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设计中,股票市场透明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效的市场透明度能够促进价格发现效率,提高市场质量.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7月1日开盘集合竞价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事件,选择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无偏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股票市场透明度对价格发现效率的影响,并从信息角度解释. 得到结论:市场透明度提高后市场流动性降低;知情交易者在开放式集合竞价期间的参与度降低,开盘价并没有反映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阻碍了价格发现,导致开盘价格发现效率降低;这意味着开盘集合竞价透明度的提高并不能有效提高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无做市商情况下的可撤销订单且随机结束的开放式集合竞价模型来分析开放式集合竞价中的价格操纵问题,分别得到了竞争性交易者和价格操纵者的均衡交易策略以及可能存在的操纵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做市商情况下,可撤销订单且随机结束的机制不能防止价格操纵的行为,但是随着虚拟交易的进行,价格被操纵的程度和可能性越来越小.总体来看,无做市商情况下的可撤销订单且随机结束模式的开放式集合竞价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价格操纵行为,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价格操纵,优于存在做市商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封闭式集合竞价交易策略模型及对沪市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订单分布假设出发,构建了一个庄家和散户这两类交易者在封闭式集合竞价中的交易意愿和订单策略模型.该模型表明,散户不愿意参加封闭式集合竞价交易,或者需要较高的风险补偿;由于散户的不愿意交易或有较高风险补偿要求,庄家难以在集合竞价时实现自己正常的获益策略,因此,趋向于采取集合竞价价格操纵策略.文章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分笔订单和交易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分析的结果,并提出了改进我国沪深市场开盘集合竞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性、有限理性、噪音与资产价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构建一个世代交替条件下,同时存在BSV投资者、噪音交易者以及理性预期投资者的均衡模型,在理性预期均衡条件下扩展了BSV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价格的分析以及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发现:在套利限制与噪音交易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风险厌恶的理性预期投资者并不能完全纠正BSV投资者心理偏差对于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导致均衡市场价格几乎时时偏离信息效率价格.如果投资者非理性的状态能够充分多样化,那么风险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程度就可以被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5.
集合竞价算法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集合竞价数学模型,设计实现算法,采用理论分析与金融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研究集合竞价机制中的成交价决定原则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得到结论: 1)不同的集合竞价成交价决定原则, 产生不同的股票价格;2)从长远来看, 集合竞价成交价决定原则,对股价走势的影响是长期和重大的; 3) 是否引入更少系统风险,集合竞价算法中的中间成交价和参考价格原则并不比最小或最大成交价决定原则好多少.研究结论对证券交易机制设计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锚定心理是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一种非理性心理,对投资者的判断及金融产品价格有重要影响. 结合期货市场的特征,并依据锚定心理产生的不充分调整启发式模型,以交易者获得的初始信息为锚定点,建立了锚定心理影响投资者交易及期货均衡价格的数理模型. 分析发现,锚定心理的存在会增加期货合约的交易量,造成短期期货均衡价格偏离理性条件下的理论值,从而使期货价格的价格发现功能和期货市场有效性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成熟度较低的中国股票市场,探究交易者有限理性条件下信息披露质量和价格发现效率的均衡关系.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信息摩擦和交易者学习的两期经济模型,通过引入预期偏差和参考点依赖偏好来刻画交易者的有限理性特征,分别讨论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市场出清过程,并给出了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的理论解释和抑制由交易者有限理性导致的价格异象的途径.结果表明: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价格发现效率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与交易者有限理性程度负相关;2)交易者的参考点依赖偏好是导致盈余公告漂移现象的重要原因,当上市公司公告为好消息时,交易者处于盈利状态,倾向于风险厌恶,会低估资产价值,因此市场出清价格要低于公司实际价值,长期来看,股价会倾向于进一步上涨.当上市公司公告为坏消息时,由于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倾向于风险偏好,会高估资产价值,因此市场出清价格要高于公司实际价值,长期来看,股价会倾向于进一步下跌.