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历史悠久,科学文化源远流长。新石期时代中期(距今约6000—7000年前),随着制陶技术的产生,人们制成了一些生活用具,诸如陶瓶、陶钵、和陶罐等。这些出土的陶器,丰富了人们对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认识,证实了先民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实践知识。仰韶文化遗址之——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一种小口尖底瓶(《西安半坡报告》4654号,见图1),可以说是有陶文化的一棵明珠。近年来,一些科学史文献对小口尖底瓶已有专门论述,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释酉     
文字学界一般认为酉是酒字的初文,在析形上,解说也比较含混。本文认为,酉字的构形是上古制陶器的纹饰遗痕,百字初为上古陶罐的状写,酉有酒义出现很晚,从古文字中由酉构成的字中可以得到例证。  相似文献   

3.
着重讨论非线性电视节目编辑系统在低版本Final Cut Pro编辑软件的基础上,突破原有“套底”技术的模式,实现对广播级高清电视节目进行编辑制作的方法.此方法探索出了在低端设备上编辑制作后跨入高端系统编辑成片的有效途径,确保高清电视节目应有的一切编辑手段和技术质量,从而拓展了“套底”技术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尖底瓶作为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其小口、尖底的结构特征,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有关其功用的认识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鉴于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淀粉粒和植硅体的分析方法,对李拐沟遗址出土的6件尖底瓶的残留物进行分析,发现有来自粟类植物、小麦族、食用豆类和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结合与发酵相关损伤淀粉粒和部分疑似霉菌与酵母细胞的发现,初步推断李拐沟遗址出土尖底瓶应属酒器一类。实验结果对发酵工艺的研判还需更多数据的支撑。总之,实验结果为尖底瓶的功用分析提供了新的数据,证实了陕北地区以李拐沟遗址为代表的小型聚落中酿酒活动应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推进了我国古酒起源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5.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翻译家和语言学家.他在翻译过程中,大胆吸收具有丰富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某些词法与句法,尤其是借鉴印欧语系通过词尾变化显示词类与句法功能的特点,创造性地采用“底的”、“地的”、“的地”、“底地”等复合助词.尽管有些助词由于其书面形式与口语不一致而没能通行开来,但鲁迅这种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与力图丰富与发展汉语语法的胆识与魄力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此外,对助词“的”的频用、叠用,以及将“的”字用于数量词之后和“的”字与中心语组合等等,无疑都显示了鲁迅语言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6.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分布极其复杂,因而对它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而结构助词"的"产生于唐代,最初写作"底",从元代开始写作"的",是"的"的前身,故而对"底"来源进行详尽的考察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现代汉语结构助词"的"各种用法的来源及依据,从而更好地认识"的"的语法意义与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7.
建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立式储液罐非线性数值模型,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对其进行罐底提离机理探讨以及罐壁象足和钻石变形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罐壁与液体、罐底与基础接触的模型是有效的,由于液体晃动产生的倾覆力矩作用使罐壁受拉侧罐底边缘倾向于脱离地基,形成罐底提离,从而导致罐壁象足变形的屈曲破坏。  相似文献   

8.
一种腹柱虫Gastrostyla sp.包囊形成过程中纤毛器的去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strostyla sp.包囊形成过程中纤毛器的去分化存在着三种形式:1.)从细胞前端开始进行;2.)从细胞后端开始进行;3)从细胞两端朝中央进行。其中纤毛器的去分化与伪尖毛虫不同之处在于;G.sp.是口围带先瓦解,其次是口侧膜;口围带瓦解的顺序是从其前端向后进行,而伪尖毛早恰好都相反。Gastrotyla sp。成包囊过程中纤毛器的去分化和冠突伪尾柱虫相似之处在于:口围带瓦解的方向均是从其前  相似文献   

