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的59例实体瘤患者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后免疫表型的变化,为恶性实体瘤患者开展CIK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59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加入IFN-γ、CD3McAb及IL-2三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培养10~14 d;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IK细胞培养前后的免疫表型,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CIK细胞培养后单个核细胞,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56+细胞,CD3+CD56+细胞均较培养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细胞,虽然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K细胞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表型的细胞比率与培养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3+CD8+细胞比率与培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K细胞的纯度从培养前(9.90±8.96)%增至(46.55±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CIK细胞体外扩增后,CIK细胞纯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mi-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间1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Bmi-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111/168)、23.3%(7/30),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16,P=0.004,P<0.001),Bmi-1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Bmi-1阳性组(P<0.001).结论:Bmi-1表达异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Bmi-1的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将于2011年7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二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大会主题为细胞活动、生命活力。会议征文范围: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殖细胞与发育;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颜面部早期基底细胞癌切除术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对鼻部、眉弓、耳后周围的基底细胞癌进行手术切除,并行皮瓣移植.结果:术后创面均达Ⅰ期修复,2~5年无1例复发,术后效果较好.结论:该手术方法应用于中老年人早期颜面部发生的基底细胞癌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陈琼霞 《科技资讯》2010,(29):36-36
目的:探讨细胞石蜡包埋切片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江汉大学病理诊断所临床送检胸腹水标本10例,分别进行细胞石蜡包埋切片及细胞涂片制作,并镜下观察结果。结果:细胞涂片HE染色结果显示厚薄不匀,涂片范围大、细胞结构不清;细胞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分布均匀,细胞集中,细胞结构清晰。结论:细胞石蜡包埋切片优于细胞涂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兰州及其毗邻地区白粉菌(Erysiphaceae)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白粉菌科(Erysiphaceae)首先由Leveille’于1851年确立为一个分娄群,因寄生习性不同而分为三亚科: 白粉菌亚科Erysipheae:菌丝表生,直接以吸器进入寄主表皮细胞吸取营养。球针壳亚科Phyllactinieae:菌丝近表生,其分技经气孔进入叶肉细胞的间隙,再产生吸器,伸入薄膜细胞中吸取营养,以后在表生菌丝上形成分生孢子和子囊壳。内丝菌亚科Leveilluleae:菌丝内生,以吸器进入周围叶肉细胞中吸取营养,内生菌丝产  相似文献   

7.
1998年美国《Science Popular》杂志评选出全球最佳科技站点50强前10名是: 近看细胞 http://www.cellsalive.com/ 站点中有大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的彩色照片和活动图象,从青霉素到寄生虫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和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率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间用上述两种技术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病理资料989例。结果: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检测阳性40例(4.0%),疑似病例66例(6.7%);TCT检查阳性10例(1.0%),疑似病例42例(4.2%);两种方法的结果互有交叉。结论: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的检出率高于液基细胞学技术的检出率(P<0.05),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DC细胞的冻存方法和意义。方法:通过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抗原标本前处理,抗原的装载,实验分组,细胞冻存等,研究树突状细胞冻存情况。结果:冷冻DC细胞保持了它的特性,但会因冻溶过程中生物特性有所减低。结论:我们在应用冻存DC细胞时应考虑增加输入细胞的量。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药物都是作用于活的细胞上的酶、激素,受体之后,产生治疗作用的,而细胞退化死亡(如:阿尔默海茨病,俗称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震颤麻痹症、糖尿病)和创伤(如:烧伤、脊髓损伤)就需要补充活的细胞数量,才能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干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看到了治疗疾病的新希望,1999年美国的《科学》杂志,将干细胞技术冠为排名第一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的未来。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特殊细胞,它能自我复制,不断增殖,在特定条件刺激下,又能转变为专门化的细胞,定向分化成多种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对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常涉及到的三个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即:1.如何看待模型和假说;2.