研究结论对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提高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金融市场中,上市公司为迎合投资者情绪可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使上市公司市场价格大幅高于其内在价值,因此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是降低交易者有限理性负面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于套利者提前获取股票价值低估等信息假设,在理性均衡分析框架下,探讨套利者导致泡沫的内在机制.主要结论是:在有噪声情况下,股票价格是套利者比例的增函数,当套利者达到一定比例后,股票价格将超过真实价值,套利者的"拥挤交易"导致价格出现明显泡沫;经验证据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拥挤交易是蓝筹股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DSSW模型的非有效市场构架,在信息市场操纵和社交网络的环境下,内生化情绪噪声交易者的投资决策,给出并分析跟随者与噪声交易者之间的均衡.结论显示:知情交易者操纵市场会增加价格的信息含量;非知情交易者操纵市场给价格带来噪声,价格的信息含量先增后减.适度悲观情绪是导致噪声交易者跟随交易的充分条件.此外,市场可能收敛到无噪声交易者、无跟随交易者、或噪声交易者和跟随交易者共存三种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实验经济学研究了投资者通过重复随机协调博弈寻找最优决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投资者情绪演化机制和原理。实验证据证明,此博弈中任何形式的协调都是投资者通过不断寻找聚点均衡,并理性选择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的结果。这一演化机制不但揭示了诸如动量效应、反转效应和过度交易等常见的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背后的形成机理,还证实了即使在理性假设前提下,投资者通过群体博弈仍然会形成非理性情绪的演化和集聚。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金拍卖的替代方式,发明人可以通过股份支付来实现技术拍卖.企业以股份竞标,当技术产业化后,发明人根据股份分享利润.基于对称独立私有价值模型,分析了股份拍卖的最优机制,获胜企业和发明人的股份分配和保留价格.与现金拍卖相比较,股份拍卖期望收益与成交率都更高.采用一价或二价标准股份拍卖时,发明人的期望收益是相同的,收益等价原理仍然成立.一价,二价股份拍卖都是最优拍卖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股权拍卖报价策略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拍卖是实现风险投资股权退出的方式之一.在风险投资股权拍卖交易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外部投资者难以对风险企业股权准确地定价, 鉴于此,将股权竞买系统视为一个开放系统,运用随机微分方程来描述外部投资者的报价策略状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风险投资退出股权拍卖模型,并探讨市场出清价格的形成机理及其信息公布程度、竞买人易受影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最后运用变分法对风险投资家的期望收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立描述限价指令市场中连续双向拍卖交易机制下短期价格动态变化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该机制下的几个特征变量包括最佳(高)买价、最佳(低)卖价、买卖价差、成交价格和成交概率的分析揭示连续双向拍卖机制下的短期价格行为,并着重探讨其均衡性质包括成交价格所收敛到的竞争均衡及达到均衡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理论模型能较好地刻画连续双向拍卖机制下短期价格的动态演进特征,进而印证连续双向拍卖交易机制能快速收敛到竞争均衡从而产生很高的价格发现效率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拍卖机制理论中的收益等价性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一个静态的贝叶斯博弈,讨论两种以第一价格交割的拍卖(一种称之为"one-pay"拍卖,另一种称之为"all-pay"拍卖),得出两种方式下投标人的对称的贝叶斯纳什均衡出价策略和均衡期望收益及拍卖方的均衡期望收益,进而得出两种拍卖方式下投标人和拍卖方的均衡期望收益是完全相同的.由这两种拍卖方式的特点发现,在R&D之前,若能先进行研发权的拍卖或招标,使大量资金集中于一家企业,则可增加R&D成功的概率并减少浪费.另外,对于很多重复建设问题,也可以类似考虑.  相似文献   

15.
采购组合拍卖投标均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Krishna(1996)正向组合拍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两个物品和两类非对称投标者的多因素采购拍卖模型,得到了两类供应商的质量投标均衡策略和价格投标均衡策略,并对影响策略的重要参数——组合效应系数作了比较静态分析.该模型与原有模型(Krishna 1996)的本质区别在于,该模型考虑了采购拍卖的多因素特性:投标者的均衡策略同时包含价格投标和质量投标,模型分析得到了价格投标均衡策略与质量投标均衡策略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异质信念下可转换债券赎回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转换债券现有研究模型多建立在投资者理性范式之下,较少考虑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影响,易造成可转换债券定价偏差,市场上所存在的众多异象如推迟(或提前)赎回至今也未能获得良好的解释.将行为金融理论引入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之中,采用投资者的后悔厌恶来表征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构建了投资者异质信念下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重点探讨了异质信念对可转换债券赎回策略的影响.理论模型及数值实验结果均表明可转换债券发行者的后悔厌恶情绪是可转换债券推迟(或提前)赎回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