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氨在较宽温度和压力范围的氢键数.氢键数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另一方面,氢键数受温度的影响比受压力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吸附热,推测出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通过比较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酚、邻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进一步证明了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酚类物质的氢键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3.
氢键诱导液晶化合物的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变温红外光谱研究了存在于4-[4-(2氰-3-甲基丁酰氧基)-苯乙烯基]吡啶和对庚氧基苯甲酸间的分子间氢键的稳定性及该氢键复合物的酯羰基基因与温度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MBSB与7BA间的分子间氢键在液晶的清亮点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酚类物质的氢键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吸附热,推测出吸附过程为氢键吸附.通过比较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苯酚、邻苯二酚及间苯二酚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进一步证明了大孔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酚类物质的氢键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5.
采用量子化学CNDO/2方法,从稳定化能、偶级矩和净电荷等方面比较了锂键和氢键的异同,计算表明:锂键的本质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存在有类似于氢键的各种性质。  相似文献   

6.
对于平面有机分子2-硝基苯酚中的内氢键,及锂取代羟基氢相应分子中的类氢键-内锂键,通过量子化学计算(DNCO/2)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与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环庚三烯酚酮分子的计算结果进行类比,对锂键的存在及其作用从理论上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7.
利用含有氢键作用点的有机配体,通过水热方法得到了两个氢键网络。化合物[C6H4 (COOH)2 ]n 1为由强的分子间O-H…O氢键和π-π堆积控制的邻苯二甲酸有机网络,化合物[Ni(IN)2 (H2O)4 ] (IN=异烟酸)2具有由O-H…O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控制的新颖超分子层结构。对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用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本讨论了〔Mn(H2O)6〕^3+不发生构型畸变的本质原因,确认了氢键对Jahn-Teller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棉酚在氯仿、乙醇、丙酮和二甲亚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探讨了棉酚与质子化溶剂的氢键相互作用,提出了棉酚在质子化溶剂中的电子转移特性和质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反式丁烯二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主体晶格的正丙基铵阳离子包合物(n-C3H7)4N+(1/2C4H2O42-)·(p-HOC6H4CO2H)·3H2O,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902(4),b=0.886(2),c=1.791(4),β=102.75(3)°,V=2.944(12)3,Z=4,R1=0.058 9,wR=0.112 7.包合物中,反式丁烯二酸阴离子与4个独立的水分子氢键连接形成沿(100)点阵面无限延伸的二维氢键褶皱网格,构成类菱形管道的相邻两管壁,对羟基苯甲酸分子穿插在氢键层中构成类菱形管道的另一相邻两管壁,每个管道内包含了一列规则排列的正四丙基铵阳离子(n-C3H7)4N+.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探讨了多重键的弯键模型及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取代元素对贮氢电极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松艳  赵东江 《松辽学刊》1994,(1):35-39,65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取代元素Mn,Co,Al,Si,Cr,Fe等对MLNi5基贮氢电极(ML:富镧混合稀土金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取代元素及其含量的不同,电极的性能存在明显判别,从综合性能考虑,含有少量Mn,Co,AL的贮氢电极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三氯化磷、甲醛、甘氨酸进行反应制得膦酰甘氨酸(草甘膦),草甘膦对过氧化氢有稳定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在含0.6%时对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液压系统的键合图建模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动态分析问题,着重介绍了动态模型的有力工具-功率键合图的有关概念、建模方法,以及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应用现代仪器,测空氢键的强度,扩大了此外光谱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温度对MlNi3.5MnCo0 .4Al0 .1 和MlNi4.0 Mn0 .5Co0 .4Al0 .1 (Ml:富镧混合稀土金属 )贮氢电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对贮氢电极的容量、快速放电能力、过电位等均有比较明显影响 ,并且贮氢合金组成不同 ,其电极的温度特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构建了具有较高可见光还原水制氢性能的Eosin Y/M/SiO2(M=Pt,Rh,Ru)催化体系,详细考察了析氢助催化剂、二氧化硅表面性质以及曙红与二氧化硅的混合方式等因素对光敏化催化剂制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钌作为析氢助催化剂,析氢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可分别高达90μmol·h-1和23.8%;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增大,析氢速率随之增高;与曙红Y浸渍法吸附在二氧化硅表面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原位物理混合制备的催化剂光敏化析氢速率和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Pd/C催化剂中Pd的分散度和对H_2的吸附、脱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H_2-O_2滴定法、脉冲吸附法和程序升温脱附法,研究了工业Pd/C催化剂中Pd的分散度和H_2吸附、脱附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Pd/C上H_2的化学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特别是H_2溢流现象显著,这是与Pd的分散度密切相关。对催化剂的这些性能与其催化活性和失活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