9.
陈剑勇 《武夷科学》2009,25(1):88-92
以“索邦”百合的小鳞茎作为外植体,分别对外植体的表面消毒、茎尖脱毒、小鳞茎增殖与生根培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酒精(30s)+次氯酸钠(10min)+升汞(6min)交替消毒,外植体存活率达68.1%;热水处理30min结合茎尖培养,脱毒效果显著,脱毒率可达80%;小鳞茎在6-BA0.5mg·L^-1+IBA0.2mg·L^-1激素组合下,平均增殖系数达6.3;用1/2MS+NAA0.6mg·L^-1培养基诱导生根,生根率100%,且根系粗壮。脱毒试管苗移栽应在防虫网室内进行,基质选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泥炭土和珍球岩混合基质(体积比为3:1),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折流器体型对突扩突跌掺气空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突扩突跌掺气设施中 ,为保证掺气效果 ,增加底空腔和侧空腔的长度 ,加设折流器是有效的工程措施。试验证明 ,折流器坡度和高度对空腔长度均有影响 ,较高的折流器明显增加空腔长度 ,且使底空腔与侧空腔贯通 ,有利于底空腔充分掺气。回溯水流使底空腔变短 ,有效空腔长度是影响掺气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空腔长度的计算中应综合考虑 ,顶板坡角 ,跌坎挑角和折流器体型的影响 ,得出的计算公式有实际应用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洛阳唐三彩的历史展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唐三彩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多彩釉陶系列,自唐代流传至今,经历了唐三彩、仿唐三彩、唐三彩工艺品三个技艺、内涵消长变化的历史阶段。唐三彩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河洛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有着特殊的地位。准确把握唐三彩的流变历程,有利于唐三彩文化品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余市的LED光伏照明系统,在综合考虑方阵倾斜面上所接收到太阳辐射量与负载的匹配关系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选取各月的辐射比例与负载的比例最为匹配的倾角为光伏独立系统最佳倾角,以倾斜面上全年接收到太阳辐射量最大的角度作为光伏并网系统的最佳倾角。  相似文献   

13.
通过4根加配横向预应力筋的钢筋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对比试验,初步考察了横向预应力筋对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性能的良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加配横向预应力筋并施加适当预应力能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裂能力;(2)在横向预应力筋的总截面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横向预应力筋和较小的间距,能最有效的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用瞬态热丝法对西山遗址出土的泥质陶和搀砂陶进行了导热系数测试 .结果表明 ,搀砂陶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泥质陶 ,并且同种陶片内部的导热系数相差较小 .从而说明其时的制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制陶工艺稳定并且古人已经有意识的根据陶器的不同用途 ,采用不同导热性能的原料配方来制作适用的陶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以江苏宜兴为代表的紫砂陶艺及其非物质设计内涵进行了剖析 ,指出紫砂陶艺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心法、韵味和意境 ,在审美上所崇尚的形、神、气、态等 ,对紫砂陶艺之外的其他设计艺术的非物质性设计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EDXRF spectromerty was applied to provenance studies of Neolitic Age(from 6000 BCto 2000 BC)pottery sherds excavated from Gansu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Major and trace components analysis of te pottery specimen was carried out,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has been used to classift the trace com-ponent of these pottery。The results shown that pottery exchange had been existed during 3000 BC in ancient Gansu Province,China。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系统观测湖北某矽卡岩型金尾矿的物相组成、化学组成、颗粒级配等特征.针对其特征,选取陶土弥补缺陷.按照成陶要求设计的坯料与水混练制成生坯,在氧化气氛中,经980~1000℃,15h烧成坯体材料.结果表明:生坯经过烧制生成了钙长石等稳定的新矿物相,烧成的坯体材料内部结构致密,吸水率为746%,莫氏硬度为55~6,满足工艺陶瓷坯体的性能要求.所选矽卡岩型金尾矿制作工艺陶瓷坯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论述新石器时代原始陶器的造型特点,阐述了原始陶器的造型体现着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完美结合,并对现代陶器设计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了较多的史料,论述了贵州在远古时期用火的痕迹及陶器产生的时间。并根据贵州省陶土的资源情况,对贵州陶瓷工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