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正确掌握水田旋耙方法,对水稻的生长和农业机械工作效益的提高关系极大。因此,水田旋耙作业应掌握以下要点: 一、适量进水。水太多,田不易起浆,达不到质量要求,水太少,田不易耙平,还会增加农机具在土壤中的摩擦阻力。因此,一般应掌握在田块旋耙前2-4小时进好水,水深6-8厘米,犁耕过的田,浸水深度以垡  相似文献   

2.
<正> 水稻稻杆潜蝇主要吸食叶肉组织浆汁,尤以水稻孕穗期该幼虫潜入稻苞内,在吸食水稻后三叶、后二叶和剑叶叶肉的同时,吸食水稻幼穗第一次枝梗、第二次枝梗,导致功能叶的光合功能受损以外,更使幼穗枝梗数、颖花数明显减少,即每穗总粒数、实粒数锐减。 水稻稻杆潜蝇一般以成虫或蛹的形式在稻草、杂草上越冬,次年开春后转入稻田,4-5月开始为害秧,6-7月份为害达到高峰。幼虫为害最甚,咬破稻叶表皮,侵入组织,潜食叶肉,造成叶片留下乳白色狭长“隧道”状痕迹,而后扩大成片造成焦叶枯萎。 稻秆潜蝇的早防早治要抓以下关键措施:一是抓肥水管理,做到“控氮增磷钾”,不过多、过重、过迟施氮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药剂防治的技术要点石鸿文,许国近年来,稻曲病在我省水稻上普遍发生,危害较重。水稻感染此病后,不仅产量明显降低(发病中等的田块,一般减产一成左右),而且还会造成稻谷严重污染,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商品价值。根据信阳地区近几年来的防治实践,对于稻曲病的防...  相似文献   

4.
<正> 几年来我县在引黄老稻区试行麦茬水田稻作改制,实现了稻麦双高产。据1983—1988年试验示范改制田2746.7亩统计,平均亩产稻谷421.4公斤,后作小麦318.5公斤,比传统种稻技术亩产稻谷404.8公斤增产16.6公斤,比后作小麦亩产265.3公斤增产53.2公斤。麦茬水田稻作改制就是不育苗、不插秧、麦茬免耕直播或撤套播、施肥上“三降两增”、实行不保水层的充分灌溉、化学除草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正> 淮南稻区目前的轮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紫云英——水稻,小麦(油菜)——水稻。第一种方式是紫云英与单季稻轮作。好处是用田养田结合,土壤肥力和粮食单产较高而且稳定,一般亩产七、八百斤,缺点是复种指数太低,一年只种一季粮食作物,年亩产不高。第二种方式是一年两熟,一稻一麦。好处是提高了复种指数,缺点是只注意用田,未考虑养田,如果不注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单产低,年总产也  相似文献   

6.
<正> 稻曲病又叫伪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1980年以来,稻曲病常发生于丰收年份和高产田块,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丰产病”或“丰产果”。稻曲病广泛分布于世界水稻主产区的30多个国家,以印度、日本及中国发病最重。国内以江苏、浙江、江西、湖南、辽宁、河北发病较重。近年来,在我省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症状该病一般在水稻齐穗后才表现症状,症状只出现在稻粒上。水稻齐穗后3天始见病穗,这时可见稻谷颖壳基部有白色菌丝块生成,病粒内部组织被破坏,以后菌丝块迅速膨大。在齐穗后5天,可见到淡黄色  相似文献   

7.
一、作物缺锌症状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它既植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的催化剂,又是参与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碳酸酐酶的组成成份.在作物体内锌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某些酶的活动.缺锌,作物生长受抑制,叶小簇生,坐蔸不发,叶脉间失绿发白,叶黄矮化,根系生长不良,不利于种子形成,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如玉米缺锌时出现花白苗,在3~5叶期幼叶呈淡黄色或白色,中后期节间缩短,植株矮小,根部发黑,不结果穗或果穗秃尖瞎粒,甚至干枯死亡.水稻缺锌,植株矮缩,小花不孕率增加,延迟成熟.不同作物对锌肥敏感度不同.对锌肥敏感的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棉花、大豆、番茄、西瓜等.  相似文献   

8.
王震 《河南科技》2009,(6):18-18
稻曲病又叫“谷黄”、“青粉病”、“谷花病”,病原菌为稻绿核菌。在豫南稻区,群众也称此病为“灰苞”。此病原本是零星发生,为次要病害,但随着感病杂交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加上施肥水平偏高、管理不善和防治不及时,该病在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成为水稻高产、稳产的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白僵菌防治水稻黑尾叶蝉》是省科委下达给我院生物系和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承担,并有临澧、安乡等县农业局参加协作完成的一项生物防治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于今年3月28—29日由湖南省科委委托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农业厅联合组织了鉴定会,参加鉴定会的成员有来自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吉林农科院、安徽农学院等十几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此项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和应用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希望进一步因地制宜进行示范推广”。水稻黑尾叶蝉及其传播的黄矮病、青矮病等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虫害。黑尾叶蝉不仅吸食水稻汁液,直接危害水稻,而且还传播黄矮病和青矮病,造成水稻严重减产。据1972年我省临澧县统计,黑尾叶  相似文献   

