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是对社区归属感研究的一次初步探索。作者从社区归属感的定义入手,描述归属感的维度.对社区归属感因素进行量化,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社区居民归属感以及归属感与居住年限、人际关系、社区满足感、社区参与程度四个万面的相互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结果分析。作者认为.居住年限、人际关系、社区满足感、社区参与程度等因素对社区归属感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只有满足了归属需要,才能使个体感觉到尊重,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在分校区,学生归属感较弱,也因此引发了学生适应慢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分校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导致大学生归属感弱的主要原因,并着重对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等诱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改善校园环境,加强专业教育,建设校园文化等措施提高分校区大学生归属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汤寅 《科技信息》2010,(8):I0379-I0380
本文将班级归属感作为一个自变量,并划分为班级成员的角色意识、班级活动的参与意识、班级规范的服从意识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讨论班级归属感对初中生欺负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班级归属感对初中生欺负行为有着显著的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荣 《科技信息》2009,(12):27-28
当今社会,青少年问题呈现为多元化、复杂化和恶劣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青少年群体归属感的缺失具有一定联系。这种缺失是相对于传统社会青少年的家族归属感和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青少年的组织、集体归属感而言的,对应青少年群体归属感的缺失,从社会工作视角,可以外在环境为介入点,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群体归属感的环境,也即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的培育体系,提升青少年参与社会的意识、促进青少年的发展、防御青少年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提升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缺失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培养和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归属感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目前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缺失的原因有缺乏被尊重感、工作负荷大、角色模糊等,针对这些原因提升辅导员归属感的措施有创建人文工作环境、加强培训交流、明确职责范围、加大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交往空间有利于社区归属感的产生,社区归属感的营造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典型回汉混居城市——银川进行社区归属感满意度调查,用ArcGIS进行空间表征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交往空间对银川市社区归属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归属感强度由大到小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影响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因子是运动休闲空间和宅间交流空间,居民社区归属感淡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身场地、入户门厅等交往空间的缺失.在此基础上,阐明银川市社区交往空间对归属感的影响机理:银川市区位差异明显,环境优美、物业高端的社区归属感愈强;开发商提供传统的交往空间而忽略业主的主观感受,使居民归属感淡化;密集的居住结构,使社区居民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75名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对民族认同和孤独感的影响,并基于学校归属感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民族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和学校归属感及其各维度,显著负向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民族认同感通过学校归属感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学校归属感在民族认同感影响孤独感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析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员的归属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从开放学员归属感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开放学员归属感的现状和培养的基本策略等方面对电大开放教育学员的归属感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较低的员工归属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从员工归属感的定义着手,分析了研究员工归属感的意义,阐述了员工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员工归属感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教师学校归属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重庆市153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学校归属感和职业认同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校归属感、职业认同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在学校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6,中...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的职业效度受到工作归属感、工作回报、工作任务、发展空间、团队合作、工作条件、工作价值观和自我价值实现等8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工作归属感的影响权重最大,工作任务的影响权重次之;新进辅导员的工作归属感强,而在岗多年的辅导员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因此,建议从建立辅导员职业保障机制、健全辅导员职称晋升规章、实施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等方面实现对辅导员职业效度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卡夫卡代表作《城堡》的解读,一改传统的看法,把城堡看成是人的精神寻求的精神依归,主人公K的心路历程召示了他只能在一种二律背反的两极中原地徘徊,而不能进入到自己想要寻找的归属地,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想尽了一切方法结果是徒劳无功,这就意味着他的人生只能以悲剧而告终,也暗示着卡夫卡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人生境遇中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包含网络环境和学习共同体两个要素,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更是虚拟学习社区的核心。目前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重在构建网络环境和丰富学习资源,极少关注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导致学习者归属感缺失,使得虚拟学习社区学习绩效低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刺激-机体-响应(SOR)模型和场所依恋理论,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利用AMOS统计软件对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同场所依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显著正向影响顾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感,上述变量将进一步引发顾客的场所依恋.此外,顾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感对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同顾客的场所依恋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中介效应.该结论更为深刻和细致地刻画了顾客在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刺激下的心理机制,为服务场景中社会线索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基本正确,但部分学生生命意义感偏低,对生命存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他们缺少精神上的归属感,缺少人生追求。对此,应树立生命教育理念,打造立体式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平台,拓展生命教育的渠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江南士绅环保意识的内容有了很大扩展,他们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而提出限制人类滥垦行为以保护自然环境的观点,同时他们积极应对各种环境问题,更加重视公共环境卫生。明清时期江南士绅的环保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其环保意识体现于民间碑刻、契约文书和地方志中,是在继承了先民环保传统的基础上,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形成的,与政府环保政策相辅相成,特别注重对人地资源的维持和水土资源的保护。明清时期江南士绅们借助自身在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明清时期江南士绅的环保意识对当今的环境保护事业具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立人",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属性是意识形态性。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对教育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功利性和工具性所带来的阶级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借助国家机器遮蔽教育的个人意识、全民意识、人类意识,致使教育承载过重的时代使命而弱化教育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当民众主观能动的理性判断能力不足以与不加思考的"习惯性接受"和自我肯定的"立场性接受"相抗衡时,国家机器的强势灌输就使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空前膨胀,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消解教育的终极价值,使教育不像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电车难题研究中,关于引起被试认知差异和情绪差异的因素,研究者主要关注年龄、性别、关系亲疏等变量,对情境人数这一变量鲜有考量.本研究通过连续变化电车难题中主岔道人数,将电车难题设计为数量上连续变化的问题,从而分析不同数量情境与被试的道德判断、恻隐之心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境人数对道德判断、恻隐之心无显著影响.2.道德判断与恻隐之心显著相关.与做出非功利性选择的被试相比,做出功利性选择的被试更痛苦,更同情情境中的遇难者,也即恻隐之心更为强烈.3.男性和女性在道德判断上没有差别,在恻隐之心上有较大差别.具体来说,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痛苦,女性和男性均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人大代表角色意识淡薄既有代表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又有政治文化消极因素影响的原因。政治文化消极因素对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意识淡薄的落后政治观念弱化了人大代表们的权利意识;二是薄弱的政治能力淡化了人大代表们的责任意识;三是低度的政治效能感削弱了人大代表们的参与动力。在完善人大代表制度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角色意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