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言诗起源于骚雅,在汉魏六朝成型,在唐代成熟,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并对其杞诗歌样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六言诗的发展,从未能脱离民歌的滋养。六言诗在文人中也曾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因其与歌曲脱节,难以驾驭,始终未能成为诗歌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颜延之和谢灵运是“元嘉”时期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分别选择了应制诗和山水诗两种诗歌题材,诗风上呈现出“初发芙蓉”和“铺锦列绣”的不同风貌。门第家族对六朝文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出身于高门趋时大族和守旧次等礼法士族的不同。形成了颜、谢在知识结构、审美观和创作心态上的不同,由此对二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代文人五言诗是不入乐的诵诗,它是诗歌发展的自然产物,不应将其起源限定在一人一诗。汉代文人五言诗以群体抒情为主,这是形成它的整体风格的一个特质,尤以《古诗》为代表。从班固《咏史》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又酝酿着个体抒情的因素,这是开启建安时期五言诗兴盛时代的关键因素。苏李诗的形成,也包含后人对汉代诗歌个体抒情因素的追认。个体抒情的张扬使得五言诗的独立价值更加彰显,由个人创作逐渐过渡到群体性的认同,完成了诗体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晚明时期,吴中女性文学兴盛。出生于午梦堂文学世家的叶小鸾以其富有才气的文笔为后人称道。诗人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创作诗歌,内容主要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和题画诗,总体风格尚情贵真,哀感雅致,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汉魏乐府歌辞研究呈现出十分繁荣的局面,出版专著15部,论文500馀篇,研究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研究视野更加宏观、方法更加多元,在乐府歌辞的音乐类型、乐府歌辞的生态、文人拟歌辞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古典文学的主将,诗歌不可避免地对其他文体产生渗透和辐射,以至于古典小说的行文中也穿插有诗词韵语,散韵结合的语言模式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特色。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中融入的韵文形式明显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少量到常见,由随意到规范的过程,并在不同时期演变出诸多形态。古典小说中的诗词韵语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故事环境、推动故事情节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文学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8.
我院教授、院长林继中博士新著《唐诗与庄园文化》,于一九九六年五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人心态、诗歌创作和美学意蕴三个层面展开对唐诗与庄园文化各种关联的探讨,意在展示庄园文化对唐代文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最后作者将这种种关联归结为佛教禅宗与道家玄学思维催化下一种诗歌美学意蕴的“韵外之致”。该书系“唐诗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种。《唐诗与庄园文化》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22,(3):33-41
明清时期的文言小说创作中存有大量闽籍小说作家及其作品,这是明清时期地方小说创作的独特现象,也是明清闽地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文言小说作家的籍贯、生平及其作品的体裁、内容、存佚情况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明清时期这些闽籍文言小说家身份多为士子文人,思想传统,学养具有家族与师友传承性。这些文言小说作品在题材与思想内容、文体选择与艺术成就方面既有对传统的承袭,又表现出走向通俗化、现实化的新趋势,体现了明清时期闽地小说观念的发展流变,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选》诗中的“杂诗”类,历来被认为内容庞杂而不受重视。文章首先对“杂诗”这一概念重新进行了界说.指出其“体”的性质,然后探究了此类诗歌在汉魏六朝的创作演进情况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进而指出其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