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张洪卓 《科技信息》2013,(6):516-516
《蝴蝶君》以冷战时期的一位法国外交官和一位中国京剧旦角演员为主要人物,通过对著名歌剧《蝴蝶夫人》进行后殖民改写的方式探索了种族及性别身份等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该作品中的性别与种族操演尤为值得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蝴蝶君》中两位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身份政治问题的分析,从表演性理论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蝴蝶君》中性别以及种族身份的建构与解构。  相似文献   

3.
温玉玲 《科技信息》2011,(19):I0250-I0250,I0254
芭拉蒂.穆克吉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来自于第三世界的移民体验的新思考。女主公詹斯敏作为来自于第三世界的女性,在美国经历了来自种族、性别以及阶级的压迫。最终通过重新审视自己的印度身份,去适应美国主流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身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为我们讲述了姨妈悲喜交迭的“后现代生活”,悲喜交迭的背后隐藏的是姨妈面对现实处境以及历史问题的困惑与失落,其实质乃是身份认同的撕裂与失败——嫉妈付出了抛夫弃女的沉痛代价却未能真正完成对上海的身份认同,梦想破灭后,姨妈的落脚地仍然是多年前她头也不回离开的鞍山,对梦想的激情追逐最终让位于对生存现状的妥协与麻木。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他是否还在人间》的研究,可以从身份问题入手,探讨小说中4个青年画家的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身份认同和混合身份认同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小说中米勒诈死并改名换姓,虽然以一个富商的身份活着,但是那个热爱画画、充满梦想的青年已经死了,他最终活在孤独与痛苦的混杂身份中,即他的肉体活着,而精神已死。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语言和身份这一对关系在社会学、语言学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语言测试在人类历史上经常被作为身份确认的重要手段,比如海外留学、毕业、晋升,甚至能测试性取向。但如何维持测试的公正和客观性以阻止错误的身份认同,还有待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小说《春季日语教程》中塑造的“白人意识的黑人学者”,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黑人的种族身份越界,阐释了黑人知识分子在种族身份构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基于种族越界叙事,分析黑人教授普特帕特在“政治正确”以及“种族协商”策略之下的种族身份越界,可以展现黑人知识分子为寻求种族关系发展做出的努力。同时种族身份越界方法的使用,也有效传递了里德对于种族主义以及文化多元主义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投机行为的讽刺。  相似文献   

8.
《西北区》是英国作家扎迪·史密斯的新作,以伦敦西北部为背景,描述了四位在那里长大的年轻人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现状。本文在对《西北区》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女主人公之一的娜塔莉在身份建构过程中过于看中外在要求,自我异化导致无法接纳自己的状况。本文同时分析了另一名女主人公莱亚在工作场所和夫妻关系中呈现出的他者和失语的状态。史密斯通过对这几个年轻人的描写,表明了她对少数裔个人身份和生存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通过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艾丽丝·沃克的《日用家当》,认为作为作品明线的"叙述称谓"的频繁变化是作品暗线"叙述者母亲意识"变化的外在投射。《日用家当》所要探讨的深层主题应是身份问题,艾丽丝·沃克旨在揭示黑人在以盎格鲁-萨克逊白人种族强势文化侵蚀和主流价值观影响下,应如何对待个人、民族以及种族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觉醒》是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品,评论界对其主题曾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三个主要女性人物:“沉睡”的阿黛尔、“觉醒”的埃德娜和“清醒”的雷兹的解读来进一步分析作品主题中女性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1.
《小妖精集市》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最杰出的,也是最受学术界关注的诗作之一。诗歌向读者们展现了两种分裂状态:一是男性"自我"空间和女性"他者"空间的分裂与对立;二是处于边缘化深渊中的女性心理的分裂状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只有借助于"第三空间"才能实现身份的重构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2.
在《八月之光》中,作者对主人公克瑞斯默斯的种族身份做了模糊性处理。这种处理不仅将小说自身的情境复杂化,还巧妙地折射出南方种族主义对人性及人的独立自我的剥夺。这为多种话语的共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章从主人公身份的模糊性出发,分析了克瑞斯默斯悲剧性命运发生的根源及其中隐含的作者的意图,并指出小说独具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分崩离析》深受后殖民批评的影响,为一英雄悲剧。批评家们认为正是白人的入侵使得非洲文化分崩离析,而忽略了小说的悲剧以及英雄中心。《分崩离析》应该是一部英雄成长小说,并且在英雄的成长到最终死亡始终贯穿了对自我身份的认证和寻求,同时也是阿切比自身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自我身份以及少数族裔所受创伤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张青  张明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01-103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过无数的争议。"嫉妒说"曾在《奥赛罗》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莎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嫉妒说"加以否定,指出《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能以嫉妒一说简单诠释。就"嫉妒"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和动机,探讨了造成奥塞罗悲剧的一些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君特·格拉斯的小说代表作《猫与鼠》中主人公和叙述者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到,这部小说在表层的马尔克故事之下潜藏着叙述者"我"的故事,"我"和马尔克都是极权思想统治下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在这个意义上,《猫与鼠》中的"猫"成为邪恶的军国主义思想的象征。小说通过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描绘,表现了格拉斯作为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通过个人记忆书写来反思历史、直面现实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朱淑真在宋代是一位多产的女性作家,她的诗词在宋之后影响很大,其作品反映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具体而言,自我意识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对自我生存困境的沉思和反抗;二是对女性存在价值的深度审视.  相似文献   

17.
库切是南非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是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耻》表达了对后殖民时代人的处境与命运、心灵与情感的深切关注。本文分析了南非社会转型时期白人与黑人的生存现状,历史巨变给他们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使他们陷入到生存困惑和迷茫之中,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依靠南非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远航》讲述了女主人公雷切尔.温莱斯从英国坐船到南美度假的故事。小说虽然很大程度上以传统方式写成,但作者对"重要瞬间"极为关注,通过"重要瞬间"作者揭示了主人公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而这也是贯穿她所有作品的重要特征。一定意义上,《远航》包含了伍尔夫重要作品中所有革新因素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作品避开对政治话语的宏大叙事,描写了日常生活中一对情人的爱情体验,来表达现代社会人们对身份的焦虑。主人公对爱情生活体验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身份的遗失,自我的失落。主人公尚塔尔对身份的矛盾心态折射出作者对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尚塔尔对身份的矛盾和焦虑心态也是昆德拉复杂心态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鲍德温的处女作品<向苍天呼唤>自1953年出版以来,受到广泛阅读,得到批评家的普遍赞誉.在小说<向苍天呼唤>中,父权制使人与人的关系扭曲.爱的异化使父子关系演变为彼此间的敌视和仇恨.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畸形的父子关系探讨了约翰在宗教压迫之下的身份.其次通过分析寻找自我探讨约翰的成长.异化的爱虽具有摧毁的力量, 但在约翰的努力之下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