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铁路列车的运行过程中,通信信号对列车的指挥调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列车的安全有序运行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铁路信号控制方面,自动化的应用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模式,使铁路通信信号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1 微机发展 IBM—PC实际上不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七十年代中期,一些互不兼容的计算机系统生产厂家就出现了。在美国,Apple公司生产了Apple,Radio Shack公司生产了TRS80,Atari公司的机型有好几种,还有一些当时的计算机现在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当时微型计算机很少,而且在一个系统上开发的程序不能在其它系统上运行,这使得商品化软件质量很低,价格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微型计算机在图书馆自动化期刊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及设计思想和开发过程.文中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信息结构、功能分析与系统设计.在分析手工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计算机管理的功能要求.结合系统的逻辑功能,建立了模块化的结构,最后按模块结构设计出软件程序,并对系统的运行效益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铁路作为当今世界主要的交通运输设备,其安全稳定的性能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该文针对铁路信号设备常见故障,对其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相关解决策略。设备故障是制约我国铁路信号设备有效运行的关键问题,严重影响铁路总体运输效率和质量。在对铁路信号设备进行具体维护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针对设备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测,进而全面提升铁路信号设备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5.
当前铁路信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在外界环境和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易对铁路信号系统造成干扰,对铁路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强电磁对铁路信号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一般分为自然环境的雷电电磁影响,电气系统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等,并从接地技术、屏蔽技术和滤波技术等,对强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信号是铁路运输基本设备之一。它犹如人的耳目和中枢神经,担负着铁路网上各种行车设备状况的信息传输和调度指令控制的作用。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铁路信号技术已成为铁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即通信、信号、计算技术)之一。笔者就是在充分认识到铁路信号技术地位的基础上,详细阐述铁路信号的内涵,和我国铁路信号技术的发展概况,并指明了我国铁路信号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需要不断的提高信号动态检测技术来保障列车高效、安全运行.该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铁路信号检测的现状,并概述动态信号检测系统可实现的功能以及分析动态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用LabVIEW和数据采集卡实现信号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虚拟仪器在铁路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检测系统的功能、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 .文中同时介绍了LabVIEW和数据采集卡 .  相似文献   

9.
:单机化的 CAI软件没有网络功能 ,仍然让用户孤立地使用一台计算机 ,已经明显落后于网络的发展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有必要开发和应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 NCAI)——具有服务端、普通客户端、管理员客户端的网络 CAI软件 ,文中系统地阐述了 NCAI软件的模式、开发、运行环境、安装与运行 ,并介绍了多种使用NCAI软件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各类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社会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的支持,所以对铁路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建设方面取得的进步也有目共睹。铁路在运行中最关键的是运行安全,只有在保障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够促进铁路运输的发展。而关系着铁路工程运行安全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电务和信号,所以必须严格把关电务工程施工,促进信号技术朝着更为先进、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鉴于此,该研究围绕铁路电务施工和信号技术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首先分析了铁路电务施工,明确了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然后探究了铁路信号技术的主要应用及未来的发展,旨在对今后的铁路信号技术及电务施工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工业锅炉微型计算机热工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采用一台价格低、结构简练但功能较强的Z80-Ⅱ型单板微型计算机,实现对两台10t/h工业燃煤链条锅炉热工过程的自动调节。文中论述了自动调节方案的确定、系统硬件构成,系统功能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情况,介绍了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峰 《创新科技》2012,(11):32-33
<正>198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书中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大胆预测,他断言,人类文明的第一次浪潮"农业经济"历时数千年,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至今不过300年,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可能只要几十年。从该书出版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当前,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信息经济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形态。信息经济的发展,不仅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同时也必将对企业的管理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董大彬 《科技资讯》2012,(27):22-2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网络使信息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和灵活的同时,也存在着其特有的运行缺陷,需要通过一定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来完善。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文中笔者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信息与控制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其教学内容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分析《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介绍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些具体措施 .  相似文献   

15.
李彬 《甘肃科技》2010,26(22):115-116
21世纪,图书馆展现出新的姿态——复合图书馆,人们对她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组织的第一资源——图书馆员,也需要重新定位,提高自身素质,适应角色要求。本文拟在对复合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的分析基础上,从信息整序、信息开发、信息服务和馆员信息素质提高等方面来讨论新时期下图书馆员如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刻苦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升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符合复合图书馆的需求,发挥新时期图书馆员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平面连杆机构新的综合方法——“最小圆心差法”。对于四连杆机构,综合分为两个步骤,可求得全部9个未知机构参数,即四连杆机构的全参数综合;对于六连杆机构,可求得13个未知机构参数。本方法不需要解非线性方程组,不需要使用通常的优化程序,设计点的数目多少不受限制,计算速度快,适于在微型计算机上计算,优化综合时无需事先给变量的初值。文中给出了几个算例并编制出了微型计算机的通用程序。  相似文献   

17.
李勇 《科技资讯》2011,(25):133-133,135
为了提高铁路信号正线电码化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该电路运行中出现的机车信号升级显示、发车进路第一道岔区段不能实现预发码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具体的运行取得良好的效果,以达到列车安全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对极频自动闭塞的信息特征进行检测.该系统设在电务试验车上,后者加挂在正常运行的列车上.本文重点阐说在运动过程中管理微型计算机自动进行信号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应用程序.当极频自动闭塞发生或将要发生故障时,能正确地确定地点,指导维修.  相似文献   

19.
在电力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为了提高其运行效率,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非常的普遍,在进行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时,早已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抄表,大大降低了电力企业的供电成本,但是在电力企业的用电信息自动采集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对影响电力企业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提高采集成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地进行高速计算的电子机器,它是随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之一,它的出现大大推动了科学文化和生产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与革命知识分子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研制电子计算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它的作用。我国计算机事业只有十多年历史,但发展却是突飞猛进的。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1958年投入运行,那还是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不久又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73年党的十大期间,宣布了我国每秒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三代)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电子计算机事业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就是代替人工和一般的机械计算,它的速度每秒可达几万次甚至几百万次运算。一个二百次的代数方程式用每秒百万次的计算机来算,只需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