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科学》2006,(7):F0002-F0002
在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美国尖端材料协会(SAMPE)上海分会和日本分会于2006年6月18日20日在上海共同举行了“SAMPE中日分会2006国际研讨会”.会议职得了圆满成功,除来自日本和上海分会的代表外,我国台湾分会.北京分会及日本总部均派员出席了本届会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06,(11):F0004-F0004
由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协办的“技术预见与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0月9日-10日在上海延安饭店隆重举行。来自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国家的120多名技术预见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科技管理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加强了国内外的技术预见学术交流工作,推动了技术预见在全国各地的应用,支撑了我国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研讨会期间还召开了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预见专业委员会第一会议。  相似文献   

3.
1991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攀枝花市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三次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召开。来自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日本中京大学、富山大学的  相似文献   

4.
技术预见,不仅是对技术前景本身的展望,也是对远期未来的系统性探索。作为强化国家(地区)创新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2006年10月8日~9日,来自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中国等国家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参加了上海首届“技术预见与区域创新国际研讨会”。会上,10余位国内外的技术预见专家作了相关主题的报告,并在大会期间进行了学术探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这次研讨会上的一些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5.
5月2日由日本主办的“大阪2010机器人世界杯赛”上,日本大阪工业大学参赛的一款自律移动机器人.吸引了各国选手的目光。它可以自行判断状况,决定动作,其技能及程序上的优势展现在赛场,而应用前景则寄望于排险、救灾。  相似文献   

6.
在“’98中华学人与对世纪上海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委员会主席田长霖先生应邀就发展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作了一个精彩的报告。田长霖认为:发展知识经济也好,搞高新技术产业也好,都不能“一窝蜂”赶时髦。建立一个成功的高科技园区,也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不是主观上想搞就一定能搞好的。他以旧金山湾区为例,论述了发展高科技园区必须具备的条件,指出其成功的因素在于:一是以知识为基础,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人才;二是创业资金的筹措有保证;三是要有一大批建立在高科…  相似文献   

7.
在距日本东京约60公里的筑波市是一座名闻世界的科学城,那里有众多名的研究和教育机构,汇集了日本科技界精英数万人。筑波科学城环境优美,避开了大城市的各种污染,宛似“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美国人的“噩梦”来自其他星球,因为他们自信在地球上的军事力量已无人能敌:日本人的“噩梦”则来源于“沉没”,日本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日本丸”,“丸”指的是船,因此,“沉没”这个词最能触动日本人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  相似文献   

9.
山西国际量子物理前沿课题研讨会(ISATQP)于1992年6月11日~16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和五台山召开。会议由山西大学主办,并得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科协,山西省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亚太地区物理学会(AAPPS)等各方面的资助。与会中外学者120余名,其中40位代表在大会作了邀请报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是这次研讨会组织委员会的名誉主席,并在开幕式上作了“对称性和物理学”的特邀报告。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京都药科大学和北海道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在动物身上成功进行了以弱电流代替注射器完成“无痛”预防接种的实验。虽然这种替代方式在麻醉等方面已经进入了临床应用,但在预防接种方面还是首次取得实验成功。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佐贺大学近日透露,该校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新井浩平已开发出一种新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屏幕键盘,用眼睛就能够完成文字输入。新系统的英文名称为“Mitsumeru Dake”,其意思是“只要看一看”。这套新系统配备了一个微型摄像头,使用者只需要盯着屏幕键盘上的字符1s,系统就能检测到视线的停留点,然后输入相对应的字符。  相似文献   

12.
沙漠中试栽培蔬菜以日本近畿通产局职员为中心的及与此有关的电力、煤气、制铁、化学公司的职员,再加上大学研究人员设立了“梦想创造会”。该创造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以高科技推进沙漠绿化的“冷室”农作物栽培,他们根据使光分散的万花筒结构原理,用这光板遮住多余的光...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23周太阳峰年重大项目研讨会”简讯王蜀娟焦善庆(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系,成都610031)1996年4月4日至12日,太阳物理学界在昆明云南天文台召开了全国“第23周太阳峰年重大项目研讨会”。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科院院士艾国祥,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  相似文献   

