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u—Ag—SiO2复合纳米金属颗粒膜的共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Au-Ag-SiO2复合纳米金属颗粒膜。实验结果表明颗粒膜的光学吸收峰及共振波长的位置依赖于颗粒膜中金属的介电常数,粒子尺寸,金属的相对体积经;颗粒膜共振波长随着颗粒膜中Au和Ag相对体积比而改变,提高退为温度可以提高复和颗粒膜的光学吸收峰值。  相似文献   

3.
Au—LiNbO3纳米颗粒膜的制备和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靶共溅射技术,在单晶Si基片和石英玻璃基片以及钠硅酸盐玻璃基片上分别制备得到了Au-LiNbO3和Au-NaNbO3纳米复合颗粒膜,利用X射线衍射谱和电子能谱对复合膜的结构和物相进行了分析,观测到Au-LiNbO3纳米复合颗粒膜在593nm波段存在强度等离子体共振吸收。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M-M型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机制,指出了影响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因素,推导出M-M型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M-Ⅰ型纳米颗粒膜的制备手段和测量方法,将M-Ⅰ型纳米颗粒膜分为三个结构区域,推导了M-Ⅰ型纳米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目前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纳米颗粒构成的颗粒膜具有巨磁电阻效应,其中的相元互不固溶,颗粒膜中的巨磁电阻效应与电子自旋相关散射有关,以界面散射的贡献为最大,并受到颗粒尺寸、体积百分数、退火及温度的影响。由于颗粒膜制备工艺简便,巨磁电阻效应在信息储存技术中有巨大应用前景,颗粒膜中的巨磁电阻效应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用介电常数为εm的主硒介质中县浮着由金属核与非线性电介壳层组成的球状颗粒的模型,具体研究了Au、Ag、Cu三种金属颗粒复合膜的非线必珧学响应特征。在表面胞质团共振附近,光学非一性增强。通过改变复合膜的结构参数,得到非一性的最优结构复事膜。  相似文献   

9.
采用Mie理论,对球形纳米金属颗粒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金属纳米颗粒在发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时表现出的散射效应.改变金属材料类型或者颗粒尺寸大小,金属纳米球的散射效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现象表明:金属纳米颗粒的散射效应受材料类型和尺寸大小的影响显著.计算结果表明,半径为100nm的Ag纳米颗粒在发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时,散射效率最高,吸收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10.
Ni纳米颗粒膜输运性质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束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名义厚度的非连续Ni金属膜。用原位的直流电导和交流介电谱方法研究了其活化能与薄膜名义厚度的关系;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颗粒直径和颗粒间距,估算出薄膜的充电能。比较表明,薄膜的活化能和充电能近似相等,与薄膜名义厚度的关系也很相近,符合Sheng—Abeles模型关于活化能来源于充电能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指纹谱”的分子拉曼谱及拉曼散射成像在生物及化学单分子识别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问题的关键是分子的拉曼散射截面小,利用金属纳米颗粒(LSP)局域场增强特性及其与金属膜(SPP)相互作用可产生比 LSP ( SPP)更强的局域场及尖角结构金属纳米颗粒的“热点天线”效应,可实现单分子拉曼信号的激发与辐射双共振增强效应。本文综述有关金属纳米颗粒和微纳结构金属膜相耦合增强分子拉曼信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按照颗粒尺寸将颗粒膜中磁性颗粒分为3类:单畴超顺磁颗粒、单畴铁磁性颗粒和多畴磁性颗粒.不同尺寸的磁性颗粒对巨磁电阻效应作用的研究存在着争议.为此,该文假设颗粒膜中磁性颗粒尺寸呈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利用二流体模型和有效媒质理论对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以单畴铁磁性颗粒为主导作用的理论计算结果与相关各类实验相符,表明单畴铁磁性颗粒对颗粒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颗粒膜中巨磁阻效应(GMR)与铁磁颗粒的组成、浓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含手性原子的希夫碱系化合物的合成及SHG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含手性原子的中间体及六个希夫碱,测试工了旋光度和吸收光谱,含手性原子的化合物均有旋光值。所合成的样品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329.3-372.8nm。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金/银和银/金核壳结构球形纳米颗粒复合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颗粒的核壳结构组分、结构参数以及复合颗粒的体积分数等手段来获得有效三阶非线性极化率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氧化还原方法,在多孔氧化铝膜(Anodic Aluminum Oxide,AAO)模板中直接反应生成银纳米颗粒(SNPs),制备出一种新型的AAO/SNPs纳米复合结构衬底.在532nm连续激光的激发下,研究了位于该纳米复合衬底上Rh6G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结果表明,AAO/SNPs纳米复合衬底对Rh6G的荧光发射强度与未经SNPs修饰的AAO对Rh6G的荧光发射强度相比,增强倍数可达6倍左右,而且荧光增强因子与AAO的孔径大小有关.此外本文还运用局域场增强理论对纳米复合体系中的荧光增强效应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探讨了空间周期调制的金属纳米复合衬底对表面增强荧光效应的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s)的二次谐波发射体得益于高的二阶非线性极化率和原子薄的厚度,成为集成非线性光子器件领域一种理想的候选材料.但是,二维TMDs材料的二次谐波转化效率受限于其弱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强度,阻碍了其在非线性光学器件上的应用.本综述聚焦于微纳结构调控二维TMDs材料二次谐波产生的物理机制和调控手段,首先简述二次谐波非线性光学的基础理论;然后讨论二维TMDs材料二次谐波的性质;之后回顾近年来微纳结构调控二维TMDs材料二次谐波产生的研究工作,如孔洞微腔、光子超表面、等离激元谐振器以及波导等;最后进行总结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了解二维TMDs材料的二次谐波的性质,理解微纳结构调控二次谐波的机理,对于二维TMDs材料在片上非线性光学器件的设计和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金属银和丰导体硫化镉内米颗粒膜的合成为例,综述了纳米膜的合成方法,各种方法的特点及纳米颗粒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希夫碱系化合物的合成及SHG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芳胺与芳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2个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测试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结果表明:12个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的最高吸收波长都在紫外区内。随着芳环(A)取代基供电性的增加,芳环(B)取代基吸电性的增加,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的吸收波长红移。采用固体粉末方法测试了合成产品的SHG效应,结果发现其中4个品种具有SHG活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复合二元颗粒材料的空间平均电场 、平均电位移 之间的关系及复合介质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表示出复合介质的有效介质函数 。假设在线性极限下第i组份的 为常数时,应用微扰理论,导出了复合介质的非线性有效极化率 ,该结果与MG近似理论和EMA近似理论比较应用范围更广。用该理论对Cu纳米颗粒嵌入(SiO2)基质中组成Cu-SiO2薄膜进行相应分析,其结果与Hamanaka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