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明确黄骅坳陷北大港油田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综合分析大量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及物理性质等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成岩演化阶段及成岩作用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成岩相类型,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东营组砂岩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部分达到中成岩A1期;沙河街组砂岩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部分达到中成岩B期.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大大降低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后期的溶解作用促使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研究区砂岩可划分为压实固结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弱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最好,弱胶结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次之,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压实固结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较差.明确研究区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相分布特点,对寻找该区有利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邮凹陷南断阶低渗透储层同一沉积微相产能差异变化大。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高邮凹陷南断阶阜宁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应用,将研究区阜一段储层划分为弱压实成岩相、中等压实胶结成岩相、中等压实溶解成岩相、强压实胶结成岩相和强压实溶解成岩相5 种成岩相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曲线特征,确定了不同成岩相的定量判别标准,利用判别标准定量识别研究区阜宁组阜一段储层成岩相,结合产能评价有利成岩相。  相似文献   

3.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测温分析,对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大大降低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促使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部分滩坝砂岩的储集性能.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可划分为压实、方解石胶结、不稳定碎屑溶蚀和压实-弱溶蚀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最好,方解石胶结和压实-弱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根据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电子探针和包裹体测温分析,对博兴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大大降低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后期有机酸溶蚀作用促使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部分滩坝砂岩的储集性能.该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可划分为压实、方解石胶结、不稳定碎屑溶蚀和压实-弱溶蚀4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最好,方解石胶结和压实-弱溶蚀成岩相控制的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岩性主要有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次之.成岩矿物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碳酸盐、黄铁矿等,其中粘土矿物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1亚期,油气注入时间为7.5~25 Ma前.砂岩储层成岩相划分为三种类型: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成岩相的控制,水下辫状河道砂体是油气储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薄片、粘土矿物、储层物性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B期,而现存的有效孔隙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成岩孔隙,孔隙类型以扩大粒间孔隙为主,被溶蚀的组分主要是长石颗粒和粒间碳酸盐胶结物.埋藏深度大于2.2 km的SQs4L,SQs4u和SQs3m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所占比例较高,次生孔隙成为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这一认识指明了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深部砂岩储层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分析等实验室分析技术,研究坪桥地区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成岩相带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区长6储层砂体成分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碎屑岩成分复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砂岩的成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末—中成岩B期早阶段,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长6储层主要发育黑云母压实相、泥质杂基压实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自生绿泥石胶结与残余孔隙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储层成岩相与优质储层的关系密切,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的物性、含油性最好,自生绿泥石胶结与残余孔隙相次之,它们成为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X衍射、扫描电镜、古地温、生烃史、分析化验等测试资料,对金湖凹陷戴南组储层特征、成岩相及孔隙演化模式做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戴南组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其成熟度中等;在分析成岩作用成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成岩强度(主要包括压实强度、胶结强度、溶蚀强度)划分为9种成岩相:I弱压实强胶结溶蚀相、II弱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相、III中等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相、IV中等压实强胶结强溶蚀相、V弱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相、VI弱压实强胶结弱溶蚀相、VII强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相、VIII强压实弱胶结强溶蚀相、IX强压强胶结弱溶蚀相。结合孔隙演化特征机理、成岩阶段以及成岩相的演化关系研究,1 000~1 500 m对应的早成岩B期主要为混合孔隙发育带,发育有I、V、VI类岩石相,1500 m以下对应的中成岩A期主要为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发育有II、III、IV、VII、IX类岩石相,其次为VI、VII类岩石相。成岩阶段、成岩相、沉积相以及油气的上排效率及其多期次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储层物性垂向的分带性;通过成岩阶段以及成岩相并结合孔隙演化曲线,认为戴南组从下至上储层物性有变好的趋势,西部、中部及东南地区储层明显优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射线衍射以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鄂西渝东地区小河坝组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岩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小河坝组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砂岩,其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为中等;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成岩作用是控制该区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其中压实和硅质胶结作用主要为破坏性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则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其形成的次生孔隙极大的改善了储层物性;有机质反射率、古地温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显示,研究区总体处于中成岩B-晚成岩期;根据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以及成岩相综合分析,将本区小河坝组砂岩划分为强压实成岩相、黏土矿物胶结成岩相、石英次生加大成岩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等4种单因素成岩相,其中压实—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交代胶结组合成岩相为本区小河坝砂岩储层最有利的储层相带。  相似文献   