14.
颜红岚 《科学通报》2003,48(21):2274-2274
<正> 2003年10月18~19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共同支持下,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主持召开了“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水稻育种新材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埃及、坦桑尼亚等水稻遗传育种相关领域的50余位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广角镜     
科学家发现唱歌可抗癌日本川崎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唱歌可增加人体内免疫细胞数量,有助年长人士对抗癌症。香港肿瘤科医生及音乐治疗师均指出,医学研究.早已发现心情开朗人士免疫能力一般较佳,但却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音乐可以治癌。川崎大学曾对26名6680岁经常参加合唱团练习及出席音乐会的女士进行研究,发现该批接受研究的年长女性,血液内含有的免疫细胞数量平均达559%,较一般健康成年人高。用“青草”造喇叭最近,日本先锋公司宣布,它们利用产自中同成菰草为材料,制造出了音质优良的音响喇叭。这种啤l叭价格与常规喇叭无区别,计划…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从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概念的1937年算起,系统科学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人间巨变,岁月沧桑,这门以有组织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探索中获得巨大发展。在人类满怀希望迎接21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的系统科学学者们在想些什么?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四川联合大学、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等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5月28日至6月2日在成都召开,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给大会的题词是“发展系统科学,服务科学决策”。学者们就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现状与未来发表了真知灼见。现摘录部分专家的论文及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成功地得到了世界上最强的磁场。据信这对原子聚变装置中超导材料的开发非常有用。这个大学中正从事超导材料研究的金属材料研究所的仪器测定结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测定结果相符,这个磁场的磁束密度为30.4特斯拉。据这所大学的研究人员透露,他们曾一度成功地把这个磁场的磁束密度提高到30.7特斯拉,他们相信这已达到规则型“强”磁场的最高等级。日本用于原子聚变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在强磁场中获得等离子体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日本原子  相似文献   

18.
到日本旅游,和扇一般是人们必买的纪念品之一。而且日本和扇古今的讲究很多,现在它已经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亮点。 日本的主体民族称为“大和”,所以带有日本特色的东西,前面常常被冠以“和”字,比如和歌,是日本体裁的诗歌;和服,是日本风格的衣服;至于和风烧乌,那就是日本口味的烤鸡了。不过,很多带“和”的东西并不真的是日本土产,比如闻名世界的和服,实际上脱胎于中国唐代服饰,至今很少变化;和食则包含了印度人钟爱的咖喱饭。关于和扇的来源,历史有争论,日本人普遍相信的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比较“地道”的日本产物。  相似文献   

19.
令人注目的日本空间开发曹银达编译日本空间开发的历史并不算太长,自从1978年在日本北部传玉县建立了日本国家开发厅(NASDA)地球观察中心(EOS)开始接收美国的“陆地卫星”起,日本的摇感历史才真正开始。1992年9月,日本著名宇航专家毛利伟博士首次...  相似文献   

20.
种植珊瑚     
一簇娇艳的“野菊”在岩石上静静绽放。哦,不,这可是在海底,这些可爱的花瓣其实是珊瑚的触手,正在捕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有一个问题常常令人迷惑──“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尽管它们看起来极像一株株美丽的植物,但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珊瑚确实是动物。 小时候住在海边的厄克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淘气顽皮。他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大海盗”,而且总是戴着妈妈给他买的玩具眼罩,装扮成海盗首领。但是,由于一次意外车祸,当时坐在驾驶座旁边的他,左眼遭到毁灭性重创。从此,尼克整日郁郁寡欢,眼罩成了他无可奈何的“伴侣”──肯定不能像独行侠佐罗那样戴上眼罩而倍显神秘与酷毙。幸运的是,在尼克上高中的时候,由于整形外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生们用珊瑚给他重塑了眼窝,并植入一只假眼,从而使他恢复了容貌。尼克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熟视无睹的珊瑚会让他重新享受到往日的快乐。所以后来上大学时,他毅然选择了海洋生物作为自己的专业,并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尼克已是知名的研究珊瑚的专家。前不久,他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国际珊瑚礁研讨会,并带回了以下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两条信息。 酷热难耐 毫无疑问,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许多地区的珊瑚礁正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