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严复自己没有说“信达雅”就是翻译的标准,但他比较全面、完整地强调了忠实原文的重要性。如今,人们认识到,准确是翻译的唯一标准,忠实是翻译的唯一原则。对翻译标准的争议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对翻译方法的选择,由此产生了“直译”和“意译”之争。直译和意译均需讲究适度,把握分寸。无论直译还是意译,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准确;翻译的原则也只有一条,就是忠实。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习语翻译便有相当的难度。根据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习语翻译应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对原文信息转达的准确和忠实。  相似文献   

2.
赵德全  宁志敏 《科技信息》2010,(33):I0186-I0186,I0208
中国传统译论中,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可谓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它出自于中国近代优秀思想家、翻译家严复之口,在国内译界历经百年仍然具有无法替代的影响力:相对而言,功能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大纯理功能,而正是这一思路为实现严复的“信、迭、雅”提供更为具体的操作途径,克服了严复翻译标准中的抽象与缥缈,使得这三个字不再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3.
梳理严复与德莱顿的翻译实践和译论,比较分析两者在翻译标准与方法、翻译之难、翻译目的与功用和译者素养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中外翻译理论共通的内在规律,揭示翻译的复杂性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不同文化,不同文学间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既有两种语言,文字的相互磨合,又有两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磨合。因此,一种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翻译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文章主要阐述由严复提出的三字原则的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翻译专家奸其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同时结合例子叙述了对严复三字原则的看法及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文的涌入,翻译活动也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就翻译法则来说,严复的“信达雅”之说,已经不能满足翻译的全部需求了.越来越多的翻译家提出了对于翻译法则的一系列补充和完善,尤其是翻译求似律说.该文旨在研究翻译求似律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不同的翻译理论家有自己不同的翻译标准,但归结起来,最基本的标准不外乎忠实原则和对等原则。国内的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是“忠实”的体现标准;而西方“对等”理论的提出从最初的完全接受到后来的反思,经历了一场学术的辩论。  相似文献   

7.
严复在他的巨著《天演论》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但是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一些专家发现这一翻译标准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旨在分析严复这一翻译思想的特点和其弊端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文学翻译的翻译方法,功能翻译理论为我们从事文学翻译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不同的翻译理论家有自己不同的翻译标准,但归结起来,最基本的标准不外乎忠实原则和对等原则.国内的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是"忠实"的体现标准;而西方"对等"理论的提出从最初的完全接受到后来的反思,经历了一场学术的辩论.  相似文献   

10.
严复的翻译理论"信、达、雅"在中国翻译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雅明和德里达提出的翻译理论成为近代西方翻译理论中炙手可热的讨论话题。本文对严复和本雅明、德里达的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强调文化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自提出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达、雅"本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但"雅"字引起较多争议,褒之贬之,见仁见智。本文是对其翻译思想的综述,从三个方面分析严复并未严格遵守"信达雅"的原因,并指出他的翻译思想还包括变体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代志娟 《科技信息》2010,(32):144-145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思想。王佐良先生做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思想和主张。他的翻译思想自成体系,恰好汇成了由文体翻译观、文化翻译观、译诗观、理论与实践统一观、新时期翻译观等五个方面构成的王佐良翻译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严复的翻译标准观是一个多元互补系统,即:理想标准(写作)--正法翻译标准(信达雅)--非正法翻译标准(达旨).  相似文献   

14.
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文化差异,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翻译有它的基本原则,如奈达的等效原则(Prineiple of Equivalence);鲁迅所说的“保持原作的丰姿”;严复所持的信、达、雅;使带异国情调的东西在译入语中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15.
以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着眼于近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状况,探讨林纾、严复、鲁迅及林语堂基于中国近代文化状况的不同态度对他们选择翻译策略的影响.得出结论,翻译策略的最终决定因素是译者本人,而翻译策略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主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有许多翻译理论争相发展。其中,比较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应属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了。本文试从翻译的重要性.功能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和贡献、翻译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处理等方面对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从颜色词翻译的角度入手, 通过大量的译例, 讨论严复标准与功能对等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解释力问题: 对代表物理属性的颜色词和联想及引申意义一致的颜色词, 在翻译时, 严复标准和功能对等标准具有同样的解释力;针对联想及引申意义不同的颜色词, 功能对等标准较严复标准则有更广泛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是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对传统翻译理论形成了冲击。从作者观、文本观、读者观以及翻译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对解构主义翻译论和传统翻译论进行比较,有利于促进翻译过程中对原作作者、原作、译(读)者、译作之间的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从颜色词翻译的角度入手,通过大量的译例,讨论严复标准与功能对等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解释力问题:对代表物理属性的颜色词和联想及引申意义一致的颜色词,在翻译时,严复标准和功能对等标准具有同样的解释力;针对联想及引申意义不同的颜色词,功能对等标准较严复标准则有更广泛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