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服务热线     
宪政建设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权威,以人权和人的自由为本位,以宽法和法制约束权力为重心,以司法审查为保障的一种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只有建设宪政国家才可能实现法治,目前,我国宪政建设有所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应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在宪法至上、宪政建设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宪政建设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权威,以人权和人的自由为本位,以宽法和法制约束权力为重心,以司法审查为保障的一种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只有建设宪政国家才可能实现法治,目前,我国宪政建设有所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我们应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在宪法至上、宪政建设状况良好的前提下,最终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理性立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起点,是人权保障的制度基础;政治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执政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价值理念;宪政既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又是发展人权的必然手段,更是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律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对推翻封建专制和神权政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人权、法治、分权、宪政等理论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有益的启示,同时对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宪政的发展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等诸多因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过程。本文认为,宪法与宪政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保障实现人权与限制国家权力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是宪政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为主旨,从"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宪法保障人权的路径、宪法修正案对人权的规定等方面,论述了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实际上就是关注了人权。从本质上说,民生不仅仅是人权,而且是首要人权。确定民生为首要人权可以考量其在法律制度中的价值,特别是在法治中的价值,具有学术层面上的、法律层面上的和政治层面上的意义,进而为国家关注民生、促进民生和保障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为了保障人权,而人权保障要真正得以实现则依赖于宪法和宪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其中违宪审查是现代宪政国家保障人权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违完审查是实现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功能的重要途径。违宪审查和人权保障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学理关联,只有通过实施宪法、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十年来,中国的宪政与法治进程,亦即民主政治法制化的事业,在不懈的探索和不息的争议中逐渐推进。宪法的修正无疑是这十年间中国宪政法治建设工程的蓝图或枢机。步入新世纪前夕的1999年3月,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法,治会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政府的依法行政,只有当“人权”原则提升为宪法精神时,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才会得到真正的保护,我国的政治明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12.
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立宪政治却在近代中国遭遇了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近代中国宪政的困境在于:-是在西方挑战的持续冲击和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政治必须"全变"的激进主义选择;二是宪政诉求的工具主义倾向,而忽略了宪政本身所蕴藏的价值及其生长的支持性条件;三是近代中国国家权威和市民社会的双重贫困阻碍了宪政的建立和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人权事业也日益全球化,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的法治建设,而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然成为法治建设时代的诉求。"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权保障的理念、刑法谦抑的理念、形式理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公民其他权利赖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从法律保护的方式来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分为民法的保护和宪法的保护。在宪法的层面承认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是通往法治社会和宪政秩序的起点,不但关系到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宣示能否真正落实,并且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高效运行、国民经济的繁荣昌盛以度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英格兰王室法具有宪政属性.从王权与王室法之关系,发现王室司法权力与君权的合法化有关;王室立法依据习惯法而提升了法治意义;王室立法目的是强化君主集权,而法制刨设原则又与传统法泊和自由精神相契合.以君权为中心的王室政府体制反映了中世纪宪政的特征是权力分立、王权有限和法治原则,是现代宪政的溯源,其经验有助于加深认识宪政原理.  相似文献   

16.
法治的人权张扬不仅有其内在的原因 ,还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根据我国国情 ,必须经过人权的宪法保护、人权的部门法保护、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的国际公约保护等几个途径来实现法治的人权张扬。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权力须以权利为出发点与归宿。不论是权力对权利的积极保护,还是权力对权利的消极限制,皆以人权保障为首要价值。政府基于对社会连带关系、公共利益、实质人权保障的合理考量,获得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正当性,然此种限制亦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合法性要求,惟其如此,方能实现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宪政包括共和、民主、自由、法治等诸种价值。一个比较成功的宪政国家,这几种价值都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实践和张扬。但是,共和、民主、自由、法治等诸种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而宪政的实现,就在于在诸种价值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共和、民主、法治自有其本身意义之所在。然而,无论共和、民主还是法治,最终都只是作为我们追求的手段而存在的。包括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宪政制度在内,一切制度的建构都是为了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自由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和皈依。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人权张扬不仅有其内在的原因,还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我国国情,必须经过人权的宪法保护、人权的部门法保护、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的国际公约保护等几个途径来实现法治的人权张扬.  相似文献   

20.
宪法典具有有限性,不能苛求宪法文本表述的完美而频繁修改宪法,宪政制度应该对于追求人权与自由具有宽容性。加强行政审判独立和加大对公民权益保护的力度这两个基本问题容纳了行政诉讼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发挥行政诉讼对符合宪法精神的宪政制度的建设功能既可以促进宪政发展,又可以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修改提供宪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