10.
曹凡峪油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曹凡峪地区主要的产油层,通过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对曹凡峪地区长6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和孔隙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发育细粒长石砂岩,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曹凡峪长6成岩阶段为晚成岩A期早期。将研究区长6储层砂岩划分为5种成岩相,分别为绿泥石膜-方解石胶结-溶蚀孔隙相、方解石胶结-残余孔隙相、硅质胶结-粒间孔隙相、绿泥石胶结-残余粒间孔隙相、绿泥石膜胶结-溶蚀孔隙相。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原生残余粒间孔是研究区最好的储集场所和空间。有利成岩相和沉积环境的结合形成了研究区物性相对较好,产量较高的储层区带,也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高邮凹陷古近系原油的物性及其甾萜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结合凹陷的构造与沉积特征对原油的类型进行划分,并系统分析不同类型原油的来源、分布特征以及相应的油气聚集成藏模式。总体上把该凹陷的原油划分为A和B两类,其中A型原油主要来自阜二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及其斜坡部位;B型原油主要发现在深凹带内及其附近的戴南组和三垛组,以深凹带的成熟阜四段烃源岩为主,仅有少量来自深部位的阜二段烃源岩。斜坡部位的油气主要分布在阜一段—阜三段,来自阜二段烃源岩,属于近源运移特征。深凹带内深部位阜二段烃源岩,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早成岩A亚期、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  相似文献   

13.
四川前陆盆地中西部须家河组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前陆盆地由于构造相对复杂,探讨不同构造带上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差异对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在沉积相、铸体薄片观察和岩矿分析数据基础上,对各构造带上须家河组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得出逆冲推覆带前缘以压实作用和破裂作用为主;川西前渊坳陷带以压实和压溶作用为主;前陆斜坡和前陆隆起带压实作用相对较弱,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高尚堡油田深层沙三2Es32亚段沉积微相、成岩储集相特征及各类成岩储集相的成因机制,利用区域地质、测井、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成岩储集相划分,探讨各类成岩储集相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区Es32亚段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分析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得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机制是成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及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结合成岩作用和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将本区成岩储集相划分为稳定组分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中强压实强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剩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4类,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排驱压力、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对目的层进行了成岩储集相识别,并结合沉积相,实现了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科尔沁油田交 2断块区九佛堂组 ( J3 jf)下段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储集相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沉积相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取心井岩心系统观察及各类薄片鉴定 (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 )、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能谱、图像分析等实验分析测试资料 ,对九佛堂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 ,并实现了定量评价 ;研究结果确定了该区 3类成岩储集相类型 ,即 :杂基支撑强压实细 -粉砂岩相 ,碳酸盐强胶结砂岩相及不稳定矿物强溶蚀成岩储集相 .其中不稳定矿物强溶蚀成岩储集相为最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成岩储集相类型  相似文献   

16.
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圈闭样式与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构造单元解剖与物理模拟,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性断层的成因及圈闭样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NE向基底断层在古近纪复活时与区域拉伸方向呈小角度相交,存在基底断层连续断开型、雁列状正断层型、连接断层型和断续分布斜拉断层型等4种复活方式,进而在北斜坡、吴堡断裂带和真武断裂带形成具有不同展布特点的隐蔽性断层与断控圈闭样式;针对隐蔽性断层的特点,通过采用加入地层倾角、方向调节和滤波分析的相干体技术,可以有效识别隐蔽性断层的存在,并利用随机测线扫描落实断层的产状;应用该套技术可以有效地识别高邮凹陷的隐蔽性断层,发现大量的隐蔽断块油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第二段(以下简称巴二段)储层成岩作用和强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划分定量成岩相类型,并确定其平面展布特征。研究区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为主,将成岩作用发生程度分为弱、中等、强三类,共识别出五种成岩相类型,分别是强压实强胶结强溶蚀成岩相、强压实强胶结弱溶蚀成岩相、强压实强胶结中溶蚀成岩相、中压实强胶结强溶蚀成岩相、中压实中胶结中溶蚀成岩相,其中中压实强胶结强溶蚀成岩相最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资料对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红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成岩相及其对成岩圈闭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层储层压实作用中等偏强;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铁碳酸盐、石膏及硬石膏和自生石英等;胶结作用在砂体边缘强,砂体内部较弱,在断块下部较弱,断块上部较强;早期胶结作用抑制了压实作用的进行;溶蚀作用由砂体边缘向内部逐渐增强,由断块下部向上部逐渐减弱,主要是长石、碳酸盐胶结物及石英溶解。红层储层中发育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硫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中等压实-溶蚀成岩相和强压实-溶蚀成岩相5种类型;不同成岩相储层物性及有效储层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空间配置关系控制了红层中成岩圈闭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