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瑞强 《甘肃科技》2016,(21):31-34
我国是一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利益、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活动特点以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对泥石流的起动机理进行了研究,尤其是水石流的起动机理,最后综合提出了泥石流的预测预防、工程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以及一些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点,泥石流的防治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更为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紊流区,推移质泥沙中滑动形式占很大比重,即便是滚动颗粒,通常也并不是起动后一直发生滚动,而是间或发生滑动,因此,有必要研究滑动形式下的泥沙起动机理。本文从泥沙起动概率出发,以床沙及侵蚀物颗粒组成为基础,确定泥沙起动粒径,根据水下泥沙的受力分析,建立非均匀砂滑动平衡方程,利用土槽试验资料确定公式系数,并采用野外实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粗颗粒泥沙起动,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史飞 《科技咨询导报》2014,(14):56-56,58
涡桨6发动机的起动是利用两个直流起动发电机QF12-1进行的。起动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起动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和电枢电流,使发动机不断增速,直至发动机涡轮功率足以自行增速时,起动机即脱开,系统停止工作。该文根据涡桨6发动机电起动系统的起动特性曲线详细地分析了电起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泥石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盘龙谷泥石流的起动特征,探讨了其起动方式、物源补给来源以及降雨条件的影响等.实验结果表明,泥石流起动时形成区堆积物源不会整体滑移,而是在其表面形成冲沟并逐渐扩大直至引发泥石流;前期先降小雨使土体达到完全饱和,然后再降中雨或大雨的情形其危险性最高;冲沟两侧的不稳定岩土体构成泥石流物源的主要补给来源.实验现象与盘龙谷泥石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为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辰 《科技信息》2013,(18):491-492
空气起动系统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型民用飞机发动机起动机辅助起动方式,其性能设计及集成已经成为飞机与发动机集成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相关设计指标直接影响飞机的适航取证以及运营后的可派遣机场以及可执飞航线等。本文通过研究相关适航文件、工业标准,并结合国内某大型民用干线客机的设计经验,总结了民用飞机发动机空气起动系统性能设计及集成方法,对我国民用飞机发动机空气起动系统的性能设计及集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发动机起动技术进行基本分析后,着重说明了发动机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起动技术:低温起动技术和高温起动技术;低温起动技术主要探讨了发动机进气预热技术和发动机预热技术,高温起动技术主要探讨了发动机散热问题,对于发动机的顺利起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涡扇发动机高原和高、低温起动的可靠性问题是航空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难题.以理想起动过程的假设为前提,从新的角度研究了起动控制规律设计时应考虑的原则.利用流动相似理论分析和定义了起动过程的各相似参数,提出了新的发动机点火转速和起动机脱开转速的确定原则,并给出了起动过程供油规律的闭环控制方案.所做工作对于深入开展起动优化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涉水发动机二次起动进行探讨,通过活塞位移的分析和起动机能够克服气缸的压力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画出不同进水量情况下气缸压力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图。根据实际的汽车涉水造成发动机损坏的案例分析,发动机的失效形式都是由于连杆不能承受过高的气缸压力而失稳,导致连杆弯曲或断裂。从而推论,涉水发动机进水后如果进行了二次起动,起动马达所产生的扭矩不足以造成连杆失稳,进而引起发动机缸体或其它零部件的损坏。  相似文献   

9.
受漩涡作用的水下块石的起动流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绕丁坝水流对坝前河床的冲刷有重要的工程现实意义。在总结以往对冲刷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漩涡吸附力是引起块石起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流场中竖轴漩涡的分析,简化求解了漩涡对块石的吸附作用力。对块石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导出了漩涡作用下新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得到的起动流速比经典公式得到的值要小,证明漩涡作用使得块石更容易起动,因而在分析块石受力时不可忽略。结论对探究丁坝坝头冲刷及其他类似的坝头、堤头冲刷稳定计算都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邹挺 《科技资讯》2009,(4):147-148
对中大容量电动机的各种起动方式进行了总结,详细地分析了各种起动方法的优缺点,指出软起动技术在多方面优于传统的起动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手段,开展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泥石流信息具有多元、多源的大数据特性,以及泥石流系统的时空变异性、不确定性、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性。总结了泥石流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方法等内容,指出了目前泥石流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解决方法。指出了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传输,采用多元信息融合技术,运用复杂性科学系统理论与人工智能方法,对泥石流的时间、空间和规模进行高精度、高时效的评价和预报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对柿树沟7.24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柿树沟地形条件有利,物源丰富,降雨充足,前期降雨量丰富和短历时高雨强是此次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柿树沟7.24泥石流为沟床起动型泥石流,搬运能力强,加之防灾意识不足使此次泥石流灾害增大,表现为冲毁房屋、耕地和损毁公路3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不同颗粒含量砂土的粒度分维值,开展降雨条件下砂土泥石流启动模型试验,分析试验现象、位移场及含水率变化情况,总结分形特征下泥石流的启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分维值随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坡体发生明显现象的时间越早,泥石流启动的总体历时越长。分维值较大时,以坡表侵蚀破坏为主,坡表整体位移均匀,启动历时长;雨水分布不均匀,滑动带内外含水率差异显著,持水时间长;分维值较小时,以滑坡型破坏为主,启动历时短,产生位移大;雨水运动以渗流为主,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滑动带内外含水率差异减小,持水时间逐渐消失。分维值大小适中时,以过渡型破坏为主,泥石流启动时位移最小,历时较长,灾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4.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湖与气候之间关系和研究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利用1976年、1988年、2001年和2013年四个期次冰川、冰湖的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分析,得出1976年至2013年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与冰湖发育分布特征,对念青唐古拉山区东段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同时为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收集大量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杂多县萨呼腾镇北部山区发育的乳日贡沟泥石流沟的地质环境条件、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分析论证了乳日贡沟泥石流的成因、类型、规模、活动特征、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科学地计算了50年一遇的泥石流流量、重度、流速、冲起高度、冲击力和弯道超高等泥石流流体力学特征值,最终提出了"以拦挡+排导并重、生物工程为辅"的综合治理方案,为杂多县萨呼腾镇乳日贡沟泥石流灾害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老帽山区是山地灾害严重区、频发区,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灾害区的泥石流灾害诱发因素进行权重分析,认为暴雨是触发泥石流灾害的最主要因素。以南岔河流域泥石流沟为例,评价其危险度,结果与实际相吻合,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对辽南泥石流其他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评价中。针对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文章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旨在为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九绵高速沿线泥石流分布较广,以工棚沟为例,根据对沟域的野外调查,分析工棚沟的形成条件,认为工棚沟沟内物源量丰富、纵坡降大、丰沛的水源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通过研究工棚沟高位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进而分析其演化历史及成灾类型。根据泥石流的动力学计算,对泥石流堆积范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在遭受50年一遇泥石流时,将形成一定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对在建九绵高速及省道205的安全造成威胁。对工棚沟进行危险性分析,旨在为后续施工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成县黄渚镇赵河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的研究,阐述了该沟泥石流灾害的严重性。提出了“支沟拦挡、主沟固沟、沟口排导”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就各项工程的特点、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进。工程建成后,赵河沟泥石流将变成夹沙洪水,对黄渚镇的危害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危险范围预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西沟尾矿泥石流的孕灾环境地质背景,基于泥石流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评价,得出基于泥石流模型实验建立的预测模型适合于尾矿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构建了灰色系统灾变预测模型,并对近期泥石流灾害的灾变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为尾矿泥石流灾害评价及防治减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