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林区一些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林农经过多年对红松的嫁接试验,积累了红松嫁接方面的大量经验,作者经过对这些方法的比较、总结,查阅大量资料,并亲作试验,认为红松采用劈接嫁接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红松上述问题的方法,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林农提供一条发家致富的途径,现将红松的劈接嫁接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造林地上直接栽植红松嫁接苗是建立红松高产种子林和种子园最有效的途径。搞好红松嫁接苗栽植后的经营管理,可以提高红松嫁接的成活率,提高树木结实量。  相似文献   

3.
红松嫁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嫁接新技术,提高了原有红松的栽培价值。直接在砧木顶端采取芽接法,简化了嫁接程序,降低了费用,与贴接法对比提高了成活率,并且成活后由于营养充足长势非常强壮,比贴接法提前二年结果。  相似文献   

4.
红松胡桃楸针阔混交林营造技术与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凤宝 《科技信息》2010,(25):I0398-I0398,I0381
采用抽样技术进行了红松胡桃楸混交林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14a生红松、胡桃楸混交林已开始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单位面积蓄积量超过同龄红松纯林,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因此,采用人工方式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林业企业培育森林及提高林分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砧木对红松异砧嫁接苗的影响作了研究,为红松异砧嫁接中砧木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做好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和普及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创优林业六大工程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保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基层森保实践,对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创优当前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省区,其特性:喜光、抗寒、耐干瘠,适应性较强,是造林的重要用种,而红松,主要分布长白山、完达山及小兴安岭,种子可食用是用材兼坚果两用林。文章对樟子松嫁接红松建立红松无性系用材林和坚果林做了介绍,具体的介绍了在生产忠嫁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红松是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又是东北林区的乡土树种,以它为主的温性针阔混交林是东北东部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红松的材质优异,是大径特用材珍贵树种,享誉中外。根、枝、皮、叶、花、果实、种子均可利用并有较高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对森林的集中过量采伐,红松已所剩无几,加强红松资源的增殖保护与合理利用可收到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人工增殖抚育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17,(1)
正近年来,在黑龙江省西部的贫瘠沙地上兴起了一股用樟子松嫁接红松的造林热潮。由于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经济效益可观,一片片的沙地、荒地竟然成了"香饽饽",群众争相承包这些原先没人要的土地来种植樟子松,原本荒凉的大地一年年绿起来、美起来,自然环境也得以改善。红松的种子就是松子—一种上好的干果。在樟子松上嫁接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太子山林区云杉幼林-油松林和云杉成熟林-杨桦林下土壤化学性质与其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了该地区不同林下土壤供肥能力、营养元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状况,为维护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有关土壤生物化学活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及化学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及化学能的测量,揭示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能量的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中以针阔混交林生物量最高,人工落叶松林的生产量最高,并得出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化学能模型,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堡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榆林市东南部。气候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稀少,年平均降雨量在350mm左右,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受干旱、大风、低温、干热风等危害。自然条件差,森林植被盖度低,而且天然林比例极小,人工造林是提高森林植被盖度的主要途径。这一区域,水资源贫乏,可供林木生长的水分亏缺,在以天然降水为主要水源的条件下,必须加强各造林技术环节,采用先进造林技术措施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郁闭成林,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林草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林草植被建设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应用各种技术予以保证;采取封山育林技术、退耕还林技术、宜林荒山造林技术、人工促进更新技术、低质低效林分改造技术、幼林抚育技术、生态移民恢复技术,加快森林生态治理中林草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原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不同演替阶段的阔叶次生林下的暗棕壤(暗沃冷凉淋溶土和冷凉湿润雏形土/CST2001)为对象,有目的的选择土壤生境质量演变的敏感和亚敏感指标。通过不同森林群落下土壤生境指标体系的多元分析,揭示出红松针阔混交林下暗棕壤的原始生境特征及其在森林此生演替过程中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红松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贵树种,为确保红松天然林在存量保护的基础上,促进红松林的增量发展,我们应在发展红松用材林的同时,保护和培育好以出产松籽为主产品的红松籽经济林,将其形成新兴产业,这不仅可以为小兴安岭林区培育红松种苗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旨在积极探索红松籽经济培育技术,促进红松籽经济林在小兴安岭林区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易连刚 《遵义科技》2007,35(3):19-20
通过鸡桑嫁接扦插育苗实验,初步获得鸡桑嫁接扦插成活技术,鸡桑扦插培育砖木,出苗快,出苗率高。利用桑树愈合性和再生性强的特性按高产密植桑园的规格进行嫁接扦插,成园快,产叶量高,也可在苗床上嫁接成活后,排栽、定植,从而提高桑树品质,增加了产叶量,同时提高了蚕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论述甘肃省临夏州太子山林区云杉幼林和云杉成熟林下土壤化学性质与其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该地区不同林下土壤供肥能力、营养元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状况,为维护地力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有关土壤生物化学活性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综合利用资源和提高低效核桃林效益,本试验通过对砧木、嫁接方法、不同海拔高度的最佳嫁接时期进行对比研究,旨在研究出高成活、高质量、高效益、低投入的低效核桃野外嫁接改良技术,为实现核桃良种化、规模化、商品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幼林抚育是森林抚育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林分生长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和品值,从而提高造林“两率”。  相似文献   

20.
黄瓜与黑子南瓜嫁接是一项新的保护地栽植技术措施。本文从黄瓜与南瓜嫁接的苗床准备,种子自理播期,嫁接的适期,标准及技术要点,嫁接后苗的栽植方法等方面叙述了黄瓜嫁接的实际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