10.
谢刚 《河南科技》2008,(10):28-28
冬季鱼类养殖主要是做好“三防”工作,即防浅水、防缺氧、防冻害。做好这“三防”,不仅可使鱼类在冬季安全生长,还能使鱼类在入春后健康生长,增重速度加快,从而有效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我校生物系系主任周广洽副教授同其他二名中国专家应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邀请,赴菲律宾作为时两周的讲学。周副教授是一位多年从事水稻栽培和水稻生理研究,学有专长、造诣较深的水稻专家。他先后发表的科研论文和译著有二十余篇。近年来与其他单位协作研究成功的“湖南省洞庭湖区早稻僵苗的研究”,每年为国家增产大量的粮食。这次在给来自亚、非、拉等15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 烟草也和其它作物一样,需要各种营养元素供应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旦营养元素供应失调,就会出现各种异常症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缺氮:早期症状为叶色浅淡,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下部老叶变为黑褐色或拈黄色,逐渐干枯脱落。其它叶片向上直立与茎夹角较小。如果口肥未施氮素化肥,可在培土时每亩施15—20公斤三元复合肥,已施过口肥,则应视情况减少追肥量,以免影响烟叶品质。缺磷:往往出现在幼苗移栽后第一个月,表现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微紫,叶形窄长而上翘,下部叶片出现小白斑点。烘烤期叶片烤后呈深棕  相似文献   

13.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它既植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的催化剂,又是参与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碳酸酐酶的组成成份。在作物体内锌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合成和某些酶的活动。缺锌,作物生长受抑制,叶小簇生,坐蔸不发,叶脉间失绿发白,叶黄矮化,根系生长不良,不利于种子形成,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及品质。如玉米缺锌时出现花白苗,在3~5叶期幼叶呈淡黄色或白色,中后期节问缩短,植株矮小,根部发黑,不结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防治要求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水稻上三大常发病害之一。一般粳、糯稻比灿稻易感病。该病危害早稻、中稻和晚稻,而且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能侵染,分别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特别是穗颈瘟,对水稻产量损失最大,常造成...  相似文献   

15.
四、田间管理 定植后浇透水,两天后浇一次缓苗水。因为“FS雪玉”、“秋美”等花菜品种属叶花同时生长类型,定植后应大水大肥,一促到底,一般不蹲苗,同时做好查苗、补苗工作。缓苗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除草工作,然后亩施尿素10~15公斤,随后浇水,中耕。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涝。8-9片叶时第二次浇水,并亩施氨磷钾复合肥25公斤,促进莲座叶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一、胺苯磺隆 胺苯磺隆在油菜田应用,尤其是连续使用后效果显著.但油菜田最后1次施用本除草剂后,对5个月后移栽的水稻易产生药害,会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据测定,每公顷残留胺苯磺隆有效成分22.5克的油莱田,后茬在水稻死亡后改种玉米,仍表现出一定的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这里的稻田多少年来都是先灌水,后犁耙,整好泥栽。这样做不但费时浪费劳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尤其在寒流频繁的早春插秧季节,稻区群众身穿棉袄,打着赤脚,工作起来很不方便。所以,稻区流传着“大米好吃秧难栽”的说法。如何在保证水稻高产的前提下,简化措施,减轻群众的劳动强度,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 “新香糯一号”属于中晚熟、粳亚种、糯变种香稻。该品种是新乡农科所于一九七三年用“新稻2号”和“辉县香稻”杂交经过七代选育而成。它比原来的老香稻产量可高出一倍左右,株高降低三分之一,米质优良,浓香味佳,是难得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该品种秆矮抗倒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经过两年省、地区和多处示范,一般亩产  相似文献   

19.
辛学 《河南科技》2006,(12):18-18
一、胺苯磺隆 胺苯磺隆在油菜田应用.尤其是连续使用后效果显。但油莱田最后1次施用本除草剂后,对5个月后移栽的水稻易产生药害,会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据测定,每公顷残留胺苯磺隆有效成分225克的油菜田,后茬在水稻死亡后改种玉米,仍表现出一定的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 广东省农科院从总结农民高产施肥经验入手,并吸收国内外有关水稻施肥的科技精华,研究出一套具有我国特色,有广泛适应性,在不同天气情况下,都能取得相对高产稳产和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适宜我国农村推广的水稻高产施肥法—以调控土壤供氮指标为主体的水稻高产施肥法(简称水稻“N 调”)。该项技术根椐“天、地、禾”统一体的观点和理论,运用土壤植株测试手段,以调控土壤 N 素为主体,使其满足在不同天气、土壤条件下的水稻需氮量,配合磷、钾等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