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温度、时间、装载量对镀速及Ni-P合金中磷含量的影响。对化学镍镀液的循环利用作了系统的考察。结果表明:镀液再生后完全可以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染浴的脱色及其循环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臭氧、H2O2/UV、镁盐法、及费通试剂对染色残液脱色,研究了温度、pH值、浓度等因素对臭氧、镁盐法脱色效果的影响,比较几种脱色法的脱色效果及脱色后的染色残液循环利用的效果。其中臭氧脱色 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脱色方法,而且脱色后的染色残液可用于循环染色。  相似文献   

3.
含铜废水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志春 《甘肃科技》2005,21(12):96-98
争对含铜废水水质及用户回收透过液和铜的要求,本文总结提出了一套含铜废水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最新技术和工艺。并进行了该系统的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含铜废水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是技术经济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循环利用室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BS)对钙盐的敏感性,根据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碳酸钙的溶解度不同,利用沉淀转化原理,实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的循环利用.由ABS-CaCl2-Na2CO3组成循环泡沫基液,在室内研究了不稳定泡沫(质量分数为0.6%的ABS,以下配方物理量皆为质量分数)、稳定泡沫(0.6%ABS+0.2%XC+0.2%HV-CMC)和硬胶泡沫(0.6%ABS+0.2%XC+0.2%HV-CMC+5.0%膨润土)的循环特点.结果表明:不稳定泡沫在室内循环6次以后,发泡体积由700mL降为510mL,半衰期由4.7min降为3.6min;稳定泡沫循环6次以后,发泡体积由510mL降为460mL,半衰期由22.5min降为18.2min;硬胶泡沫循环4次以后,发泡体积由480mL降为420mL,半衰期由34.7min降为26.4min.可通过补充少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是通过添加稳泡剂来提高泡沫质量,增强泡沫的稳定性,实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泡沫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循环是维持整个生态平衡的重要法则之一。如果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并长期不加以恢复,其结果是人类社会本身难以持续。资源循环是建立循环经济的核心。资源循环利用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论述了资源循环利用对有色金属工业的重大意义和最终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化学镀镍液的循环利用及废水处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镀液组成、温度、时间、漂白粉用量对化学镀镍废液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漂白粉处理化学镀镍废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沉积法,在酸性镀液中制得Sn-Cu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研究镀液中主盐浓度、电镀工艺条件及添加剂对薄膜形貌的影响,并借助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不同条件对Sn-Cu沉积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镀液中主盐浓度的增大促进了Sn-Cu的还原沉积;添加剂的引入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螯合作用,限制了镀液中自由金属离子的浓度,使得合金沉积电位负移;此外,镀液中Sn2+浓度变化对镀层晶粒粒度影响较大,改变Cu2+浓度对镀层的平整度影响较大;电流密度增加、温度降低及加入添加剂,都能细化镀层晶粒.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镀液组成、温度、时间、漂白粉用量对化学镀镍废液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漂白粉处理化学镀镍废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渗析净化再生延长化学镀镍溶液使用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选研制的电渗析装置净化再生化学镀镍老化液,使镀液的使用寿命在原来的基础上延长了17个周期,并且还有进一步延长的潜力,净化再生后的镀液性能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电解锰工艺末端铬钝化废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分离工艺降低废液中三价铬离子、锰离子的浓度及提高六价铬浓度,对其开展氧化和树脂吸附实验,研究电解锰生产过程中铬钝化液在线循环处理.结果表明,使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可将废钝化液体系中的三价格转化为有效的六价铬,转化率达到86.0%,可返回钝化工序循环使用,锰离子被转化为二氧化锰,转化率达到69.5%,生成的二氧化锰沉淀易分离,氧化-分离工艺能够实现电解锰钝化废液的净化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制革探制中存在的三价路和中性盐的污染,该技术在“路读废液组份及循环使用的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废铬读液回收和循环使用技术。该技术工艺合理可行,产品质量不受影响,操作简单,易于管理,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废铬液治理方法。该技术把消除污染,节约用水,降低成本统一起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技术适用于大、中、小型制革企业和猪、牛、羊等类皮革产品。联系地址:(250100)山东济南市黄台北23号山东轻工业学院科研处联系人:朱汇源废革鞣液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化学镀Ni法在SiC陶瓷表面获得镀Ni层,借助SEM、XRD、XRF及热震循环实验等对镀Ni层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及结合性能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熔融Cu在相关基板上的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在镀液温度为65℃、pH值为9、施镀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SiC陶瓷表面镀Ni层最佳,能显著改善熔融Cu在SiC陶瓷基板上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13.
