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计冬梅 《科技信息》2010,(17):121-121,365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手段,也是一个基本要求,新闻都要再现客观事实,同时新闻又都反映出不同程度的倾向性和立场,用事实包装立场就是用事实说话的实质。面对不同的新闻事实,如何在新闻作品中做到用事实包装立场,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对于简单事实,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对简单事实的叙述来支撑作者的无形意见;第二,对于复杂事实,用事实说话就是要通过对不同事实的选择来传递作者意见;第三,在同一主题下,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事实不偏不倚。冷静客观的交替展示,用貌似公正的新闻再现方法,来顺利完成向受众输入传播倾向的目的,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与新闻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新闻写作的生命 ,要实现校报新闻写作的创新 ,就要突破思维定式 ,培养创新思维 ,以创新思维去实践校报新闻内容、新闻形式、新闻语言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但是新闻价值会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最大化地张显出来。记者在采访中通过精选写作角度、增强报道的针对性以及掌握“事后比较”的技巧等方法使新闻的价值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角度”一词源于摄影 ,是新闻写作向兄弟学科借来的一个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新闻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提炼新闻角度 ,为的是突出特点 ,突出事物独自的特色 ,突出最鲜活的事实 ,突出读者最关心的侧面。一句话 ,就是追求新闻价值。新闻报道的角度选择过程 ,实际上是记者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综合运用的过程。何谓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扩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 ,不墨守成规 ,不拘于传统方法 ,不受点、线、面局限 ,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 ,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形式。而集中思维则与之相对应 ,它是以某个思…  相似文献   

5.
软新闻写作手法灵活、文化蕴涵丰富,以其独特的文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其他国家友谊与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软新闻英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在英语读者中的接受效应,依据读者"期待视野"对原文进行动态取舍,使译文不仅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还能超越和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但是新闻价值会通过各种手段使其最大化地张显出来。记者在采访中通过精选写作角度、增强报道的针对性以及掌握“事后比较”的技巧等方法使新闻的价值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雷力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5):129-130
近年以来新闻策划已广泛地介入到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并且成为了新闻媒体高度的自觉行动,众多媒体都有专人从事信息收集和选题策划工作。检验一篇新闻对读者有利还是不利,唯一的标准是现实的真实,根据它的社会效果来鉴定,而不是根据个人的主观意志,包括新闻策划者与编辑个人的意志来鉴定的。新闻与策划,没有正确的分析、判断,要想取得好的社会效果是不可能的。新闻策划必须以新闻的事实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而新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播新闻事实来达到预期的宣传教果。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选择事实、理解事实,传播事实的过程中,要排除各种干扰,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使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既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款”,又真正起到觉的“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事实的写作与报道中,新闻侧记、新闻特写、新闻速写都是常用的写作形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三种写作形式往往难以区分,编辑、记者也常常感到迷惑难辨。目前学界对此概念的界定也不甚明了。因此从理论上厘清三种概念的异同,有助于新闻工作者准确无误地运用这三种写作形式。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历史、观念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在新闻写作上存在差异。但是存在差异也具有共同点,尤其在新闻写作表述方式、新闻事实的选择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孙勇 《科技咨询导报》2014,(36):253-253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新闻变得日益快餐化,人们对文字的阅读耐性己经压缩到百字左右,一篇吸引读者阅读的千字以上的文章非新闻评论莫属了。因此,当今的传统媒体都通过开设专栏等形式,不惜版面来增加新闻评论的占比,新闻评论显得愈来愈重要。新闻评论是以表达作者主观情感、态度、观点为诉求的,不仅要以新闻事实作为基础,还要体现真实、准确等重要新闻特征。该文以《林海日报》为例,从新闻评论中的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有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让新闻评论以理服人,从而让读者形成强大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所谓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者的悟性,是新闻记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综合体现,是新闻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其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意义;及时判断某一事件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善于从纷纭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工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3.
郑国玲 《科技资讯》2013,(27):214-214,216
新闻是针对就近发生的一些事实进行客观的报道.新闻写作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现对新闻写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林昆 《科技信息》2009,(29):35-36,396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渴求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广播电视、平面、网络等传媒机构发展空前。其中新闻报道已成为人们掌握社会、经济、生活等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传媒机构所需要做的是,去捕捉一些受众关心的或者是对于受众有价值的这样的新闻事实。而捕捉新闻事实的前提,必须是传媒机构通过其下属的新闻工作者开展正常的卓有成效的新闻采访活动来实现。现实生活中,要想采集一条受众关注的新闻并不会是想象当中那么一帆风顺。在采集的过程当中,新闻工作者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近几年,阻碍新闻采访事件层出不穷,限制和干涉新闻采访权愈演愈烈.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新闻学界对“新闻采访权”的讨论。本文以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论述了什么是新闻采访权、新闻采访权的现状和侵犯新闻采访权问题的根源所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寻求现行法律保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自律、建设法律信息保障平台、加快新闻立法进程等措施来保障正常的新闻采访活动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5.
经济生活的发展,促进了经济新闻的发展,但经济新闻绝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为提高经济新闻的可读性,首先要做好策划,做到全局了然于胸,从最能抓住观众“眼球’’的角度入手,其次可以用写作社会新闻的方法来表现经济新闻,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目的是最充分地展示经济新闻中蕴舍的观众最为关心的“内核”。  相似文献   

16.
至迟到明朝末年,灵异新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臻于完善和成熟。它完成了分化并与行政文书相脱离,取得独立地位;它开始以自采方式取得新闻素材,其出版获得了商业力量的推动;它改变了大发议论的传统,开始"用事实说话";它的解读模式和新闻价值的实现也开始脱离天人感应思想。《天变邸抄》即是变化的标志和体现。  相似文献   

17.
电脑的普遍应用,给写作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写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写作主体来说,可以减轻写作劳动,方便快捷获得写作材料;从文学创作来说,出现了创作的大众化,作者与读者实现了零距离,还出现了创作的电脑化;从新闻写作来说,提供了更多的新闻信息,作者与读者双向互动,新闻文体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应用写作来说,利用模板,使应用写作变得方便、快捷、规范。电脑写作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写作中人文因素的减少,平庸之作增多,虚假新闻和写作中投机取巧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和新闻的本质特点可以认定:只有事实,才是新闻报道的唯一来源。该文进一步指出:新闻报道的事实要经过新闻定义、新闻法规、新闻价值、宣传价值等多层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从来就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美国新闻语篇亦如此,其实际的新闻操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文章以语用预设理论为切入点,从信念预设、观点预设和事实预设三个方面剖析了美国新闻语篇字里行间所隐含的主观倾向性,旨在揭示美国主流媒体操控社会舆论的"说客"本质。  相似文献   

20.
李梅 《科技信息》2010,(19):I0416-I0416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快速的报道,其特点是:真、实、强、短、快、活。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种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生存状态的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如何发现好的民生新闻题材并进而搞好民生新闻的写作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