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是1975年由Goodpasture和Bloom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后来,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证明银染核仁组织者区就是18S 28S 5.8SrRNA基因所在的位点.由此,银染为各类生物rRNA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按Schmid的报道,无尾类中有68%个体的NOR异形是由NOR串接重复造成的.其  相似文献   

2.
用自制的抗核仁抗原的抗血清对其相应的核仁抗原(NAg-1)进行了研究.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细胞化学分析表明,NAg-1,可能是一种与DNA结合并与rDNA合成有关的酸性蛋白质.其在静止的人淋巴细胞和人正常非增殖组织中基本不表达或仅有微量表达,在人癌细胞和人正常增殖细胞中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NAg-1在快速增殖的HL-60细胞中表达的百分比大大高于缓慢增殖的细胞.随着HL-60细胞的密度增大,其细胞核仁抗原表达的百分比大大下降,说明NAg-1与细胞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已经阐明,银染色阳性的核仁形成区(Ag—NORs)即18s 28s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区,银染色阳性反映了rDNA的转录活性.染色体银染技术的出现,为开展细胞分类学及染色体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并且日益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在两栖类的细胞学研究中,银染技术也开始应用于两栖类核型进化的研究上,国外作者对Rana属的许多种进行了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s)的比较研究。国内关于两栖类核型进化的研究大都是采用常规染色的核型。为了深入探讨这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对Rana属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的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了银染研究,报道了黑斑蛙染色体Ag—NORs的分布及数目,并与已经报道过的Rana属其它几个种染色体的Ag—NORs作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核糖体RNA加工蛋白15(RRP15)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构建稳定过表达RRP15的HeLa细胞株HeLa-Flag RRP15及其对照细胞株HeLa-Flag,利用细胞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研究了RRP15过表达对核仁结构的影响,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核糖体大小亚基前体,探究了RRP15过表达对核糖体生物发生的影响,利用MTT实验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了RRP15过表达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RRP15过表达使细胞核仁数量增多,核仁蛋白表达量上调,核糖体大小亚基前体生物发生水平均有提高,细胞生长增殖速率加快,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由此认为,RRP15可能通过增加核仁数量和提高核糖体生物发生水平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头绒泡菌G2期细胞核仁中DNA的分布及转录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步化生长的多头绒泡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电子显微镜、NAMA-UrDNA特异染色法、免疫胶体金标记等技术对其G2期核仁的超微结构、核仁内DNA的分布以及rRNA的转录位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头绒泡菌G2期核仁的超微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植物细胞核仁,纤维中心(FC)分散在核仁中,密集纤维组分(DFC)围绕在FC四周,形态学指标说明核仁处于活跃转录状态.核仁内DNA分散性存在,在FC和DFC中都有分布.核仁内DNA的集缩程度比染色质区域DNA的集缩程度低.免疫胶体金标记证实rRNA的合成发生在FC的边缘和DFC中,因此FC中的DNA可能只是一种储备或准备转录状态,解集缩伸入DFC中才具有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生长和藻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分析测定了培养基初始Fe3+分别为0,1.2×10-3,1.2×10-4,1.2×10-5,1.2×10-6,1.2×10-7mol.L-1时栅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蛋白质含量、总脂产量及脂肪酸组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细胞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初始铁离子浓度为1.2×10-4mol.L-1时最适合栅藻生长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为97.33μg.mL-1;当初始Fe3+浓度为1.2×10-5mol.L-1时,栅藻细胞总脂占干质量最高达38.60%;C18∶2和C18∶3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Fe3+浓度增加而降低.当Fe3+浓度达到1.2×10-3mol.L-1时,栅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培养基不添加铁离子)相比,不同浓度铁离子使栅藻总抗氧化能力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羟自由基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生长和藻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分析测定了培养基初始Fe3+分别为0,1.2×10-3,1.2×10-4,1.2 ×10-5,1.2×10-6,1.2×10-7 mol·L-1时栅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蛋白质含量、总脂产量及脂肪酸组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铁离子对栅藻细胞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初始铁离子浓度为1.2×10-4 mol·L-1时最适合栅藻生长和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为97.33 μg·mL-1;当初始Fe3+浓度为1.2 ×10-5 mol·L-1时,栅藻细胞总脂占干质量最高达38.60%;C18∶ 2和C18∶3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随Fe3+浓度增加而降低.当Fe3+浓度达到1.2×10-3 mol·L-1时,栅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对照组(培养基不添加铁离子)相比,不同浓度铁离子使栅藻总抗氧化能力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羟自由基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和Cd2+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00.50 mg/L)的Hg2+和Cd2+由于毒性兴奋效应能刺激普通小球藻细胞密度的增长,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和蛋白质的合成;当Hg2+和Cd2+浓度进一步增加,则抑制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当Hg2+和Cd2+的浓度分别为2 mg/L时,无蛋白积累.  相似文献   