研制出可以镀出镜面光亮镀层的化学镍液。试验用均匀设计进行,用综合指标Z表示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实验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诸因素对镀液寿命及镀速的影响,用正交循环试验确定了补加液的组成,乳酸和次磷酸钠的补加量对寿命的影响最大,当装载量为1.4dm2/L时,施镀1h,每升镀液补加3mL乳酸,次磷酸钠与镍之摩尔比按3.7∶1补加,可使使用周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制出可以镀出镜面光亮镀层的化学镍液。试验用均匀设计进行,用综合指标Z表示镀液性能和镀层质量,实验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诸因素对镀液寿命及镀速的影响,用正交循环试验确定了补加液的组成,乳酸和次磷酸钠的补加量对寿命的影响最大,当装载量为1.4dm^2/L时,施镀1h,每升镀液补加3mL乳酸,次磷酸钠与镍之摩尔比按3.7:1补加,可使使用周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张伟祥  杨文芳 《甘肃科技》2021,37(20):78-80,132
水资源经济循环利用集成工艺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为目标,将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的资源通过能量守恒追溯、资源闭路循环和能量有效使用等措施,实现污染的达标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水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着手,通过对水质进行全面分析、净化,遵循"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原则,将水的高效、优质循环利用作为核心,实现生产系统含水物料附着水、化学反应水的回收利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生产用水闭路循环,在保障生产装置及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让循环水真正的循环起来.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变废为宝,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陈翠英 《科技信息》2010,(23):I0224-I0225
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结束后,各高校呼唤全国推广教材循环利用的呼声越来越大,本文就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现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教材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废镀液再生利用技术工艺的研究,能充分利用化工原材料,显提高生产效率,既节约了热能又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以白桃片为实验材料,追踪分析了单阶段(糖液浓度不变)和多阶段(糖液浓度逐渐增加)渗透脱水循环处理后糖液特性和桃片理化特性的变化。糖液循环利用5次,期间不做任何调整。结果表明:随着糖液循环利用次数的增加,单阶段渗透脱水处理过程中糖液黏度降低、稀化现象严重,导致渗透压力差减小,使桃片水分损失率和固形物增加率逐渐降低,同时桃片中可溶性物质的溶出致使糖液电导率、浊度、色差值显著增加;多阶段渗透脱水循环处理基于多浓度糖液组合利用,有效降低了循环利用过程中糖液稀化现象的发生,保持了较好的渗透压力差,进而有利于桃片更多固形物的获得和更多水分的散失,且糖液的电导率、浊度等特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持,但是多阶段渗透脱水循环处理会使桃片与空气接触更多,不利于产品色泽的保持,且长时间的高渗透压导致桃片中可滴定酸含量显著改变。从糖液循环利用中桃片渗透脱水效率和糖液特性保留角度出发,多阶段渗透处理可在桃片渗透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一种新颖的思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刷镀镀液里加入稀土,探讨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起到细化组织、平整、光亮镀层表面的作用,并增强镀液的深镀能力,提高镀层的耐磨性.利用该镀液修复磨损越差严重的水泥制机变速器中的传动轴,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秸杆是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由于未高效合理利用,不仅浪费了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从秸杆资源化利用角度,构建循环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秸杆作饲料、肥料、沼气、气化、发电、建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提出了优化利用方案,以期推动我国秸杆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