细胞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细胞生物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双氯芬酸对Jurkat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体外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以双氯芬酸10、30、100μg·mL-1体外处理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Jurka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双氯芬酸对Jurkat细胞的影响。结果:双氯芬酸在体外显著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强,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双氯芬酸与Ju rkat细胞共同培养,可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双氯芬酸体外能显著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此作用可能与诱导淋巴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方面的最新进展。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树突状细胞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抗病毒的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树突状细胞可用于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在液氮中冻存 2年的转染瘤细胞株 (D2C)复苏后其分泌抗CD71人 -鼠嵌合抗体的特异性、分泌量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分泌量。经DEAE SephadexA 5 0离子交换法纯化产生的抗体 ,并采用SDS PAGE电泳鉴定 ;台盼蓝拒染法观察其对K5 6 2细胞生存的影响 ;细胞计数和MTT试验测定嵌合抗体及鼠源性抗体对K5 6 2细胞的作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K5 6 2细胞凋亡。结果 :Balb/c裸鼠腹腔接种转染瘤细胞后 ,每只裸鼠腹水量在 3~ 5mL。抗体经纯化 ,产量约为 1~ 2mg/mL腹水。经SDS PAGE电泳鉴定 ,在分子量 5 5kD和 2 7kD处 ,可见有抗体IgG重链和轻链的染色条带。抗CD71嵌合抗体及鼠源性抗CD71抗体均可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作用 ,且二者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分别可见抗体诱导的K5 6 2细胞DNA梯形条带和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结论 :液氮中冻存 2年的转染瘤细胞体外生长良好 ,抗体分泌稳定 ,特异性高 ,并可诱导K5 6 2人红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MDCK(犬肾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s,MDCK)单克隆细胞的生长特性,确定MDCK单克隆细胞库的可用性。方法:通过台盼蓝拒染测定细胞复苏活率,依据细胞生长的快慢、好坏和观察细胞形态判定细胞的生长速度、状态和形态.结果:MDCK单克隆细胞平均复苏活率为0.954±0.016,2~3 d长满的细胞占92.1%.57.9%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具有多角上皮样、梭形成纤维样和圆形岛状样三种形态.结论:MDCK单克隆细胞库中细胞复苏活率达到0.954±0.016,92.1%的单克隆细胞株在2~3 d长至单层致密,细胞状态良好.库内细胞有三种形态,可为病毒敏感细胞基质筛选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患者麦×,男、29岁、未婚、工人、广东南海人、住院号:017603 病史:自1985年10月始,左上腹部间歇性隐痛。86年1月经B型超声仪检查发现脾肿大,后因发热、黄疸、肝脾肿大而住院。当时ESR50mm、SGPT248u、考虑为“肝细胞坏死后肝硬化”。后在血涂片中发现淋巴细胞高达75%,有幼淋及晚幼红细胞。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偏高,有边缘呈不规则的绒毛状突起的多毛细胞,该型细胞占有核细胞7.5%。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外周血制片扫描电镜(SEM):  相似文献   

17.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的方法,检测传代细胞的细胞周期,并分析部分细胞表型,对rMSCs进行初步的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rMSCs,传代扩增,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rMSCs,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周期显示90.16%P1代细胞处于G0/G1期,免疫组化结果为:CD44、CD29阳性、CD34阴性,说明培养的细胞即非造血干细胞,也非成纤维细胞。结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群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吻合,说明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rMSCs,细胞稳定表达CD44、CD29,是实用、可行的方法,所培养的细胞可用于细胞移植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类从20世纪50年初代发现细胞传送遗传信息的详细过程,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复制羊“多利”的诞生,前后不过50年光景。如果我们把这段生物科技的演进拍成一部时间交错的记录短片…… 主角: 20世纪50年代分子生物研究双杰,美国生化学家詹姆斯·华森博士和英国物理学家弗南西斯·克里克; 20世纪90年代英国胚胎学家维尔穆特博士。 配角: DNA(脱氧核糖核酸),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包含在细胞的染色体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白血病及其骨髓的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为白血病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查阅总结近1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VEGF的性质作用特点以及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白血病细胞表达较高的VEGF,VEGF促使血管生成和内皮细胞增生,白血病细胞与骨髓新生血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抗VEGF和抗新生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survivin(存活素)在早孕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孕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survivin(存活素)的组织定位和表达,探讨survivin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例正常早孕绒毛、14例葡萄胎、12例侵蚀性葡萄胎及12例绒癌滋养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滋养细胞细胞核及细胞浆的表达强度PU值依下列顺序增加:正常早孕组、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及绒癌组,各组间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适度survivin是正确完成胚胎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的必要条件,因survivin的过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阻滞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