9.
鮸(Miichthys miiuy)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针对鮸细胞遗传标记匮乏的问题,利用荧光染色、硝酸银染色(银染)、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分析了鮸的核型特征,发现鮸的核型含2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n=48t),鮸染色体经碘化丙啶(PI)染色后,荧光强度呈现特定的二维分布模式;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可转化为更直观的3D-光强度图,为鮸染色体的识别、配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18SrDNA和5SrDNA双色FISH结果显示,鮸的18SrDNA和5S rDNA均只有1对位点,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和2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银染显示鮸的核仁组织区域(NOR)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显示的暗带,均与18SrDNA位点的位置相同.鮸的端粒序列FISH信号分布于所有染色体的两端,未发现臂间端粒信号.综上,通过PI染色和图像分析软件解决了鮸染色体识别困难的问题,并使用FISH方法分析了鮸的核型特征,研究结果丰富了鮸的细胞遗传学标记,也为研究石首鱼类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九种蝗虫核仁组成区定位及其细胞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银染技术对我国九种蝗虫(分隶3个科8个属)进行了核仁组成区(Nucleolus-Organizing Region)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蝗总科昆虫同一属内NOR定位有一基本模式,属内种间具有相对恒定性,无显著差异,而在不同属间则有差别。因此,在揭示属内同源关系,进行近缘属之间的比较和鉴定时,NOR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并与其它各种染色体带型方法一起,构成细胞分类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浓度Cu2+(0,0.1,0.4,0.7 mmol·L-1)处理小球藻,通过测定其生物量、蛋白质、多糖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来反映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Cu2+的胁迫下,0~2d高浓度Cu2+促进小球藻的生长,2~6d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而高浓度抑制其生长.蛋白质含量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说明低浓度的Cu2+促进而高浓度Cu2+抑制小球藻合成蛋白质.在Cu2+胁迫下小球藻多糖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含量依次降低.MDA含量在无Cu2+影响下,无明显的变化,在0.7 mmol·L-1时,MD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生物制氢细菌Rennanqilyf3的16S rRNA gene(rDNA)-23S rDNA间隔区碱基序列被测定,利用PCR扩增间隔区DNA,间隔区碱基序列存在长度多态现象.用这一长度多态现象进行产氢发酵细菌的辨认和识别,产氢发酵细菌Rennanqilyf3的16S rRNA gene(rDNA)-23S rDNA间隔区的PCR产品从1270到398bp,共有5个序列,碱基数目分别为1270、398、638、437和436bp。  相似文献   

13.
根据真菌18S rDNA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灰黄霉素高产突变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F208与出发菌株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3.5190的18S rRNA进行克隆测序及对比分析,并登录GenBank(序列号为EF608151和EF607282).依据18S rDNA建立的系统进化树表明突变株F208与出发菌株3.5190的遗传距离较远,而与Penicillium urticae亲缘关系最近.出发菌株3.5190与Penicillium commune亲缘关系最近.18SrDNA作为分子标记可有效地鉴别灰黄霉素产生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um)高产与低产菌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银染技术对高压静电场作用下的小白鼠骨髓细胞的核仁组织者(NOR)的研究表明,高压静电场有NOR有损伤性影响,并且小白鼠机体本身对这种损伤有一定程度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遗传信息能信使核糖核酸,转运核糖核酸和核糖体转变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石,但是,许多多肽生物活性物质是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合成的,只有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系参与,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系是一类多功能蛋白质复合体,能识别,激活,转运氨基酸的底物并按特定顺序合成多肽,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系同时具有酶和模板功能,因此被称为蛋白质模反,由于底物大部分是稀有氨基酸,经由该途径合成的多肽类生物活性物持种类繁多,了解多肽非核糖体合成机理有助于寻找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通过人工操作非核糖体合成酶系生产多肽类药物,近年来的研究已经使人们初步了解非核糖体合成的机理,本文将介绍了非核糖体合成酶系组成,结构和多肽非核糖体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培养基对B16细胞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黑色素表达能力与相关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培养基对B16细胞进行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考查培养基对细胞形态、细胞成活率、细胞周期和黑色素合成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借助RT-PCR、Western Blot和双向电泳等技术,研究与黑色素生物合成相关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B16细胞在Gibco-RPMI-1640-31800和Gibco-DMEM-12800这两种培养基中培养时,细胞外观形态良好、细胞活力强、传代周期短并且均可稳定连续传代培养,两者的细胞周期也一致;B16细胞在GibcoRPMI-1640-31800培养基中基本不合成黑色素,而在Gibco-DMEM-12800培养基能大量合成黑色素.分析B16细胞中三种黑色素合成相关蛋白质(Tyrosinase,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1和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2)在以上两种培养基中表达的差异,发现这三种蛋白质的m RNA转录水平基本没有差异,在Gibco-DMEM-12800培养基中这三种蛋白质的翻译水平均明显提高,总蛋白质组也更加多样.结论:Gibco-DMEM-12800培养基通过提高Tyrosinase、TRP1和TRP2等三种蛋白质的翻译水平使B16细胞黑色素大量合成.  相似文献   

