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联理论虽然不是翻译理论,但它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影响,对翻译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对译者的认识和翻译的好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因此,了解一定的关联理论和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的知识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因语用研究而生,现今却越来越多涉及翻译领域。其示意——推理模式能恰当地解释许多翻译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简略阐释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随后用关联理论比较英若诚与霍华两个《茶馆》英译本对文化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举例验证关联理论在评析文学作品翻译上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3.
余丽雯  全红 《科技信息》2010,(29):24-24,34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之间的关系应以辩证法的视角来审视,两者应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本文将关联理论和归化/异化翻译联系起来并进行研究,得出在此框架下归化法与异化法既有相互对立性也有统一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晏开维 《科技信息》2008,(9):460-461
关联理论是一种富有解释力的理论,能给翻译研究以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依据关联理论来解决翻译界多年争论不息的话题,并对一些重要的翻译概念进行证伪,如"对等原则"、"不可译性"等.它的产生虽然不是为了解释翻译,但它的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释翻译现象、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揭示了翻译的本质性特征.由关联理论和翻译研究结合诞生的关联翻译理论更把翻译研究带上了新台阶,建构起了从根本上有别于以往翻译理论的崭新理论模式.当然关联理论也不能涵盖所有的翻译理论,囊括所有的翻译现象.尽管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目前也只是有了一个大体的轮廓框架,但却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关联翻译理论的讨论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其对翻译信度的解释力,特别是关于其在文学作品翻译上是否造成信度的降低。而本文则试图以Gutt对直接翻译思想的阐述为切人点,通过文学翻译的实例,来深入解释关联翻译理论所追寻的信度与效度最大程度的统一,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出这一理论的涵盖力。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翻译研究与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文雄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3):36-39,81
语用学与翻译结合的研究日益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在语用学理论框架下研究指示语及语用推理、会话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顺应论与翻译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语用翻译与语用翻译策略等。语用学翻译研究呈现出从理论到应用再到实证,多角度、多维度,兼容并蓄、敢于创新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关联理论认为,这种交际行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因此,翻译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从该理论对英汉互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振杰 《科技信息》2008,(1):164-165
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应该是一种三元关系: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交际的成功取决于原文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基于关联理论所阐述的翻译的推理交际这一本质,分析解读出翻译等效只能是相对而言的,进一步印证了关联理论对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自从被Gutt引入翻译领域,就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解释力。文学作品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也深受其影响,但同时文学作品富含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又使关联翻译观遇到了挑战,从而使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的关系呈现出既解释又受限的复杂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自从被Gutt引入翻译领域,就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解释力.文学作品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也深受其影响,但同时文学作品富含文化内涵的特殊性又使关联翻译观遇到了挑战,从而使关联理论与文学作品翻译的关系呈现出既解释又受限的复杂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和爱国人士。《徐霞客游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重要地理文献!中国典籍英译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徐霞客游记》的过程中,作者总结出典籍英译的三个策略,希望能对从事典籍英译的人们和典籍英译爱好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学校园公示语不规范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菲 《科技信息》2009,(13):204-204,206
随着中国大学的对外开放,以及国际间高校文化交流的频繁,越来越多的中英文公示语标牌出现在各大高校的校园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翻译不规范的的公示语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从校园公示语常用应用功能的角度分析一些常见的错误翻译,并提出规范翻译的建议。希望大家共同关注大学校园的公示语翻译,为大学校园创造一个和谐的对外交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翻译政经文体类文章时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即异化翻译策略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归化翻译策略。以目的语读者群为中心的翻译方法和忠于源语翻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在汉译政经类文体报道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在文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力。2009年该作家的作品《1Q84》出版,在读者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被施小炜和赖明珠两名译者翻译,但两本译作风格不同,各有千秋。本文将通过具体例文比较,探讨两位译者在景物、会话、动作、心理、外貌等方面翻译中词语运用及表达方法上存在的差异,分析二者在主体性体现、翻译文体、翻译策略和翻译手法上各自的区别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林茜 《科技信息》2013,(23):263-264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会限制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在翻译中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研究,更要注重英汉的文化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合理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异化法、归化法(增译法、引申法、替代法等)、音译法,才能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补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由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其理论来源于法国心理分析家拉康、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巴尔特和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的相关思想。这一理论否定单纯的语言翻译,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各种翻译手段干预文本达到创造性叛逆。通常使用的翻译策略为:补偿、前言或脚注以及劫持或挪用,利用这些翻译方法,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原文本进行修改,以达到突出女性特征的目的。但因过于强调翻译中译者对语言的操纵和干预、以女性为标准审视男性文明和以女性为中心排斥男性,而使得激进派女性主义译者翻译出来的作品晦涩难懂。因此,辩证地看待女性主义翻译才有利于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至东汉末,才开始有佛经的大量翻译。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的汉译佛经是一种空前的创作,内容和形式都有特色,对汉末佛教的迅速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分析安世高的身世、佛经理论和汉译,可以发现他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及其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要求翻译学对许多根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在翻译功能方面,跨文化交流需要充分发挥翻译的作用,不能一味强调完全掌握对方语言。在译者身份方面,译者应扩大眼界,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在翻译研究方法方面,直接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揭示文化交流中的权力关系,从而促进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9.
黄成城 《科技资讯》2011,(25):203-203,205
本文主要论述了外来词语的四种方法:音译,意译,半音半意译和附加说明,以及具体分析了如何翻译:人名、地名和民族名,组织与企业名称,专业术语,书名、报刊名、影视片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翻译活动也日趋频繁,翻译实践已从传统的文学翻译领域走向各种应用翻译领域。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要实现各种应用翻译文本的预期功能,译者可以借助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指导,从而将功能翻译理论运用于应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