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陶渊明涉及友情的作品,从对待朋友的角度展示陶渊明的人格精神和情感世界:交友贵在志趣相投,与农友乡亲亲如兄弟,用真情思念着朋友。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地位是在唐代被确立的. 作为田园诗人的开创者,陶渊明对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明显的. 唐代的山水诗皆以陶渊明为祖,追求清新自然、浑然一体的意境,又各自有自己的特色. 王维有陶渊明的清腴,孟浩然有陶渊明的闲远. 陶渊明之所以在唐代才受到人们重视,一是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思想感情日益充沛;二是由于中国传统诗学观念到了唐代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作为诗人而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自有其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在欣赏陶诗的同时,以历史的眼光审视陶渊明的生活世界,领略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探究陶渊明的思想特质,理解陶渊明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无疑会为解读陶诗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思想与庄子哲学都具有“无家可归”的类同性,且陶渊明引用《庄子》甚多,从而使得进一步考察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有了可能。庄子主体观的实质是在传统的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加持了其独特的气化观的结果,主体的最终境界呈现为世界意志的“与道为一”之境;陶渊明主体观的内容则是“形影神”,是以庄子哲学的气化论为理论基础,加上自己的认识和对时代的回应而成就的观念,最终境界与庄子的认识如出一辙。从概念使用和结构义理上看,二者之间存在着细密的联系,陶渊明的主体观念是对庄子哲学的某种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澄清陶渊明《形影神》的诗旨内涵。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与陶渊明在志趣、追求上有很多的契合和相通之处,他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传统,又有所创新。孟浩然虽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自觉自愿地归隐,亲自躬耕田野,与农民的情感融为一体,但他带着盛唐人体味人生、欣赏自然的人生态度去现照景物,既重形也重意,做到了情景交融,并暗合画法,露出画意,直接开启了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菊花"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意象。到了陶渊明这里,"菊"成了一个特立的审美意象。之后,"菊花"逐步形成了习用的文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建构过程中,陶渊明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隐逸象征系统建构;四是"菊"的重阳话语建构。陶渊明与菊意象形成了一种符号化和被符号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萧统是陶渊明作品的第一个知音,他在《陶渊明文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虽然不断有人分析陶渊明以酒入诗的现象,但至今还无人解剖陶渊明的寄酒之迹,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文本的意义上还原其寄酒之迹。  相似文献   

8.
刘熙载《艺概》云:"渊明大要出于《论语》",指出陶渊明与《论语》之间的渊源。陶渊明一生五次出仕,其积极入世的仕宦思想深受《论语》影响,同时又因其个体的独特性而别具特色。本文试从"学而优则仕",对可依托的君主的不同理解,为官之道的不同方式等方面对陶渊明的仕宦思想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陶渊明接受史中的重要发展时期,陶渊明的思想和诗艺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唐代许多诗人对陶渊明都有过接受。在时代风气的影响下,因与陶渊明有相同的生活情趣和相似的人生经历,杜甫接受了陶渊明,并在诗歌创作中刻意学陶,形成了自己柔美的风格。在陶诗的传承过程中,杜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酒孕华章,文笔涌清醇、陶渊明的142篇诗文中涉酒的诗文占了几乎一半,酒与陶渊明及其诗有不解之缘,陶渊明饮酒,重在悟道,即对有限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探寻和创造,且对其诗文创作有着从生理到心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这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根本原因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归隐后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情趣可以概括为:耕种田地、游玩山水、读书抚琴、饮酒赋诗、与家人团聚、与邻曲谈心等。陶渊明归隐后的思想境界表现在:崇尚自然,重视天伦之乐,重视农耕,安贫乐道。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属于第一流诗人,他的许多著名诗赋为人所欣赏,而他的文学作品不只在中国得到重视,在外国也很受重视,韩国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且屡见成果。可见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对人类有着普遍性的内涵与价値,但对陶渊明人生观与自由思想的研究不多。从陶渊明的作品分析出"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行善为乐的人生观"和"追求自由的人生观"等思想,并阐述了陶渊明人生观的核心——"自由"。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与他鲜明而独特的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精神的人格极有关系。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指出:“陶渊明最和前人不同的,是把诗和酒连了起来,以酒大量写入诗中。使诗中几乎篇篇有酒,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从此,酒与文学便发生了更密切的关系。”在唐代,伴随着对陶渊明为人的欣赏,陶渊明的志趣、价值取向不再封闭在田园里,而是向社会渗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陶渊明仕途五进五出期间的思想变化的分析,旨在阐述陶渊明由立志报国到归隐田园的思想矛盾斗争过程,还原陶渊明由从仕到归隐的真实背景,揭示陶渊明人生追求转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在精神思想与诗格诗法上体现为对陶渊明的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升华与拓展。精神思想上,张岱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主体人格精神承续了陶渊明;与此同时,其生活理想与文艺思想又是对陶渊明思想的升华。诗歌创作上,张岱的田园山水诗、饮茶诗等是对陶渊明田园诗、饮酒诗等的效仿,体现了张岱对陶渊明生活志趣的认同、接受与践行;同时,他所创作的纪行诗、山林诗以及咏方物诗又是对陶诗题材与表现范围的开拓,体现了张岱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生活美学。借此可以窥见晚明清初独特的社会、文化生活面貌下的文人心理与艺术趋向。  相似文献   

16.
东晋诗人陶渊明历来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以其高洁不阿、任真自得的人格气质与其平淡醇美的诗歌而流芳千古。然而,世人大都只是注重他归隐避世的一面,却往往忽略他在平凡的人世生活中倾注的一腔深情。他热爱现实生活,无论是对自己的朋友、家人还是邻里乡亲,他都是充满温情的,甚至对于大自然,他都在诗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温柔。本文试图通过渊明的具体诗作来靠近他那颗柔软而活泼的心,展现出在他的静穆超然之外那一份脉脉温情,以期对陶渊明有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是任真自然的一生。在他的许文中,无处不表露出他任真自然的本性。这一本性正是陶渊明在中国文学、文化历史上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原因所在。在陶渊明的一生中,任真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本文从陶渊明的为人、为文、为友等多个角度,考察了陶渊明任真自然的人格忽力,旨在揭橥陶渊明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安时处顺、任真旷达的人生态度及真率自然、任真唯美的诗品风格。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陶渊明的《闲情赋》,评论界向有“言情”、“寄托”两派,本文将此赋放到陶渊明全集中多方观照,不苟同于学界的两派观点,并提出新解:即此赋是陶渊明自恋情节的表现,以美人寄托自己的理想人生。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不仅信奉玄学而且信仰家传之天师道之思想,而正是玄学及其家传之天师道之思想对陶渊明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造就了这一时期陶渊明诗文独有的风格和魅力,虽然其诗文不为当时的士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20.
历代对陶渊明的接受都各取所需,各有侧重,因此造成了陶渊明形象的多样性。近代汉魏诗派对陶渊明的接受类同南宋,重点关注他心念世事而表现出的慷慨、沉痛。进入民国,陶渊明的遗老形象凸显,汉魏派诗人借其以自慰。汉魏诗派对陶诗艺术成就的评价并不统一,出现了扬陶和抑陶的分化,这种分化是由其诗学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发掘陶渊明对晚清汉魏诗派诗人的影响,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担待,对美好人格的向往以及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