17.
以邻苯二甲酸酐,甘油,顺丁烯酸二酸酐(马来酸酐),硬脂酸和苯甲酸等为原料,采用"A_2+B_3+CA_2"反应体系,通过准一锅法(quasi-one-pot)制备了包含碳-碳双键(-C=C-)的超支化大分子单体(HBM).合成HBM的四步反应进程都通过对反应体系的酸值(Av)和羟值(Hv)的实时分析进行控制.将HB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等4种丙烯酸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固含量为75%的丙烯酸树脂HSAR-1.用Tu-4法测定其粘度值仅为18~20 s,与固含量为42%的常规丙烯树脂相当.由于超支化单体的引入,HSAR-1的固含量比常规丙烯树脂(固含量42%)增加了78%,而实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降低了40%.因此,采用HSAR-1制备涂料时,VOC将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江舸  徐丰  金由辛  王德宝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0):1055-1061
通过对酵母U14BoxC/DsnoRNA保守元件的分析,推测出水稻BoxC/DsnoRNA可能具有的保守序列,进而在水稻第二号染色体上找到可能编码两种BoxC/DsnoRNA的序列.这两个BoxC/DsnoRNA在染色体上相邻分布,具有典型的BoxC和BoxD序列,末端形成茎环结构,这也是BoxC/DsnoRNA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含有一段相同的“引导”序列,此序列能与水稻18S核糖体RNA(rRNA)第414位到第427位互补配对,这两者可能行使相同的功能:介导此配对区域内rRNA的核糖的甲基化.通过实验证明:(1)水稻18S核糖体RNA的配对区域内的确存在甲基化修饰;(2)这两种BoxC/DsnoRNA存在于水稻细胞中.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与玉米U14snoRNA有很高的同源性.将这两种在水稻中发现的BoxC/DsnoRNA命名为U14.1snoRNA和U14.2snoRNA.编码这两种BoxC/DsnoRNA的基因已被GenBank收录,其编号为AF332622.  相似文献   

19.
研究氰戊菊酯对粉蚊夜蛾(Trichoplusia ni, Tn)细胞系细胞色素P450(P450s)的诱导作用及蛋白质谱表达的影响.用MTT法和台盼兰法观察不同浓度氰戊菊酯处理Tn细胞12 h后细胞的存活率;光谱测定法测定P450s含量;以12.5 μmol/L氰戊菊酯处理Tn细胞12 h,通过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分析处理前后Tn细胞系蛋白质谱的变化.结果显示:当氰戊菊酯处理浓度高于17.5 μmol/L时,Tn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且细胞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450s的含量有随氰戊菊酯浓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并在氰戊菊酯浓度为12.5 μmol/L时达到最高(8.562 nmol/mg protein);P450s的含量亦有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的趋势,且在12 h时达到最高(5.28±1.14 nmol/mg protein).通过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得到124个差异组分,其中42个组分上调,82个组分下调.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P450s确有诱导作用,且氰戊菊酯诱导前后Tn细胞中蛋白的变化可能与P450s诱导途径中某些受体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仿刺参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良种选育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其中体色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为了比较3种不同体色仿刺参的遗传结构,采用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我国3种体色(青色、白色和紫色)仿刺参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与核糖体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片段进行分析,揭示其遗传结构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长度分别为812~830 bp、877~915 bp、1 536~1 572 bp。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在青色、紫色和白色仿刺参中分别检测到单倍型个数分别为4/5/5、5/3/4和4/4/3, COⅠ序列多态性位点数目所比例最大, 16S rRNA序列最小。3种色型仿刺参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遗传距离数值均比较小,范围分别为0~0.014 7、0~0.021 2和0~0.010 3,没有达到种的分化水平。以紫海胆为外群,基于COⅠ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白刺参单独聚为一支,但是紫色和青色仿刺参不同个体间相互交叉聚集,无法通过发育树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