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涛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1):115-117
研究英、汉语语言和思维的差异,有助于译者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各自的特点,有助于译者突破因语言差异所带来的表达上的障碍。而恰当地运用结构重构策略,可以使译文变得更准确、流畅、地道,且能忠实地再现原文意义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地道工程与空气在冬季的换热特点,分析地道长度、空气流速以及地道埋深对地道与空气换热的影响,从而实现土壤中热量的有效利用.方法以沈阳地区的中德地道风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Gambit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地道与空气的换热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计算出不同因素下地道出口处空气的温度.结果当地道长度为100 m时,地道出口处温度为-10.564℃,当地道长度为250 m时,地道出口处温度可达-9.565℃,地道越长,出口空气温度越高;一定长度的地道内风速越低,出口空气温度越高;埋深分别为2 m、4 m、6 m、8 m时,150 m长地道出口处温度分别为-12.052℃、-10.469℃、-10.286℃、-10.093℃.结论其他参数相同时,地道与空气的换热效果随着地道长度的增大而增强;随着地道内风速的增大而减弱,当风速大于5 m/s时,地道出口的空气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地道埋深的增大而增强,深度达到6 m后,换热效果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和汉语的主要区别之一,很多学生正是弄不清楚形合与意合在句子里的表现,导致写出的英语句子不地道。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合与意合在英语和汉语句子中的表现,意在让学生在弄清这个区别的基础上写出正确、地道的英语句子。  相似文献   

4.
外包式防水卷材的施工是旅客地道防水施工中重要的工艺之一,底板,边墙,顶板不同部位的防水卷材的施工,都存不同的施工条件要求和施工方法,本文主要对旅客地道外包式防水卷材施工中铺设工艺要点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极大差异,政治新词翻译也成为新词英译的重点和难点。面对大量政治新词,译者应正确达意地将其翻译成地道的英文,让西方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时事和国情。本文从分析政治新词的翻译原则入手,重点探讨政治新词的英译对策,提出应以直译为主,灵活运用套译、意译等策略,最后分析了政治新词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道风节约建筑空调和通风能耗,开发、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具有应用前景.在分析地道风降(升)温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并计算了土壤温度分布特性,将第4类边界条件即耦合边界条件引进地下工程的动态传热数值模型中,建立空气和壁面之间传热的数学模型.在非等温、非等热流边界条件下,对空气和地道换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地道风降(升)温的影响,计算出在不同条件下室外空气经地道换热后的空气终温,为地道风在通风空调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明福 《海峡科学》2007,(11):90-91
福州站高架候车室工程基础及框架柱与地道紧密相邻,工程的施工必须破除地道.基础施工完成后,再将地道修复.本文就该地道破除及修复方面的技术及优化方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3,(8):47
虽然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被以色列严密封锁,但是拦不住加沙人对美味快餐的向往,他们开始通过走私地道将肯德基快餐从埃及运入加沙地带。加沙地带南部与埃及接壤的地区有上千条走私地道,走私人员日夜不停地向加沙民众输送柴米油盐等日常物话,快递公司就会以"接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某高尔夫球场下的大跨度行车通道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结构-荷载模型对地道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在分析时,充分考虑了恒载和活荷载对结构的影响,选取了最不利的洞顶全孔及一侧有活载的控制模型,对地道结构强度和裂缝进行检算,由分析知,本地道设计参数均满足要求。该地道工程的成功设计及修建,证明了该方法进行地道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0.
母语负迁移是客观存在的,并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多层面的影响。本文对母语负迁移给学生英语学习所造成的干扰及错误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途径,旨在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主动地运用英美民族的思维方式,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小区地下车库的地下空间使用权,认为国家应确定地下空间利用权,保障业主住宅功能最大化实现。小区地下车库的建造需要以取得地下空间利用权为前提,进而才能成为合法物的所有权客体。国家应加强对小区地下车库价格的干预,避免车库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地下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以北京市丰台科技园三期地下空间规划为例,详细探讨了精细化地下空间规划的设计要点。从如何促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引出地下空间设计导则的编制,以城市设计导则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从人的角度和活动入手,为营造"近人尺度"的地下空间环境提出引导性建议,同时又从城市层面,深入研究地下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广场、道路、绿地、城市市政工程及商业开发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刚性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地下空间设计导则被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环节,成为地块出让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初步构建了控规和地下空间设计导则共同控制地区建设的精细化编制体系,以期为建立成熟的城市立体化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煤矿采空区建设矿井地下水库对实现矿井采空区地下空间及矿井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促进矿区环境生态保护意义重大。综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论述了基于矿井地下水库的矿井地下空间及水资源的3种利用模式:矿井地下储滤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及矿井地热开发利用。与国外传统地下水库以井巷为主要存储空间相比,目前国内构建的地下水库主要以矿井采空区垮落带为存储空间,这使得矿井地下水库的容量大幅度提升,且垮落带内的煤矸石对矿井水还具有过滤作用。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中国煤矿地下水库2个关键科学问题:矿井地下水库库容能力和矿井地下水库稳定性控制。探讨了库容能力和坝体稳定性控制的影响因素和现阶段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在产矿井和资源枯竭型矿井建设地下水库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建设大国.在我国智慧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过程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智能地下立体停车场和城市防涝地下水道这三者将是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成为地下管线综合体,可以改善线路混乱等缺陷;智能地下立体停车场用以缓解车位少停车难等矛盾;地下水道则用以解决城市内涝排放等问题.针对建设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引导地下空间科学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已接近10000人/km2,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为此,新加坡政府对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先后开发建设了一系列适应其发展水平的地下空间工程,如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网系统、地下储存库、大型地下公共空间等。其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技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介绍新加坡一些典型地下空间工程案例,探讨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和所取得的科技攻关成果,从而汲取其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当前一些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沿海多降雨地区,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线变化过程中对于地下车库的影响.当下卧砂质粉土层或砂层,地下水位线的变化对车库底板的影响更大.目前为止,在国内,对于考虑地下水位线循环变化过程中,下卧粉砂层地下车库抗浮数值模拟的研究非常少.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山东东营市某地下车库为例,建立了水位循环变化对车库影响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地下水位线变化过程中,底板和承台的应力变化、沉降变化及两者接触处的受力情况.最后,提出了减少地下水位线循环变化对地下车库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管线设施建设的加快对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以地下管线空间数据更新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目前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更新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研究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空间数据更新的原则,更新的必要条件和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应力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地下空间顶部和侧壁应力的分布规律,为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和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为分析地下空间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19年地下空间工程在工程建设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重点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难点和技术突破;依托大型项目,分析了地下综合体的功能定位和设计趋势。由于地下工程事故现象频发,指出了目前国内对工程风险管控的不足。结合国内智能化地下工程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地下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倾角大、风流运动多变导致通风系统复杂、最优排尘风速难确定等问题,基于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建立大倾角综放工作面仿真模型.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通风方式下综放工作面风流运动规律和粉尘分布、上行通风与下行通风的降尘机理及大倾角综放工作面的最优排尘风速.结果表明:上行通风时,人行道空间的沿程粉尘质量浓度为1200~1600mg/m3;下行通风时,人行道空间的沿程粉尘质量浓度为460~600mg/m3.下行通风方式更加适用于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最优排尘风速为25~28m/s,入口风速不宜超过30m/s.对比工作面现场实测粉尘质量浓度与数值模拟分析可知,二者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大倾角综放工作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尘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