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脱毒马铃薯威芋3号不同播种密度结果表明,薯威芋3号种植的最佳密度为4000-4500株/667m^2,以播4500株/667m^2产量最高,播3000株/667m^2产量最低。经方差分析,种植密度过小或过大,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2007年1—7月在余庆县大乌江镇进行脱毒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威芋3号产量居第一位,单产1519.4kg/667m^2,比本地马铃薯(ck)增产746.1kg,增长96.5%。其次是草米拉产量居第二位,单产1510.6kg/667m2.比对照增产737.3kg,增长95.3%;再其次是洋人洋,单产1498.9kg/667m^2,比对照增产725.6kg,增长93.8%。产量表现最差的是对照品种,产量773.3kg/667m^2,其次是费乌瑞它产量为1028.3公斤,比对照增产255公斤,增长33%。从产量结果表中看出,脱毒马铃薯均比本地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3.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增产显著,增产率达19.4%-28.3%;薯块商品性改善明显,大中薯薯块重占比例高出11.5%;经济效益好,增加纯收入94.5元/667m^2~162.72元/667m^2,投产此1:2.15~3.69。  相似文献   

4.
采取“3414”试验,对稻田免耕马铃薯进行了平衡施肥研究。结果表明:缺素及N、P、K肥的不同用量配比均对其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以施氮)6kg/667m^2,磷肥20kg/667m^2,钾肥11kg/667m^2用量配比产量最高,薯块商品性最好,可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投产比1:4.54。  相似文献   

5.
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全市上下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马铃薯在农业生产中已显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民的收益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就马铃薯品种利用和马铃薯脱毒生产来说,从种植一般概念的马铃薯发展到种植专用型马铃薯即粮用型马铃薯、菜用型马铃薯、加工型马铃薯:从种植有优良品种无优良种薯到既有优良品种也有优良种薯(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6.
研究余庆县海拔950m地区不同播期对脱毒马铃薯威玉3号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显著影响脱毒马铃薯产量,播期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1月20日-2月9日播种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323.0-1603.1kg/667m^2。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优化川西南生态条件下马铃薯原种扩繁技术,通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农家肥(X2)、复合肥(X3)、种薯大小(X4)做决策变量,分别以单株产量、株高、单位面积产量作目标函数,建立各因素与目标函数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凉薯97马铃薯原种扩繁优化模式。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凉薯97单株产量的影响为:复合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农家肥;对株高的影响为:农家肥>种薯大小>种植密度>复合肥;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为:种植密度>复合肥>种薯大小>农家肥。(2)试验获得了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05.6 kg/667 m2 和最高单株产量0.55 kg/株。通过模拟寻优获得最高的单株产量0.62 kg/株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100 g;获得最高单位面积产量2 489.78kg/667 m2的因素组合为:种植密度5 500株/667 m2、农家肥2 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种薯大小80 g。  相似文献   

8.
选用脱毒马铃薯会-2号,分别用不同播种量(0.75kg/6.67m^2,1.00kg/6.67m^2,1.25kg/6.67m^2,1.50kg/6.67m^2,2.00kg/6.67m^2,2.50kg/667m^2)进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赤水地区既能获得高产,又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播种量范围在125-150kg/667m^2之间。  相似文献   

9.
"111.2"工程是指年产1千万株脱毒苗、1亿粒微型薯,在1万亩标准薯生产基地年产2万吨脱毒标准薯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产能设计.对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111.2"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放大设计,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的"拓扑星形"顶层设计模式,旨在为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仁会 《遵义科技》2004,32(2):35-36,64
通过同期播种,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了“渝黄一号”在不同密度情况下的产量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渝黄一号”的产量影响很大。以密度60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其次是7000株/667m^2居第二位。建议以后生产上结合平衡配方施肥以6000株/667m^2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使其从根本上不含有马铃薯主要病毒,对马铃薯脱毒苗的质量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应用国际通用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6个品种的96份脱毒苗进行了6种病毒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共有20份材料不含有6种主要病毒,能够应用于马铃薯的脱毒种薯生产。检测结果还表明在脱毒苗中PVS的含有率最高,应提高脱除马铃薯S病毒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油菜自然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栽培和油菜种植密度不同,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种植6500株/667m^2产量最高,栽9500株/667m^2产量最低。其余3500、5000、9000株/667m^2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研究我县海拔600--800m地区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杂选l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显著影响油菜产量,密度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667m^2栽6000—7000株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2.0—181.2kg/667m^2。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脱毒种薯能够改善马铃薯的品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和科研、生产实践发现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发展,为了解决繁育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梅 《遵义科技》2006,34(2):24-25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稻田免耕栽培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贵杂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余庆县海拔600m地区,免耕移栽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栽6000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为169.3kg/667m^2。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脱毒种薯增产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马铃薯脱毒种薯与未脱毒种薯相比较增产的主要原因,本文对两者晚疫病的发生情况、物候期情况、地下块茎重量、结薯数情况进行了的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的晚疫病发生轻;大薯中薯块茎增加、小薯块茎减少;马铃薯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提前、块茎膨大早、膨大期长;植株的株高茎粗提高叶片增大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强;最后促成马铃薯的产量加。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一个熟悉的作物,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旁。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些时下用来形容高端食品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为娄烦马铃薯的特有品质。年可脱毒微型薯苗300万株,微型薯720万粒,收集马铃薯品种110佘种。年可生产原种150万kg,为6.67 km2—级种薯基地提供优质脱毒种薯。带动当地2000户农  相似文献   

18.
马良俊  周浩宏  高锡忠 《汉中科技》2011,(5):I0001-I0001
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具有种植技术简单,生长时间短,产量高,效益好,对农民增加收入作用十分显著。但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脱毒种薯生产、存贮难的问题,所需种薯要从高纬度、高寒的陕北、东北等地凋种,制约了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作者以高海拔高寒山区适宜脱毒马铃薯繁育的有利气候、土壤的优势,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适宜陕南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省高寒山地一般在海2600-3000米之间,而这一区域土地耕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气候冷凉,自然隔离极佳,野生茄科、豆科植物极少,无马铃薯病毒寄生,是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的天然家园。而我省为北方一季作区,脱毒马铃薯种薯薯块茎从收获到贮藏需7个月以上(10月-翌年5月),为保证马铃薯种薯质量及种薯商品质量。本文根据马铃薯种薯贮藏期间的生理特性及贮芷时间超过马铃薯生长时间等特点,提出收获前,田间取杂、拔出病株、灭秧早收等措施,为提高脱毒马铃薯种薯贮藏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宁南县两个产地11个马铃薯品种的理化指标,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夏坡地、90单选、PB06、费乌瑞它、本地乌洋芋等品种适合作为菜用马铃薯,夏坡地、鄂薯5号、90单选、PB06等品种适合制作薯片薯条,会-2、PB06、宣薯2号、本地乌洋芋适合用作淀粉加工.同种品种不同地块间存在差异,当确定品种后,应根据马铃薯用途选择不同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