对分子图的顶点进行着色,从改进分子连接性指数中的点价ivδ入手,构建新的拓扑指数0Tp和1Tp,并与119种饱和一元脂肪醇的沸点Tb进行关联,建立了QSPR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SPR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距离矩阵出发,结合矩阵的数学运算,定义了1种新的拓扑指数Sz,并将它用于研究链烃类化合物的沸点,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与其他拓扑指数相比,该指数计算简单,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环形窄缝通道内流动沸腾干涸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间隙为1 05mm和1 55mm的垂直环形窄缝通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内、外管通电加热,进行了环形窄缝通道内干涸点的实验研究.实验压力范围主要为2~4MPa,质量流速为40~80kg·m-2·s-1.由内、外管热流密度的比值得到了出现干涸点的判据.实验中还研究了压力、质量流速和进口条件对干涸点处含汽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对外管单面加热时,发现质量流速增大,临界含汽率减小;当进口含汽率增大时,临界含汽率增大;在相同的情况下,外管出现干涸时的截面含汽率大于内管出现干涸时的截面含汽率.根据实验数据对原苏联古塔杰拉奇圆管的干涸点公式进行了修正,得到了适合于计算环形管道干涸点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用路径数2(P2),路径数3(P3),沸点(Tb)与C2~C20的烃类化合物(包括烷烃和烯烃)的闪点(Tf)进行相关分析,发现Tf与上述参数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其关系式可表示为:Tf=0.671Tb-0.193P2 1.203P3 17.195.训练组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9%,测试组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9%.该模型的原理简单,方法实用,结果可靠,其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且置信度高达99.9%. 相似文献
19.
黄秀山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1):110-111
《物理化学》中的稀溶液沸点升高与《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水蒸汽蒸馏看似矛盾,实质上是它们的原理不同,通过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